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8044
针刺足三里配合曲池穴的临床运用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8-0735-02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根据阳明经多气多血,合穴主治脏腑疾病的中医理论,笔者利用这两个穴位配合使用治疗不少病证,收效明显,特总结如下。

    1 中风病

    不管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现在认为其病机均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在脑 [1] 。运用足三里、曲池这两个合穴上下相配,具有平调阴阳,调节内环境,疏通经络作用。急性期加针太冲,恢复期加针头部运动区、肩、外关、阳陵泉、解溪、悬钟,施用平补 平泻手法,能明显减少中风患者病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 胃痛

    主要病机为不通而痛,不荣而痛,因此,通法是治疗胃痛的基本方法,古有“肚腹三里留”之说,《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说“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足三里,曲池穴均为合穴,所属经脉联系胃与大肠,治疗胃痛效果明显。实证施泻法针刺,强刺激;虚证用补法针刺手法,寒者加灸。也可以用654-2注射液10mg穴注上述两穴。
, 百拇医药
    3 厥脱证

    有气脱、亡阴、亡阳之分,多属现代医学休克范畴,为临床中常见急重病证。阳明经多气多血,取其合穴,确能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临床上在建立静脉通道综合治疗后,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胎盘注射液穴注这两个穴位,每穴2ml,也可用悬灸法,提高疗效,也用于晕针。

    4 高热

    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引起的高热,均可运用足三里与曲池穴退热,通常用泻法加三棱针点刺出血,能泻火退热,扶正祛邪。临床上可用柴胡注射液穴位注射。

    5 抽搐

    多因热极生风或肝阳动风引起,取足三里、曲池穴起平调阳阳,泻火止痉作用,通常配合人中穴,强刺激。

    6 咳嗽
, 百拇医药
    咳嗽总的病机是肺气上逆。《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因此咳嗽并非单因肺脏引起,其它脏腑功能失调也会导致咳嗽。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咳嗽与肝胃气逆上冲关系密切,因此取曲池穴宣肺止咳,足三里穴和胃降气,两穴一上一下,共同起止咳的作用,可加用列缺、丰隆两穴,针用平补平泻手法。

    7 手足麻木

    麻木多属气血虚弱无法推动血运,致血流缓慢引起,临床上通过补足三里、曲池两穴以益气和血,疏通血运。另外,疤痕灸足三里穴能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治慢性虚弱性疾病。

    8 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因咳嗽3个月于1997年4月16日就诊。患者素体虚弱,患慢性支气管炎4年,每因外感,寒冷季节发作。3个月前淋雨后出现咳嗽,咯痰白稀,恶寒发热,经静滴青霉素后发热恶寒症状消失,但一直咳嗽,夜间 明显,咽痒,逐渐加重,以致影响休息,中等量活动气促,曾摄胸片示右下肺感染,血常规示白细胞10.7×10 9 /L,分叶0.75,先后静滴先锋V,口服罗红霉素,按中医辨证予桑菊饮,小青龙汤、二陈汤、止嗽散未效,诊时证见咳嗽,咳声响亮,咯痰白稠,咽痒,活动时气促,口干,纳呆,二便调,舌红苔白滑,脉浮缓,查体:R22次/min,T37℃,双肺呼吸音清,双下肺闻及湿性罗音,心脏听诊正常,双下肢无浮肿,辨证为咳嗽,风寒束肺,郁久化热,肺脾气虚,目前以邪实正虚为主,治宜疏风宣肺,化痰止咳,取双曲池、双足三里,双列缺、双丰隆,并停一切中西药,先用平补平泻手法,再在足三里穴行补法,留针30min,每天1次,3天后,咳嗽症状减轻,胃纳转佳,活动后气促症状消失,夜间能入睡,共针刺13次,诸症消失,双肺罗音消失。后于足三里进行疤痕灸,3~6个月1次,随访至今,身体健康,未再患咳嗽。
, http://www.100md.com
    按:患者素体脾肺气弱,患咳嗽已久,此次淋雨感受风寒出现咳嗽,日久化热,寒热虚实错杂,给治疗带来困难。从内伤咳嗽辨治,外邪不除,实难起效,从外感咳嗽辨治,正气不扶,难以祛邪,因此数月治疗效果不明显,反而有加重之势。取曲池、足三里、列缺、丰隆平补平泻,疏散风邪,宣肺化痰,补足三里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故使久咳而愈。在邪去之时,正气依然未能完全恢复,此时用直接疤痕灸足三里以益气健脾,增强体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而获良效。

    参考文献

    1 余国濂.医药新进展,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80.

    作者单位:513400广东省连州市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9-03)

    (编辑 洋洋), 百拇医药(陈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