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期刊论文 > 中华医药荟萃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临床医学
编号:10400774
纤维鼻咽镜下咽鼓管扩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7月 第4卷 第14期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4-2169-01

    1997年来,我科应用纤维鼻咽镜下咽鼓管插管、注药、扩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0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6~58岁,病史3个月~10年。以耳闷胀,闭塞感,听力下降,自听复响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间歇性“劈啪”声耳鸣。发病原因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32例,慢性鼻咽炎、鼻炎、鼻窦炎、增殖体肥大致17例,气压创伤1例。上述病例颞骨CT示鼓室内有密度均匀一致的阴影,乳突气房中可见液平面。查体示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橙红甚至为灰兰色,不透明,鼓膜内陷,锤骨短突明显突出,光锥缩短或消失。纯音测听示轻度传导性聋,重者听力损失可达40dB。其中47例曾做过鼓膜穿刺冲洗及波氏球吹张,3例做过鼓膜切开、置管术,均疗效不佳。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鼻咽部、软腭、咽后壁及患侧鼻腔以1%地卡因表面麻醉,1%麻黄素充分收缩鼻腔粘膜后,在纤维鼻咽镜直视引导下,将金属欧氏管前端的弯曲部朝下,由患侧鼻腔导入总鼻道,抵达咽鼓管咽口,由助手将欧氏管内预置的硬膜外麻醉导管(直径1mm),缓缓插入咽鼓管内约3.0cm,麻醉管稳定后退出纤维鼻咽镜,抽出麻醉管内金属芯,撤出欧氏管,此时先抽吸鼓室内液体,然后自管内注入气体,促使鼓膜膨出,减轻鼓室粘连。麻醉管留置30min,将F、Q、S(氧氟沙星滴耳液)1ml、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1ml,缓缓注入鼓室腔,如为胶耳应加用α-糜蛋白酶500U,每周2次,7次为一疗程,直至咽鼓管通畅痊愈为止。术前应有效控制炎症,积极治疗原发病,待病情稳 定后行该术,术前口服抗生素、激素及氯麻滴鼻液点鼻。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耳聋、耳鸣、耳闷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于发病前水平,纯音测听示听力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有效: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纯音测听示听力提高10~15dB,但未恢复到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各项检查与治疗前无差异。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治愈4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0例患者在治疗时无一例副损伤,随访1年无一例咽鼓管瘢痕狭窄者。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而影响听力的主要原因是中耳鼓室积液,当中耳液体长期得不到引流,鼓室内及乳突气房内积存过久的液体,机化后致粘连,形成临床较棘手的胶耳等许多后遗症,造成治疗上的困难。迄今为止虽然鼓膜切开引流置管法优于鼓膜穿刺抽液注药等法,但只能起到鼓室引流,解除中耳负压的目的,如是咽鼓管功能异常,中耳仍会产生负压,再次出现鼓室积液,且因破坏鼓膜易造成鼓膜萎缩,鼓室硬化及遗留永久性鼓膜穿孔。咽鼓管内置管抽吸、扩张、注药法,能从咽鼓管咽口的自然渠道直接操作,避免了鼓膜损伤,可达到全部抽出鼓室内积液,解除鼓室粘连及扩张咽鼓管的目的。对细菌等感染和免疫功能失调所致分泌性中耳炎,采用氧氟沙星、强的松龙液治疗,直接起到抑制炎症,消除水肿,分解纤维蛋白,溶解粘稠的分泌物,解除粘连,以利于引流和中耳通气的目的。此项技术操作简单,取材容易,且不破坏鼓膜的生理结构,疗效佳,痛苦小,副损伤小,故易于推广普及。

    作者单位:164300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李 阳), http://www.100md.com(冯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