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5例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加味小柴胡汤配合尼莫地平,复方丹参片治疗血管痉挛性头痛35例。结果 显效32例(占91.4%),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2.9%),总有效率97.1%。
关键词 加味小柴胡汤 血管痉挛性头痛 尼莫地平 复方丹参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血管痉挛性头痛属中医“头风症”范畴,指由风、火、痰、瘀、寒、虚等所引起的以慢性发作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笔者自2001年8月~2003年8月共诊治35例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依据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1)主证: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至少有5次发作。①疼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②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③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可自行缓解。(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止无常。(3)病发可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4)经神经系统检查及理化、CT、MRI、DSA检查可以排出颅脑外伤及脑内器质性病变。具备主证①②③以及(2)(4)项再结合第(3)项即可确诊。
, 百拇医药
1.2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均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证实,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在20岁以下3例,20~50岁20例,50岁以上12例。35例患者中,有基底动脉(BA)痉挛者20例;有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双侧大脑前动脉(ACA)痉挛者22例,有左侧大脑前动脉(LACA)痉挛者10例,有右侧大脑前动脉(RACA)痉挛者3例,有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痉挛者5例,有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痉挛者3例,有一侧或两侧椎动脉(VA)痉挛者5例,合并有脑动脉硬化(CAS)、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供血不足者3例。
1.3 治疗方法 以和解少阳,通络止痛的加味小柴胡汤配合对脑血管平滑肌舒张作用最强的尼莫地平及复方丹参片活血止痛,共奏解除脑血管痉挛及改善脑部供血不足之目的。尼莫地平40mg口服,每日3次(未成年人减半),复方丹参片2~3片,口服,每日3次,饭后服。方药组成:党参、黄芩、白芷、大枣各15g,细辛、甘草、半夏、川乌、生姜各10g,柴胡24g,蔓荆子20g,川芎30g。煎服法:一次性将水足量先煎生姜、甘草、川乌半小时以上(以不麻舌为度),后下余药,每日口服100ml,每次4次,饭后服,2日1剂,2~4周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4 疗效标准 着眼于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缓解情况,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关于头风急症的疗效评定而制定。显效至基本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观察0.5~1年以上不复发,疗效百分率为55%~99%;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观察 半年以内时有复发者,疗效百分率为20%~54%;无效:临床症状常反复者,疗效百分率20%以下。
2 结果
本组35例中显效32例(占91.4%),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97.1%。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2003年2月7日就诊,诉反复发作性头昏痛3月,近来伴有走路不稳,言语不清,口苦,脉弦苔薄黄等证。本院TCD提示基底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中至重度痉挛,左侧椎动脉轻度痉挛。证属病邪郁滞少阳,血脉闭阻不通。予以加味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散郁化滞通络止痛(方药及煎服法同上),及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口服。解除脑血管痉挛及改善脑部供血不足,调理月余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 百拇医药
4 体会头额部、颞部、枕部、颈部与足小阳胆经最密切,足小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至头角,再向下至耳后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加之久病不已,宜和解之,故选用小柴胡汤治之。值得注意的是该方中有川乌、半夏,属“十八反”之列,临床上只要严格按照上述煎服法,且川乌、甘草、生姜、半夏等量,则可起相反相成的作用。其机制为乌头中毒成分为乌头碱,先煎经水解为乌头次碱→乌头原碱,药理研究证明,乌头原碱的毒性成分为乌头碱的1/200;甘草含甘草甜素,具有解毒作用,生姜能解半夏毒,故使用是较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638017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代市中心卫生院
(收稿日期:2003-10-16)
(编辑 洋洋), 百拇医药(陈友族)
关键词 加味小柴胡汤 血管痉挛性头痛 尼莫地平 复方丹参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血管痉挛性头痛属中医“头风症”范畴,指由风、火、痰、瘀、寒、虚等所引起的以慢性发作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笔者自2001年8月~2003年8月共诊治35例血管痉挛性头痛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依据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1)主证: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至少有5次发作。①疼痛部位多在头部一侧额颞、前额、巅顶,或左或右辗转发作,或呈全头痛;②疼痛的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或头痛如裂等;③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也有持续数周者,可自行缓解。(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止无常。(3)病发可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4)经神经系统检查及理化、CT、MRI、DSA检查可以排出颅脑外伤及脑内器质性病变。具备主证①②③以及(2)(4)项再结合第(3)项即可确诊。
, 百拇医药
1.2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均做经颅多普勒(TCD)检查证实,其中男15例,女20例,年龄在20岁以下3例,20~50岁20例,50岁以上12例。35例患者中,有基底动脉(BA)痉挛者20例;有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及双侧大脑前动脉(ACA)痉挛者22例,有左侧大脑前动脉(LACA)痉挛者10例,有右侧大脑前动脉(RACA)痉挛者3例,有左侧大脑中动脉(LMCA)痉挛者5例,有右侧大脑中动脉(RMCA)痉挛者3例,有一侧或两侧椎动脉(VA)痉挛者5例,合并有脑动脉硬化(CAS)、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供血不足者3例。
1.3 治疗方法 以和解少阳,通络止痛的加味小柴胡汤配合对脑血管平滑肌舒张作用最强的尼莫地平及复方丹参片活血止痛,共奏解除脑血管痉挛及改善脑部供血不足之目的。尼莫地平40mg口服,每日3次(未成年人减半),复方丹参片2~3片,口服,每日3次,饭后服。方药组成:党参、黄芩、白芷、大枣各15g,细辛、甘草、半夏、川乌、生姜各10g,柴胡24g,蔓荆子20g,川芎30g。煎服法:一次性将水足量先煎生姜、甘草、川乌半小时以上(以不麻舌为度),后下余药,每日口服100ml,每次4次,饭后服,2日1剂,2~4周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1.4 疗效标准 着眼于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度的缓解情况,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内科急症诊疗规范》关于头风急症的疗效评定而制定。显效至基本恢复:临床症状消失观察0.5~1年以上不复发,疗效百分率为55%~99%;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观察 半年以内时有复发者,疗效百分率为20%~54%;无效:临床症状常反复者,疗效百分率20%以下。
2 结果
本组35例中显效32例(占91.4%),有效2例(占5.7%),无效1例(占2.9%),总有效率97.1%。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4岁,2003年2月7日就诊,诉反复发作性头昏痛3月,近来伴有走路不稳,言语不清,口苦,脉弦苔薄黄等证。本院TCD提示基底动脉、双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大脑前动脉中至重度痉挛,左侧椎动脉轻度痉挛。证属病邪郁滞少阳,血脉闭阻不通。予以加味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散郁化滞通络止痛(方药及煎服法同上),及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复方丹参片3片,每日3次口服。解除脑血管痉挛及改善脑部供血不足,调理月余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 百拇医药
4 体会头额部、颞部、枕部、颈部与足小阳胆经最密切,足小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至头角,再向下至耳后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加之久病不已,宜和解之,故选用小柴胡汤治之。值得注意的是该方中有川乌、半夏,属“十八反”之列,临床上只要严格按照上述煎服法,且川乌、甘草、生姜、半夏等量,则可起相反相成的作用。其机制为乌头中毒成分为乌头碱,先煎经水解为乌头次碱→乌头原碱,药理研究证明,乌头原碱的毒性成分为乌头碱的1/200;甘草含甘草甜素,具有解毒作用,生姜能解半夏毒,故使用是较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 638017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代市中心卫生院
(收稿日期:2003-10-16)
(编辑 洋洋), 百拇医药(陈友族)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和解剂 > 和解少阳 > 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