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399973
抗精神病药物致意识障碍2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1-0064-02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意识障碍是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副反应,为预防此副反应的发生、发展,及时地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十分必要。兹将所遇到25例因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意识障碍患者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均系5年来住院病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18例,躁狂抑郁性情感障碍(躁狂发作)5例,癔症1例,焦虑性神经症1例。年龄20~30岁8例,30~50岁14例,50岁以上3例,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均无阳性发现。

    1.2 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情况 单一用药者12例,联合用药(两种抗精神病药物联用,抗精神病药+抗胆碱能药或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抑郁剂)者13例。在单一用药中,单用 氯氮平8例,单用舒必利1例,单用冬眠灵3例;在联合用药中,冬眠灵合并氯氮平5例,奋乃静合并氯氮平3例,奋乃静合并多虑平、氟哌啶醇各1例,舒必利并用氯氮平3例。在联合用药中,并用抗胆碱能者10例,单用药的氯氮平剂量200~400mg/d,冬眠灵剂量150~450mg/d,舒必利0.3~0.9g/d。意识障碍出现在加药过程中14例,最短者4天,最长者13天,平均7.9天,出现在换药过程中4例(在换用冬眠灵、氯氮平之后)。正常治疗中发生的有7例,其中5例是因锥体外系反应在并用安坦后出现的。

    1.3 意识障碍的类型及表现形式 意识模糊状态12例(占48%),意识错乱状态5例(占20%),谵妄状态3例(占12%),朦胧状态5例(占20%),25例患者均有人物、时间、地点、定向障碍。

    2 治疗及预后

    意识障碍持续时间最短者2天,最长者8天,平均4.5天。症状较轻者未经任何特殊治疗,只是暂减药物后即恢复;重者减药或全部停药同时给予能量合剂,静滴促脑代谢药物如胞二磷胆碱、乙酰谷酰胺等治疗以加速药物的排泄,必要时鼻饲以保证整个身体状况的营养所需。经上述处理后,意识障碍均在短期内完全得到纠正,人物、时间、地点的定向力均完整。

    3 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意识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住院患者中约有0.9%~3%出现此种症状。从上述25例资料中可以得出下列因素容易诱发意识障碍,即用药早期,加药阶段,增减量太快或更换药物周期太短、骤然停药、联合用药、老年人及伴有其它躯体疾病者。发生在治疗初期加药阶段者14例(占56%),更换药物者4例(16%),联合用药(尤其加用抗胆碱能药)10例中发生5例(20%)。 在抗精神病药物中,氯氮平应用者共有19例(占76%),其次是冬眠灵8例(占32%)。此结果支持抗胆碱能作用越强越易出现意识障碍的论点。

    综合以上分析,药源性意识障碍的防治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药物的应用上,特别是对于容易引起意识障碍的药物如氯氮平等,严格控制加药的速度和剂量,尽量减少联合用药,尤其是与抗胆碱能药物联合应用。(2)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躯体方面疾病患者应尽量单一用药且尽量适当减少用量,合并新躯体疾病时可暂停或及时减少药物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2-07-24)

    作者单位:255069山东铝业公司医院

    (编辑晓 勇), http://www.100md.com(刘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