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400384
子宫肌瘤继发变性24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3)12-1108-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共手术治疗子宫肌瘤364例,其中经病理证实有继发变性者24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1岁。孕产次:未婚者2例、不孕者2例;初产妇6例,经产妇14例。肌瘤大小:如孕6周4例,如孕8周8例,如孕12周9例,如足月妊娠3例。肌瘤结节:单发10例,多发14例。肌瘤类别:粘膜下6例,肌壁间14例,浆膜下4例。

    1.2 继发变性种类 切除标本均经过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玻璃样变6例,囊性变4例,感染及化脓4例,脂肪变性2例,红色变性3例,粘液变性及钙化各1例,肉瘤样变性3例。在364例子宫肌瘤中继发变性24例,占6.59%,肉瘤变占0.82%。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2.1 子宫肌瘤继发变性 肌瘤变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肌瘤内部血供不足所致,多与临床症状无关。一般讲,肿物越大,缺血越重,发生继发变性的越多,常见的有玻璃样变、囊性变、钙化、粘液变、感染 [1] ,而脂肪变性、肉瘤样变及红色变性罕见。

    本组玻璃样变6例,由于肌瘤血液供应不足,部分组织发生水肿、变软,剖面注漩涡状结构或编织状结构消失,溶成玻璃样透明体,色苍白,镜下见病变区域肌细胞消失,呈均匀粉红色无结构区。此种变化多见于大的且生长快的肌瘤,但通常无症状。囊性变4例,多继发玻璃样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多个囊腔,囊腔可大小不一,此时子宫肌瘤变软,很难与妊娠子宫或卵巢囊肿鉴别,有时B超下可误诊为葡萄胎。感染化脓4例,其中2例为带蒂粘膜下肌瘤,由于从宫腔经宫颈脱出到阴道,致使粘膜面摩擦出血,有溃疡形成或组织坏死,1例为浆膜下肌瘤扭转出血坏死感染,1例为肌壁间肌瘤感染。粘液变性1例,多为玻璃样变性发展成为粘液变性,切面有透明的粘液积聚,质地变软。钙化1例,多见于脂肪变性后进一步皂化,再与钙盐结合而形成,坚硬如石,X线拍片可清楚看到钙化阴影,镜下可见钙化区层状沉积,呈圆形,有深蓝色微细颗粒。脂肪变性2例,病灶较小,主要为肌瘤细胞内脂肪颗粒增多,镜下见肌细胞有空泡,脂肪染色阳性,其发生原因可能是肌瘤间质化生为脂肪组织,也可能是脂肪组织浸润。肉瘤变性3例,2例为50岁左右妇女,因肌瘤短期迅速增大而手术,1例为绝经后妇女,绝经1余年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而手术。故肌瘤在短期内迅速增大或伴有不规则出血者应考虑为肉瘤变可能。肌瘤肉瘤变后,组织变软而且质脆,切面成灰黄色,细腻似生鱼肉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红色变性3例,均为妊娠期妇女,可能是肌瘤内小血管发生退形变引起血栓或溶血,血红蛋白渗入肌瘤内,切面为暗红色如半熟的牛肉,有腥臭味,质软。
, 百拇医药
    2.2 子宫肌瘤继发变性的诊断 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其诊断并不困难,在B超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更易诊断,但是如果发生变性则诊断困难。本文术前误诊4例,2例肌瘤囊性变误诊为卵巢囊肿,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肌瘤质地坚韧,囊性变则变软,与囊肿质地相同,很易混淆;1例误诊为葡萄胎,这是因为肌瘤囊性变后,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B超时误认为葡萄胎;1例肌瘤钙化误诊为卵巢纤维瘤,因为钙化后子宫坚硬如石,再加上腹壁肥厚,内诊触及不清子宫所致。其它类型均为术后标本剖开检查及术后病例研究所知。子宫肌瘤切除的标本,均应仔细剖开检查,有的应作快速病理检查,本文的3例肉瘤变,剖开后见肌瘤核有生鱼肉样改变,组织质脆,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立即送病理检查确定为恶变,从而及时做了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14-1617.

    (收稿日期:2003-11-20)

    作者单位:037004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编辑使 臻), http://www.100md.com(刘佩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