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5期
编号:10399663
高原地区脑损伤合并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5期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16-1540-02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sdrone,FES)是血管内脂肪滴栓塞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多见于多发性损伤和长骨骨折后。无论平时、战时,FES都是创伤外科中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脑脂肪栓塞是FES中的一部分,而大部分表现为肺脂肪栓塞。本病发病急,来势猛,死亡率较高,主要表现特征:意识障碍、皮下出血、低氧血症及尿脂肪滴 [1] 等。对其早发现、早诊断、及时处理,可以减少死亡和致残。我院自1980~2003年共收治确诊13例外伤性脑脂肪栓塞综合征病人,下面浅谈其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病例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8~58岁,平均年龄31.2岁。1980~1990年共发生4例,死亡2例(占50%),致残1例(占25%),痊愈1例(占25%);1991~2003年9月共发生9例,死亡2例(占22.22%),致残1例(占11.11%),痊愈6例(占66.67%)。发生时间:伤后数小时至4天出现栓塞症状,90%在伤后24~48h内发生。颅脑外伤合并双侧股骨骨折5例,单侧股骨合并对侧胫腓骨骨折3例,一侧股骨骨折合并骨盆骨折2例,骨盆多处骨折合并广泛软组织挫裂伤及盆腔脏器损伤2例,另1例为单纯股骨骨折行内固定术后8h出现症状临床表现。死者尸检发现:在脑白质中有广泛出血点,灰质中镜检见脂肪栓子和由栓子引起的小梗死灶,肺部也同样可见栓塞灶。
, http://www.100md.com
    1.2 临床分型 a.暴发型(急性);b.非暴发型(亚急性)伤后1~2日;c.不完全型伤后1~6日。

    1.3 诊断 凡有明确骨折病史,伤后全身情况逐步稳定好转,于伤后2天左右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体温升高、神经系统症状等同时又无明确的颅脑外伤史者,应高度怀疑脑的脂肪栓塞可能。但合并脑损伤者,诊断本病确有困难,应根据表1综合考虑予以鉴别。表1 脂肪栓塞与颅脑损伤的鉴别(略)

    1.4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死亡4例(占30.77%),致残2例(占15.38%),痊愈7例(占53.85%)。

    2 护理

    2.1 意识变化的观察 虽然脑FES的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但脑损伤与FES在意识变化和其它生命体征改变方面有其特点,因此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及其发展趋势非常重要,特别是意识障碍的再次出现或进行性加重尤为重要。故应每15~30min观察1次,如病人由烦躁不安转为安静,或尿失禁,或由清醒转为昏迷,昏迷程度加深等,均提示可能有慢性进行性脑出血或迟发性脑出血形成血肿,或者脑脂肪栓塞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 http://www.100md.com
    2.2 密切观察瞳孔变化 脑外伤病人的瞳孔变化过程,提示颅内血肿的有无及其大小、压迫脑组织的多少、脑干损伤的程度,因此应15~30min观察1次病人的瞳孔变化和光反射的灵敏度。若瞳孔忽大忽小,呈针尖样改变,说明脑干损伤;双侧瞳孔不等大,并伴有对光反射的改变,提示有颅内血肿的可能性;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形状不规则、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病情危重。同时还应注意区别原发视神经或动眼神经损伤引起的瞳孔变化。而脑脂肪栓塞如不是范围广泛,则一般无瞳孔的变化。

    2.3 观察颅内压的变化 颅内血肿可以加重或引起颅内压增高,病人表现为呕吐频繁,头痛加剧,烦躁不安;而脑脂肪栓塞的病人表现为安静、嗜睡、表情淡漠,有明显的意识障碍。如果能早期发现上述症状,既能为病人手术清除血肿赢得时间,又能为脑脂肪栓塞造成的死亡或致残赢得救治机会,因此观察时间也应在15~30min。

    2.4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不管是脑脂肪栓塞,还是颅内血肿均能引起生命体征的改变。前者主要为心率、呼吸的增快,血压改变不明显。后者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增高,脉压差增宽,脉搏和呼吸变慢。故外伤后应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同时应注意有无低血压,若发现低血压,应及时纠正低血压,减少颅内血肿的发生 [2]
, http://www.100md.com
    2.5 密切观察神经体征的变化 主要观察有无肢体活动障碍、语言障碍和抽搐等情况,最好每30~60min观察和检查1次,对不合作和昏迷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抽搐情况。特别是脑外伤伴四肢骨干骨折的病人,抽搐会增加肺、脑、心、肾等组织脂肪栓塞的机率。脑损伤者往往有神经定位体征,而脂肪栓塞无定位体征。

    2.6 加强褥疮护理,勤翻身、勤按摩 由于脑外伤病人多数呈昏迷状态,或者实施镇静、脱水、低温、冬眠治疗,褥疮的发生率增大,感染后会加重病人病情,增加脂肪栓塞的机率,因此应勤翻身、勤按摩尽量避免褥疮的发生。对伴四肢骨干骨折的病人,应注意轻翻、轻按,避免对骨髓腔的突然加压,引起血管、神经的损伤和脂肪栓塞。

    2.7 高原气候的影响 由于西藏高原海拔高(海拔≥3000m),缺氧(氧分压≤70%)、寒冷(常年气温-12~18℃),故低氧环境下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增加,而血氧饱合度却下降,加之骨折后有不同程度的失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度增高,血流缓慢,更易形成脂肪栓塞。
, http://www.100md.com
    2.8 本组病例由于前10年救治、整体和专科护理水平较低,加之重视程度不够,诊治抢救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状态。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治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本病重视程度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致使本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呈下降趋势。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83-292.

    2 陈福新.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护理观察要点.现代护理报,2003,8.

    作者单位:860000西藏林芝解放军第115医院外科成都军区高原训练伤防治中心

    (编辑黄 杰), 百拇医药(王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