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其它
编号:10398293
肠道疾病误诊为细菌性痢疾6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第3卷 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5-0391-01

    笔者在腹泻门诊工作多年,有6例类似细菌性痢疾的病人被误诊。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6例中,有2例溃疡性结肠炎被误诊,3例大肠癌被误诊,1例Crohn病被误诊。最长误诊时间0.5年。

    2 典型病例

    例1:女,30岁。2002年5月2日因腹痛、腹泻0.5天,腹泻10余次,呈脓血便,而在个体医院就诊,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静脉点滴氨苄青霉素治疗3天,即中断治疗。以后每日泻稀粘便1~3次,腹痛即泻,便后腹痛消失,不影响工作,自服多种消炎药维持治疗。7月26日,病情加重,来诊:日泻脓血便5~6次,里急后重,左下腹隐痛,既往无消化系统病史。查体:T37.1℃,P100次/min,BP105/60mmHg,体形偏瘦,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大便常规镜检:WBC(),脓细胞(),RBC(+),另行大便培养。诊为慢性菌痢急性发作,予以氯喹诺酮类药物静脉点滴2天,病情无好转,大便镜检:同上,继予头孢类静脉点滴2天,病情也无好转。7月30日,大便培养结果:无志贺氏菌属生长。即停药2天,病情随之缓解。大便镜检:WBC(),脓细胞+,RBC+。考虑患者已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病情时缓时急,行结肠镜检查,结果示:乙状结肠下段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粘膜面呈颗粒状,有浅小溃疡,轻触易出血,附有脓性分泌物。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误诊时间3个月。
, 百拇医药
    例2:女,66岁。2001年6月20日因腹痛、腹泻1天,脓血便6次,伴发热、里急后重。来诊,既往无消化系统病史,大便镜检:WBC(),脓细胞(+),RBC(),临床诊为:急性菌痢,予以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治疗3天,热退、泻止,而后3天未大便,用开塞露辅助排出。以后有时日便1~3次,略稀,有时便秘2~3天1次,但粪球外有粘液状脓血便。病人自服金双歧类微生态制剂,未再来诊。半年后, 偶遇,嘱其行直肠指检:直肠肿块,质硬,表面呈结节状,肠腔狭窄,指套上有血性粘液。经直肠镜检和活组织病理检查,进一步确诊为直肠癌。误诊时间达0.5年之久。

    例3:男,30岁。2002年7月19日,因发热1天,腹痛,腹泻4次,呈粘液状血便,里急后重,呕吐2次,来急诊。查:T38.5℃,P100次/min,青年男性,痛苦病容,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脐周压痛明显,余无异常。大便常规示:WBC(),脓细胞(),RBC(),脂肪球少许,血常规:WBC1.2×10 9 /L。诊断为急性菌痢,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3天后,热退,泻止。大便常规无异常。10天后,又腹痛,腹泻脓血便,亦予抗生素静脉点滴,3天后,病情无好转,粪便细菌培养无志贺氏菌属生长。结肠镜检:结肠下段见粘膜慢性炎症,铺路卵石样表现。活组织检查找到非干酪坏死性肉芽肿,确诊为:Crohn病。误诊时间15天。
, 百拇医药
    3 体会

    细菌性痢疾发病急,为夏秋季多发病、常见病。临床诊断:腹泻、脓血或粘液便,伴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粪便镜检:白细胞、脓细胞()以上,有红细胞,时见巨噬细胞。最后确诊必须有粪便细菌培养志贺氏菌属阳性。上文中所涉及的这3种病,临床上大多起病缓慢,有慢性腹泻病史,只要详细询问病程加之必要检查,不难确诊。但其6例病人均起病急骤,又发于腹泻病的高发季节,临床表现,镜检极似菌痢,在病程早期,急性期,不作特殊检查,鉴别诊断比较困难,这是误诊原因之一。再者,患者当地医疗条件差,文化水平低,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及医生警惕性不高,考虑问题单一,分析不细,缺乏全面检查,简单做出诊断也是误诊的重要原因。所以对临床诊断为菌痢病人,应尽可能地行粪便细菌培养,在夏秋季,无明确饮食不洁史引发的类似菌痢病人,更应高度重视,经短期抗炎治疗无效者,应将多种检查手段因病、因人而异,灵活掌握,以免误诊而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此6例患者均通过结肠镜检组织学检查或直肠指检确诊。

    (收稿日期:2003-01-06) (编辑罗 彬), 百拇医药(林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