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399230
内服外注联合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67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6-8106(2003)12-1852-01

    自1999~2003年,我们运用“内服外注”联合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26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7例,男197例,女70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7岁。其中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者203例,中央型者69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卧床3周并用本法治疗。

    1.2.1 注射药物组成 2%利多卡因1.0g,维生素B 1 50mg,维生素B 12 0.5mg,强的松龙50mg,654-210mg,注射用水5ml。
, 百拇医药
    1.2.2 注射方法 用20ml注射器抽取药物并充分摇匀。皮肤消毒,于L 3~4 椎间隙垂直进针,通过黄韧带,进入硬膜外腔后,拔出针芯,缓慢推入5ml药物,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观察3~5min后,将余下15ml药物迅速推入,拔针术毕。1周注射1次。3次为1个疗程。

    1.2.3 口服中药组成 黄芪60g,桃仁9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地龙30g,赤芍10g,乌蛇30g,全虫10g,蜈蚣3g,元胡30g,怀牛膝15g,炙甘草10g,焦三仙各20g。水煎服,每次服50ml,日3次。

    2 结果

    本组267例,经治疗186例治愈,76例好转,5例未愈,后采用手术治疗。

    3 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引起椎管狭窄的病理改变主要是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肥厚、骨化,椎间盘后突,或者关节突肥大增生,可以在后方造成侧隐窝狭窄,以及黄韧带增厚等。椎管内狭窄造成压迫或刺激,从而引起马尾、神经根、硬膜囊及硬膜外组织的水肿、增生或肥厚。治疗时,我们首先嘱患者卧床休息,适合的体位使狭窄对马尾及神经根并不构成压迫,能够缓解部分疼痛,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同时我们运用药物外注方法,消除神经根、马尾、硬膜及硬膜外组织的炎性水肿。解除运动神经兴奋和肌张力增高所致的疼痛的恶性循环,同时也解除了此种恶性循环对OLS释放的抑制作用。进而解除压迫,并使症状缓解。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肾气亏虚,真阴不足,劳损久伤;或外邪侵袭,以致风寒湿邪瘀积不散所致。《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本病于肾,肾乃先天之本,肾气虚衰则骨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说明肾主骨生髓,肾的精气具有促进骨生长发育的功能。所以骨的生长、发育、修复均依赖肾脏的精气。故而我们配合服用中药治疗椎体或关节增生而引起的椎管狭窄。方中黄芪补气升阳,温运阳气以利水消肿;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祛瘀,苦泄善下行,通而能补;桃仁、红花祛瘀止痛,和畅血脉;地龙、全虫、蜈蚣、乌蛇性善走窜,通经络,散结止痛;元胡理气活血,“通则不痛”,焦三仙健脾和胃,甘草调和诸药,祛诸药之毒。全方滋肝补肾、通络散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本法充分将中西两种治疗方法结合运用,治疗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及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椎管狭窄取得较好的疗效。避免了手术治疗引起的副损伤,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治疗时间短。本法简便易行,适于推广。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综合外科

    (编辑 小川), 百拇医药(董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