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8期
编号:10398046
中药合益肝灵片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3)08-0737-01

    急性黄疸型肝炎为肠道传染病之一,属中医“黄疸”范畴。自1999年以来,我们用自拟肝炎退黄汤合益肝灵片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98例)均根据陶天遵主编的《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为诊断依据,其中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59岁,平均25.5岁;病程3~20天,平均9.5天;甲型41例,乙型9例。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20~60岁,平均24.5岁;病程4~18天,平均10.5天;甲型40例,乙型8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肝炎退黄汤合益肝灵片治疗,方药组成及剂量:茵陈50g,山栀10g,大黄10g,柴胡10g,郁金10g,板蓝根15g,蒲公英15g,五味子20g,丹参20g,白术15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0g,甘草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早晚服。益肝灵片:每次2片,每日3次,6岁以下小儿剂量减半。对照组常规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VitC3g,Vit B 6 0.2g,三磷酸腺苷40mg,肌苷0.2g,每日1次,口服肝太乐每次0.2g,每日3次,复合维生素B每次2片,每日3次。
, 百拇医药
    1.3 疗效评定 两组病例均连续治疗2~4周,1~2周复查肝功能1次,以评定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检查正常;好转: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功能检查轻度异常。

    2 结果

    治疗2周,治疗组治愈40例,占80%,好转10例,占20%;对照组治愈20例,占42%,好转28例,占58%。治疗4周,治疗组治愈48例,占96%,好转2例,占4%;对照组治愈32例,占67%,好转16例,占33%。2周治愈率,4周治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9岁,于1999年10月6日就诊,以乏力纳差,恶心欲吐5天,加重伴身目发黄、小便黄2天而入院。患者9天前自觉疲乏无力,头昏,食欲不振,随后出现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发热,当地卫生院曾按感冒给予治疗无效,故于今日求诊。近2天来,呕吐频繁,厌油纳差,皮肤微黄,目珠黄染,小便黄赤。肝功能化验检查(本院):ALT120U/L,TB34.5μmol/L,DB17.1μmol/L,TTT20U,HBsAg(-)。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甲型),给予肝炎退黄汤合益肝灵片治疗,2周痊愈,经随访1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当于祖国医学之“黄疸”,范畴多属于阳黄,其病机关键是湿,多因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黄。治疗上应以解毒除湿、利胆退黄、清利小便为主,目前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合理中药组合不失为理想的治疗手段。方中茵陈为清热利湿退黄之要药;桅子清热燥湿泻肝胆、利三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出;大黄清热通便,祛瘀解毒与茵陈相配,使湿热疫毒从大小便而出;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利胆退黄,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板蓝根、蒲公英清热解毒;重用五味子能降低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丹参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供,以利肝脏肿大的回缩;白术、山药健脾燥湿,意在“见肝之病,当先实脾”;泽泻、茯芩化湿清利小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疏肝解郁利胆,活血降酶,保肝抗病毒等作用。本组方是在中医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治肝病的基础上,又与现代医药研究成果相配而成,故临床上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国内、外药理研究表明,益肝灵可保持细胞膜功能的完整并对其有修复作用,对肝细胞代谢、解毒与合成起重要作用。可对抗肝细胞坏死,减轻脂肪变性,促进肝细胞再生,且有利胆作用。益肝灵对降低血胆红素、转氨酶、TTT、退黄疸有显著效果。

    作者单位:416200湖南省凤凰县民族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09-22)

    (编辑 阳光), 百拇医药(洪东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