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7098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2-1080-01

    我院自1997年1月~2002年1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人17例,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7例,其中男16例,女1例;年龄最大的79岁,最小的59岁。有明确的外伤史12例,无确切的外伤史5例;外伤史最长的6个月,最短的23天。单侧血肿12例,双侧血肿5例。头痛、头昏伴单侧肢体乏力10例,均行颅脑CT及增强CT后确诊。

    1.2 手术方法 做好一般术前准备后均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术,术后采取仰卧位,给予止血、抗炎、补充生理盐水,促使脑复位等支持治疗。

    1.3 结果 术后3~5天复查CT,其中13例血肿全部消失,3例残余血肿约10~20ml,1例血肿未见消失。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硬脑膜下的血肿形成已有3~4周并有包膜者,血肿可呈液态或固态,以前者为多。它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约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的25%。其血肿形成的机制是:病人的脑萎缩,颅内压降低,静脉张力增高,凝血机制障碍及包膜内层围绕血肿处受血肿炎性刺激新生不成熟的毛细血管继续渗出形成血肿,血肿包膜外层不断纤维化,使血肿不断扩大,故血肿多为不凝固的陈旧性血液[1~3] 。钻孔冲洗引流术目前认为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甚至是标准治疗方法[4,5] 。它也存在并发症,如:脑挫裂伤、脑内血肿、气颅、硬膜外血肿及癫痫及新的硬膜下血肿形成,为了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采取如下方法:(1)体位与切口:取仰卧位头偏健侧,在顶结节附近做一约3~4cm的切口,钻孔后稍扩大,开窗至可以悬吊硬脑膜,电刀灼开硬膜,这样可以减少硬膜外血肿的形成。(2)硬脑膜切开血性液体喷出时用手指轻轻按堵,控制排液速度,防止颅内压骤减造成脑干移位甚至扭曲。(3)引流管不宜过硬,以免刺伤脑实质造成脑损伤或脑内血肿形成,可用旧导尿管或硅胶管无菌温水浸泡至柔软后使用。(4)用温盐水反复冲洗血肿腔至清亮,冲洗时应缓慢,压力不可过大,以免造成术野脑表面血管的损伤。(5)为避免气颅发生,关颅前颅内注满生理盐水,置管于残腔后部,以期在脑组织逐渐复位过程中将残腔内容物持续引流干净,并且可以避免引流管置入运动区引起癫痫发作。(6)头皮下止血应彻底,以免形成新的硬膜下血肿。(7)术后注意引流液量及颜色,适当变换头位,以利引流,排放引流袋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液体倒流及空气流入颅内,不能冲洗引流管,以防颅内感染形成硬膜下积脓。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图解,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36.

    2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336-338.3 程化坤,高宏伟,青松文,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形成机理的电镜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3:81.

    4 刘峥,陈宏颉,张锡增,等.锥颅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失败的临床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0.

    5 陈洪,吴耀晨,赵永阳,等.钻孔负压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8,3:131.

    作者单位:331700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外科

    (编辑 黄杰), http://www.100md.com(鞠方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