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7709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临床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7-0635-02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以肠道生理功能紊乱为主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组包括腹胀、腹痛、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但无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原因 主要有精神因素及食物不耐受两类原因。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目前本病有日益增高的趋势,本病病程缓慢,反复发作不为根治。笔者运用调理肝脾治疗的方案治疗本病3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观察对象中全部排除肠道器质性疾患及其它全身疾患,并以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异常为主诉,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3~60岁,病程5年以下者30例,5年以上者6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运用中医辨证分析分为以下二型。1.2.1 肝脾不和型(31例) 症见痛泻夹杂,泻后痛减,每因抑郁、恼怒或紧张而发作或加重,伴有胸部胀痛、脘闷纳呆或失眠、心悸、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治以调肝理脾,予四逆散加味:柴胡8g,白芍15g,枳壳10g,木香10g,防风10g,白术12g,甘草6g,其中偏于郁热加黄芩10g;偏于脾虚加黄芪20g,党参15g。

    1.2.2 肝郁脾肾两虚型(5例) 病程日久,肝郁伤脾,病久及肾。症见腹痛、腹泻多在黎明发生,肠鸣则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酸痛,面色略白,失眠纳差,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调肝理脾益肾,方用四逆散合四神丸加减:柴胡 8g,白芍15g,木香10g,枳壳10g,防风12g,白术12g,甘草6g,补骨脂15g,吴茱萸6g,五味子10g,肉豆蔻10g,党参15g。

    1.3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临床主要症状减轻,伴随症状消失;无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无明显改变。

    2 治疗效果

    36例中,痊愈19例,占52.8%;好转15例,占41.7%;无效2例,占5.5%,总有效率94.5%。

    3 体会

    本病属中医“泄泻”范畴,虽然原因很多,但就本病的发病原因多由精神因素而致,故病位在肝,而肝脾关系密切,肝郁则脾虚,日久及肾,可致肝脾肾同病,所以调肝理脾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辨证用药故可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单位:067400河北省承德市下板镇柳树底卫生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3-09-02)

    (编辑 梅子), 百拇医药(姜柏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