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5期
编号:10398381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5-0454-02

    振兴中医药的发展,是我们祖国医药学的一件大事,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是促进我国特色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西药合理配伍,在临床上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不可抹灭的成绩。但是,中西药配伍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下面浅谈中西药在治疗疾病中的相互作用及注意的问题。

    1 中西药配伍可产生协同作用

    1.1 抗微生物感染的中药 如黄芩中的黄芩素,四季青中的原儿酸以及穿心莲中所含的穿心莲内酯等均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他们对痢疾、肠炎、上呼吸道感染均有效,临床上根据病情,对症选用相应的西药配伍,可得到满意的疗效。穿心莲的煎剂,对钩端螺旋体的某些类型,肺炎球菌及卡他球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当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和清热解毒药与其配伍,增强作用。虎杖中的大黄素及虎杖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有抑制作用;其片剂,对因放射治疗或接触化学毒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与利血生合用,效果更佳。
, 百拇医药
    1.2 具麻醉作用的中药 洋金花和天仙子都含东莨菪碱和阿托品,近年来,东莨菪碱与冬眠合剂合用作为中药麻醉药,用于治疗精神病,并具抗休克及平喘镇咳作用。

    1.3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中药 如云南白药和西咪替丁联合用药,在临床上,治疗急性消化道出血方面疗效显著。当脘腹胀满、嗳气、消化不良,可服用鸡内金,因其含有胃激素和中性消化酶,这两者可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强胃运动机能,加快胃排空的速率,是辅助治疗胃部疾患的良药。

    1.4 用于抗风湿的中药 注射用的清风藤碱,治风湿类疾病时,清风藤碱的抗炎效力较水杨酸钠强,与异丙嗪等抗组胺药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异丙嗪能增强清风藤的镇痛作用。

    临床上采用中西药配伍治疗疾病,其主攻方向是一致的,只要熟悉药性,应用得当,会起到协同的作用。

    2 中西药合用中的不当配伍
, 百拇医药
    虽然中西药合用能治愈很多疾病,但有些药物合用时应注意。如抗生素与含鞣质的中药合用时,在胃肠道中致使药物不被吸收,影响疗效。如石榴皮、虎杖、五倍子等,与四环素、红霉素、制霉菌素等药物同用时,上述药物中的鞣质可与抗生素结合产生沉淀,影响吸收,生物利用度低。含消化酶类的中药如麦芽、谷芽、六曲等,不宜与口服抗生素同服、因口服的抗生素在胃肠道可降低酶的活性而失效。含牛黄类的成药(牛黄解毒片、牛黄消炎片等)中的牛黄含铜、铁、镁、锌等金属离子,当治疗疾病与四环素同服时,因 四环素含有酰基及多个酚羟基,它与牛黄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络合物,降低了四环素的消炎作用。含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洋金花有抑制胃肠蠕动、延缓胃排空的作用,口服氨苄青霉素、红霉素等药物时,影响药物到达小肠的速度,减少吸收,降低疗效。

    综上所述,中西药在临床上配伍应用时,一定要掌握药物的不同特性,统筹兼顾,合理配伍,使其达到最佳疗效,避免滥用,才能适得其效,充分发挥中西药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乔传单,张汉明,宓鹤鸣.生药学,武汉: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187.

    2 肖崇厚.中药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8.

    (收稿日期:2003-03-04) (编辑 一坤), 百拇医药(刘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