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7187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12-1138-02

    肿瘤病人的特点是病程长,病情重,往往需要4~6个周期的化疗,长期的营养支持和大量的液体输入,化疗、高营养和高渗液体的输入对外周静脉损伤大,若不慎外渗,则后果严重。现在实行医疗事故责任举证倒置,为避免以往深静脉置管的高风险性,我们于2002年9月~2003年3月对38例肿瘤患者采取了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简称PICC),大大降低了穿刺的风险,保护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利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行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穿刺38例,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18~78岁,平均56岁。

    1.2 材料 选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1套,无菌手套2副,生理盐水1瓶,肝素盐水稀释液1瓶,肝素帽1只。
, 百拇医药
    1.3 术前准备 入院常规摄胸片,血小板检测及体温的测量。向患者讲述操作过程和术中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静脉:首选贵要静脉,次选肘正中静脉,第三选头静脉。乳腺癌术后病人应选健侧,用皮尺测量穿刺点至中心静脉的长度。

    1.4 操作 患者取平卧位,臂外展与躯干成90°角,暴露穿刺侧上肢。

    术者常规消毒穿刺侧皮肤,戴手套,铺巾,扎止血带,静脉穿刺,置管,检查回血情况,用生理盐水冲管,接肝素帽,固定导管,注明穿刺日期。术后需经X线证实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后,即可输液。留管期间,每日或隔日用肝素盐水脉冲封管,确保管腔和肝素帽内布满肝素盐水,以维持导管通畅。

    2 结果

    2.1 效果 经临床为38例肿瘤病人施行PICC,建立了可靠的静脉通道,保护了外周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保证化疗计划顺利实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置管时间21~240天,平均120天,中途无须更换导管。
, 百拇医药
    2.2 并发症及防治

    2.2.1 置管口炎症及败血症 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口皮肤次日换药,覆盖透明胶布。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感染及体温的变化,必要时作细菌培养。3例局部穿刺点感染,经局部碘伏棉球按压,每日换药及全身抗炎治疗后恢复正常。无1例发生败血症。

    2.2.2 机械性静脉炎 2例病人置管2~3天后,诉置管静脉疼痛,发红,并摸到静脉呈条索状。经硫酸镁湿敷,抬高患肢及激光照射,1周后机械性静脉炎逐渐消失,未影响正常治疗。

    2.2.3 置管口渗血 1例病人发生置管口渗血,经及时更换敷料,上肢制动1天,加压包扎3天后渗血现象消失。

    2.2.4 导管置入过深 因测量误差及个体差异的存在,发生1例导管置入右心房。经X线证实后,将导管退出少许,未发生不良后果。

, 百拇医药     2.2.5 导管堵塞 1例病人导管堵塞,经用尿激酶5000U+生理盐水1ml负压溶栓后,导管恢复通畅。

    3 讨论

    3.1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适应证

    3.1.1 肿瘤病人行静脉化疗 有资料研究表明,外周静脉血流量为1ml/min,上腔静脉血流量为2500ml/min,化疗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解除化疗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保证化疗计划的顺利实施及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降低了化疗的副作用,使病人生命得以延长,生存质量得以提高。

    3.1.2 需长期补液且血管条件差的病人 肿瘤病人病程长,治疗复杂,需长期静脉给药治疗。PICC避免了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降低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3.1.3 需行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病人 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化疗后引起强烈的胃肠道反应,导致病人消耗增加,摄入减少,出现营养不良、消瘦、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尤其是晚期肿瘤病人,机体每日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各种治疗药物均由静脉供给。运用PICC,进行TPN疗法,有利于病人恢复。
, 百拇医药
    3.1.4 使用静脉微量注射泵治疗的病人 静脉微量注射泵能将药物微量、持续、均匀的注入病人体内。对化疗病人具有减少毒性反应,减轻消化道症状及远期疗效好的优点,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肿瘤病人的治疗中。PICC为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便于病人和护士对微量注射泵运行情况进行观察,且病人的活动不受限制。

    3.2 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的优点

    3.2.1 操作安全,易掌握 PICC穿刺点在外周静脉,比较直观,穿刺成功率高,无须局部麻醉、缝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深静脉穿刺引起的血胸、气胸等并发症 [1,2] 。PICC操作简便、安全,在床边即可进行,便于开展。PICC维护简单,我们对出院带管病人采取换肝素帽为可莱福无针密闭接头后,病人每周只需用肝素盐水冲管1次即可。

    3.2.2 解决了化疗后静脉炎问题 PICC导管柔软无刺激,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药物注入后迅速被稀释,从而降低了对血管壁的刺激,大大降低了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3.2.3 病人活动自如 PICC穿刺点位于肘部,椭圆形的固定盘使导管能安全合适地固定在手臂上,病人舒适,不必限制上肢活动,护士操作方便,为病人治愈及控制癌症创造了条件[3] 。置管可长期保留,随时应用,不影响病人日常活动。

    4 小结

    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可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置管时间长,并发症低。与传统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相比,PICC是一项方便、有效、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置管技术,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了病人的生命,减轻了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舜娟,李昭杰.深静脉置管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1999,14(2):47-49.

    2 Rountree D著.李洁,译.将导管由末梢插入中心静脉的方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2):74.

    3 陈蕤.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及其护理.实用护理杂志,1997,13(8):409.

    作者单位:225002江苏省扬州市肿瘤医院

    (收稿日期:2003-07-08)

    (编辑 晓亮), http://www.100md.com(颜兰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