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160
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5例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01-01

    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8月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病人41例,疗效显著,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病人均符合1997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名称标准化专题组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平均年龄56.3±16.4(47~79)岁;对照组39例(男1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6±15.9(47~80)岁。两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长效消心痛20mg,1天2次,连服2周,治疗组同时加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制药)10mg,1天1次,晚间服用,连服2周。
, http://www.100md.com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心电图ST段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χ 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 显效:无心绞痛发作,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或胸痛持续时间减少50%,心电图ST段下移恢复至<0.02mV或升高的ST段恢复至等电位线;无效: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41例,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39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9.2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发病率高、病情重,如不及时治疗易致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发达国家及我国人 群致死致残主要原因之一。笔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此类病人41例,总有效率达97.56%,疗效显著。阿托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达到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大剂量使用也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阿托伐他汀通过调整血脂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及总死亡率。阿托伐他汀可改善细胞内皮功能,具有抗炎、稳定斑块,使部分斑块进展减慢或回缩的功效,改善心肌供血。内皮细胞在维持正常血管张力和预防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内皮功能失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又加重内皮功能的失调。阿托伐他汀可以在短期内使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得到迅速的改善。Gotto等对1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服用洛伐他汀5.5个月后观察发现,血管内皮对乙酰胆碱的反应显著改善,这对改善心肌缺血很有益处 [1] 。有学者认为,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入院后24~96h内早期积极服用阿托伐他汀可有效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 [2,3] 。心肌缺血改善就可以明显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心绞痛发作次数。
, 百拇医药
    阿托伐他汀在实际应用中剂量不宜过大,可从较低剂量开始 [4] 。应定期询问患者是否有肌痛、无力等症状,定期监测转氨酶与肌酸激酶,且不应与吉非贝齐合用,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也应特别慎重。

    参考文献

    1 Gotto Jr AM.New directions in statin therapy.Clin Courier,1997,16(29):6.

    2 徐成斌.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他汀类药物早期应用的益处.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130.

    3 Rossoww JE.Med Clin North Am,1999,78:181-195.

    4 钱熙起.降脂药物的重大进展.他汀类药临床验证总结.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7(27):183-185.

    作者单位:300450天津市塘沽医院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