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结石诊断和治疗进展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1-0029-03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治疗进展较快。近年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已较成熟,确诊率逐年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内科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中药排石等都有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困难,有必要进行探讨。
1 病因
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约16.1% [1] ,几乎全是胆红素钙石,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细菌感染、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都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不结合胆红素,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结石。
, http://www.100md.com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狭窄、扩张并存,因此有胆汁的滞留。狭窄于两侧肝管均可见到,以左侧多见,也可见于肝门左、右肝管汇合部。少数病例仅有肝内胆管结石并无胆管狭窄。
2 肝胆管的解剖
左右肝管汇合形成肝总管。右肝内胆管分为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左肝内胆管分为左内叶肝管及左外叶肝管。肝内胆管结石易发生于左肝管起始部,肝管狭窄伴管腔扩张、堆积结石。还多见于右前、后肝管汇合成右肝管开口处,胆管结石堆积 [1] 。正常胆道在PTC、ERCP时直径0.7~1.0cm,管径<0.06cm考虑硬化性胆管炎,管径>1.0cm考虑胆道梗阻,病因为胆管结石、肿瘤、乳头良性狭窄等。肝内胆管轻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下。重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上。
3 临床表现
(1)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疼痛不明显,发热、寒战明显,周期发作。(2)放射至下胸部、右肩胛下方。(3)无黄疸。(4)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易发生胆管炎,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5)肝大、肝区叩击痛。(6)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多伴有低蛋白血症及明显贫血。(7)肝内胆管结石广泛存在者,后期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 百拇医药
4 肝内胆管结石诊断方法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B超、胆道X线检查、CT、PTCD、ERCP、胆道子母镜、MRCP、胆道镜等。
4.1 B超 B超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首选B超。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正确率70%~80%。但肝内胆管分支较多,不仔细扫描易漏诊,而且还要与肝内钙化点相鉴别。B超对肝内钙化点与肝内胆管结石鉴别困难在于,如果肝内点状、团状回声,其后若有声影,并不是典型的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那么单纯依靠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比较困难。应结合其它手段综合判断。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典型的图像是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其远端胆管明显扩张,可为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及并发的胆管狭窄所致。有报道 [2] 术中B超的应用(术中于肝脏面、膈面全面超声扫描)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率达91%,残石率降至9%。
, 百拇医药
4.2 胆道X线检查
4.2.1 静脉胆道造影法 造影剂经静脉注射或滴注进入血循环,8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10%与红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循环至肝,与肝细胞小分子蛋白结合,由胆汁排出。常用造影剂有胆影钠、胆影葡胺、碘甘葡胺等。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过敏反应、肝肾功损害等。轻度副反应率5%~20%,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较差。随着ERCP及PTC的应用,临床较少用此法。
4.2.2 术中胆道造影 可分为术中穿刺胆总管法,经肝内胆管法、“T”形管法等。对肝内胆管结石,采用非手术治疗者不适用,但适用手术切除胆囊,术中造影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其中“T”形管法是胆囊手术中,切开胆总管,清除胆总管结石,作“T”形管引流。术后可经“T”形管注入泛影葡胺,观察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的病情是否存在,图像清晰,对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意义。
4.3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D) PTC、PTCD穿刺路径有前路、后路、侧路三种,以侧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时影像清晰。对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者,PTC、PTCD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考虑选用。
, 百拇医药
4.4 CT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没有B超、PTC等敏感,因此不作为首选方法。特别是对结石<0.5~1.0cm,不伴肝内胆管狭窄和远端肝管扩张者,诊断困难较大。对肝内胆管结石>1.0cm,伴肝内胆管狭窄和远端肝管扩张者,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4.5 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的临床应用 ERCP可选择性胆管造影,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肝内胆管的狭窄或远端扩张。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ERCP时,注入造影剂要充足,充分显示肝内胆管,才能明确诊断肝内胆管结石。(2)在ERCP胆管显影后,可头低足高位、俯卧位,使肝内胆管充分被造影剂灌注和显影。(3)可使用带气囊的导管,在ERCP胆管显影后,把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气囊充气或充水,堵住乳头,使造影剂不会流入肠道,肝内胆管充分显示。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价值较大。
最近,有学者报告 [3] ERCP双重造影可提高胆囊结石的诊断。方法是在ERCP胆管显影后,注入适量的空气。对肝内胆管及其2级分支充盈良好,预计对肝内胆管结石应有较好的影像显示。对未切除胆囊的患者,注入空气约5~10ml,若胆囊已切除的患者,注入空气约2~3ml。
, http://www.100md.com
胆道子母镜是通过母镜的活检管道放入较细的子镜。母镜的活检管道直径5.5mm,子镜的外径4.5mm。只用母镜行ERCP,然后对十二指肠乳头做高频电切(ECT),一般是小切开0.5~1.0cm或对十二指肠乳头行扩张,便于子镜进入胆总管,可直接观察胆总管、1~2级肝内胆管。可判断肝内胆管结石是否存在及大小、部位、数量,肝内胆管是否有狭窄、扩张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胆道子母镜较贵重,易损耗,不易普及。
胆道镜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种方式。术前胆道镜是光做PTC,每周更换较粗的导管,5~6周后窦道形成。然后从窦道进镜,直视肝内胆管,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中胆道镜是在手术中切开胆总管,从切口进镜 观察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后胆道镜是经手术后“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进镜(一般术后6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治疗。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4.6 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不同于ERCP的全新的检查方法,属无创性检查,不需要做十二指肠镜即可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但MRCP影像清晰度略逊于ERCP,有待于技术上的改进和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诊断价值,但价格较贵,不易普及。总之,B超、ERCP、胆道镜等方法诊断价值较大,简便易行,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尤其是ERCP和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性高于B超。在B超检查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后,应常规进行上述方法的检查,可排除B超的误诊,也可在胆道镜直视下取出结石。
, http://www.100md.com
4.7 辅助检查方法
4.7.1 胆道测压 通过胆道测压可以了解胆汁通过胆道排泄是否正常。对于某一分支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测压的临床意义不大。但对左右肝管接近肝门部位的结石伴胆管狭窄,可发现胆汁排泄不良,在病变上方引起胆管扩张、胆汁潴留,胆道压力增高。现在已有电子胆道测压仪精确的测量胆管内的压力,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4.7.2 核素闪耀扫描 常用核素 99m Tc,静脉注入后经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后,排泄入胆道。扫描时可分层、定点,获得三维图像,显示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提供较好的依据。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
4.7.3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观察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移位、受压、中断及异常血管影。对于鉴别诊断肝胆管癌、胆囊癌效果好,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而且动脉造影要求一定的设备,操作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 百拇医药
5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进展
5.1 中药排石疗法 中药排石疗法适用于较小的结石或泥沙状结石的排出,而且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肝内胆管狭窄,因此疗效较差。但对接近肝门部肝内胆管的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或泥沙状结石,排石效果较理想。中成药“排石颗粒”、“排石冲剂”,也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排石治疗。
5.2 溶石疗法
5.2.1 胆固醇结石的溶石疗法 甲基叔丁醚(MTBE)体外溶石试验,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能力是辛酸甘油酯的50倍。国外已有临床试验报告。辛酸甘油酯的溶石周期为10~14天,而MTBE仅需4~4.5h,MTBE对机体的毒性还是比较大,现正在研究改进型。
5.2.2 胆红素结石的治疗 国内研制的桔皮1号、2号可用于胆红素结石的治疗,效果好。
, http://www.100md.com
5.2.3 灌注溶石剂的途径 以往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溶石治疗依靠“T”形管进行灌注。此法方便、易行。现在可以在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窦道插管的条件下灌注溶石剂,也可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插入鼻-胆导管,经鼻-胆导管注入溶石剂进行治疗。
5.3 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的应用 术前经PTC(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建立窦道,每周更换扩张管,当窦道扩张到5~6mm时,经窦道送入胆道镜。术中可切开胆总管送入严密消毒的胆道镜;术后经“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送入胆道镜。不论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均可行取石治疗。
Burhenne等设计了取石钳、取石网,在X线下取出肝内胆管结石,成功率90%。由于取石术仍然是非直视下的手术,带有盲目性,因此未被普遍接受。而胆道镜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直视下的手术,便于发现结石及并发的胆内胆管狭窄,配合网篮取石,成功率较高。当发现胆内胆管狭窄时,不能直接看到结石,但从狭窄口有云絮状物漂流出来,此称“云雾征”,说明狭窄口后面可能有结石。可用网篮取石,或碎石后取石。碎石方法较多,有激光碎石、液电碎石、气弹碎石、超声波碎石等。以气弹碎石效果较好,且不损伤胆道壁。但气压弹导碎石仪的碎石杆是金属制硬杆,过度弯曲会导致碎石效果下降。以液电碎石应用最普遍,效果也不错,但如使用不当会导致胆道壁损伤。肝内胆管结石粉碎后可通过狭窄口取出结石。另外激光碎石会造成胆道壁热损,超声碎石会造成胆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 百拇医药
据报道 [4] 气道碎石仪有德国WOLF、瑞士LITHC-LAST生产的。由空气压缩泵、气压脉冲释放系统、手柄和探针三部分组成。在胆道镜直视下,发现结石后,沿胆道镜器械孔插入气压弹道碎石机的探针,插至胆道镜前10mm,对准结石中央,按压手柄开关,撞击探针,使探针往返运动而击碎结石。每次碎石1~3s,1~3次结石即可粉碎。然后用取石网取出碎石或冲洗出结石。对肝内二级以上胆管的结石,由于胆管位置深,行程曲折,探针过度弯曲后会使撞击的能量消耗,效果不理想。
5.4 胆道子母镜的应用 母镜的基本结构、性能同普通的十二指肠镜。按ERCP操作要领,把母镜置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做高频电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把乳头开口切大到1.0cm。从活检管道插入子镜,把子镜送入肝内胆管,寻找 肝内胆管结石,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或将结石粉碎后取出。
5.5 外科手术取石
5.5.1 胆肠吻合术 最常用的方式是空肠-胆管Roux-Y吻合。手术时显露二、三级肝内胆管,取清结石,解除胆管狭窄,作扩大的吻合口。吻合口尽量向左或右肝延伸。
, http://www.100md.com
5.5.2 肝叶切除 结石位于一侧肝叶,不易清除,可做肝叶切除术。
5.5.3 皮下盲襻建立 盲襻的建立不仅起引流作用,还可避免再次手术。使再次手术机会减少。
6 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问题
肝内胆管结石病人采取外科手术,或胆道镜等方式取石后,又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在肝内胆管不同分支复发。这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难题。复发的原因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相同,主要与继发的细菌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等具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把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而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致结石复发。另外,部分患者,再次发生肝胆管狭窄,而致结石复发。以左肝管多见。总之,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施维锦.胆道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89,159.
2 陈盛,邹寿椿,赵大建,等.术中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肝胆胰外科杂志,2001,13:38.
3 郭琪,林斌,樊民义,等.内镜逆行胆系双重造影术.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240-241.
4 孙坚,孙永昌,姚彦堂.气压弹道碎石机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残余结石.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238-239.
(收稿日期:2003-11-17)
作者单位:100012北京航空工业中心医院
(编辑刘 娜), 百拇医药(孔宪忠)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治疗进展较快。近年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已较成熟,确诊率逐年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内科治疗、内镜治疗、外科治疗、中药排石等都有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困难,有必要进行探讨。
1 病因
我国肝内胆管结石发病率约16.1% [1] ,几乎全是胆红素钙石,由胆红素、胆固醇、脂肪酸与钙组成。可为双侧肝内胆管结石,也可限于左肝或右肝,左肝内胆管结石较右肝多见。
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与细菌感染、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都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不结合胆红素,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结石。
, http://www.100md.com 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狭窄、扩张并存,因此有胆汁的滞留。狭窄于两侧肝管均可见到,以左侧多见,也可见于肝门左、右肝管汇合部。少数病例仅有肝内胆管结石并无胆管狭窄。
2 肝胆管的解剖
左右肝管汇合形成肝总管。右肝内胆管分为右前叶肝管、右后叶肝管;左肝内胆管分为左内叶肝管及左外叶肝管。肝内胆管结石易发生于左肝管起始部,肝管狭窄伴管腔扩张、堆积结石。还多见于右前、后肝管汇合成右肝管开口处,胆管结石堆积 [1] 。正常胆道在PTC、ERCP时直径0.7~1.0cm,管径<0.06cm考虑硬化性胆管炎,管径>1.0cm考虑胆道梗阻,病因为胆管结石、肿瘤、乳头良性狭窄等。肝内胆管轻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下。重度狭窄指胆管最大直径超过最小直径1倍以上。
3 临床表现
(1)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疼痛不明显,发热、寒战明显,周期发作。(2)放射至下胸部、右肩胛下方。(3)无黄疸。(4)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易发生胆管炎,急性发作后恢复较慢。(5)肝大、肝区叩击痛。(6)多发肝内胆管结石者,多伴有低蛋白血症及明显贫血。(7)肝内胆管结石广泛存在者,后期出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 百拇医药
4 肝内胆管结石诊断方法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方法主要有B超、胆道X线检查、CT、PTCD、ERCP、胆道子母镜、MRCP、胆道镜等。
4.1 B超 B超为无创性检查,方便易行。因此,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首选B超。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的准确性优于肝外胆管结石。诊断正确率70%~80%。但肝内胆管分支较多,不仔细扫描易漏诊,而且还要与肝内钙化点相鉴别。B超对肝内钙化点与肝内胆管结石鉴别困难在于,如果肝内点状、团状回声,其后若有声影,并不是典型的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那么单纯依靠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比较困难。应结合其它手段综合判断。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典型的图像是条索状回声,其后拽有声影,其远端胆管明显扩张,可为结石引起的胆道梗阻及并发的胆管狭窄所致。有报道 [2] 术中B超的应用(术中于肝脏面、膈面全面超声扫描)可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率达91%,残石率降至9%。
, 百拇医药
4.2 胆道X线检查
4.2.1 静脉胆道造影法 造影剂经静脉注射或滴注进入血循环,8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10%与红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循环至肝,与肝细胞小分子蛋白结合,由胆汁排出。常用造影剂有胆影钠、胆影葡胺、碘甘葡胺等。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过敏反应、肝肾功损害等。轻度副反应率5%~20%,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效果较差。随着ERCP及PTC的应用,临床较少用此法。
4.2.2 术中胆道造影 可分为术中穿刺胆总管法,经肝内胆管法、“T”形管法等。对肝内胆管结石,采用非手术治疗者不适用,但适用手术切除胆囊,术中造影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其中“T”形管法是胆囊手术中,切开胆总管,清除胆总管结石,作“T”形管引流。术后可经“T”形管注入泛影葡胺,观察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的病情是否存在,图像清晰,对诊断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意义。
4.3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PTC、PTCD) PTC、PTCD穿刺路径有前路、后路、侧路三种,以侧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方便,造影时影像清晰。对B超诊断肝内胆管结石者,PTC、PTCD有很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尤其是B超引导下PTC,成功率较高。对于未做手术,而欲确定肝内胆管结石者,可考虑选用。
, 百拇医药
4.4 CT 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没有B超、PTC等敏感,因此不作为首选方法。特别是对结石<0.5~1.0cm,不伴肝内胆管狭窄和远端肝管扩张者,诊断困难较大。对肝内胆管结石>1.0cm,伴肝内胆管狭窄和远端肝管扩张者,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4.5 选择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道子母镜、胆道镜的临床应用 ERCP可选择性胆管造影,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清晰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确定结石的部位、大小、数量,肝内胆管的狭窄或远端扩张。但应注意以下几点:(1)ERCP时,注入造影剂要充足,充分显示肝内胆管,才能明确诊断肝内胆管结石。(2)在ERCP胆管显影后,可头低足高位、俯卧位,使肝内胆管充分被造影剂灌注和显影。(3)可使用带气囊的导管,在ERCP胆管显影后,把位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的气囊充气或充水,堵住乳头,使造影剂不会流入肠道,肝内胆管充分显示。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价值较大。
最近,有学者报告 [3] ERCP双重造影可提高胆囊结石的诊断。方法是在ERCP胆管显影后,注入适量的空气。对肝内胆管及其2级分支充盈良好,预计对肝内胆管结石应有较好的影像显示。对未切除胆囊的患者,注入空气约5~10ml,若胆囊已切除的患者,注入空气约2~3ml。
, http://www.100md.com
胆道子母镜是通过母镜的活检管道放入较细的子镜。母镜的活检管道直径5.5mm,子镜的外径4.5mm。只用母镜行ERCP,然后对十二指肠乳头做高频电切(ECT),一般是小切开0.5~1.0cm或对十二指肠乳头行扩张,便于子镜进入胆总管,可直接观察胆总管、1~2级肝内胆管。可判断肝内胆管结石是否存在及大小、部位、数量,肝内胆管是否有狭窄、扩张等。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但由于胆道子母镜较贵重,易损耗,不易普及。
胆道镜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种方式。术前胆道镜是光做PTC,每周更换较粗的导管,5~6周后窦道形成。然后从窦道进镜,直视肝内胆管,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中胆道镜是在手术中切开胆总管,从切口进镜 观察肝内胆管结石并行取石治疗。术后胆道镜是经手术后“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进镜(一般术后6周),诊断肝内胆管结石并治疗。胆道镜检查对肝内胆管结石明确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4.6 核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 不同于ERCP的全新的检查方法,属无创性检查,不需要做十二指肠镜即可诊断肝内、外胆管结石。但MRCP影像清晰度略逊于ERCP,有待于技术上的改进和提高。对肝内胆管结石有较大诊断价值,但价格较贵,不易普及。总之,B超、ERCP、胆道镜等方法诊断价值较大,简便易行,是诊断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尤其是ERCP和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诊断的准确性高于B超。在B超检查发现肝内胆管结石后,应常规进行上述方法的检查,可排除B超的误诊,也可在胆道镜直视下取出结石。
, http://www.100md.com
4.7 辅助检查方法
4.7.1 胆道测压 通过胆道测压可以了解胆汁通过胆道排泄是否正常。对于某一分支肝内胆管结石,胆道测压的临床意义不大。但对左右肝管接近肝门部位的结石伴胆管狭窄,可发现胆汁排泄不良,在病变上方引起胆管扩张、胆汁潴留,胆道压力增高。现在已有电子胆道测压仪精确的测量胆管内的压力,应根据病情选择使用。
4.7.2 核素闪耀扫描 常用核素 99m Tc,静脉注入后经网状内皮系统摄取后,排泄入胆道。扫描时可分层、定点,获得三维图像,显示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提供较好的依据。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
4.7.3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观察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移位、受压、中断及异常血管影。对于鉴别诊断肝胆管癌、胆囊癌效果好,但对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不理想。而且动脉造影要求一定的设备,操作繁琐,技术条件要求高,不作为肝内胆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 百拇医药
5 肝内胆管结石治疗进展
5.1 中药排石疗法 中药排石疗法适用于较小的结石或泥沙状结石的排出,而且主要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由于肝内胆管结石多伴有肝内胆管狭窄,因此疗效较差。但对接近肝门部肝内胆管的结石,尤其是小结石或泥沙状结石,排石效果较理想。中成药“排石颗粒”、“排石冲剂”,也可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排石治疗。
5.2 溶石疗法
5.2.1 胆固醇结石的溶石疗法 甲基叔丁醚(MTBE)体外溶石试验,溶解胆固醇结石的能力是辛酸甘油酯的50倍。国外已有临床试验报告。辛酸甘油酯的溶石周期为10~14天,而MTBE仅需4~4.5h,MTBE对机体的毒性还是比较大,现正在研究改进型。
5.2.2 胆红素结石的治疗 国内研制的桔皮1号、2号可用于胆红素结石的治疗,效果好。
, http://www.100md.com
5.2.3 灌注溶石剂的途径 以往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溶石治疗依靠“T”形管进行灌注。此法方便、易行。现在可以在PTCD(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窦道插管的条件下灌注溶石剂,也可经十二指肠镜逆行插入鼻-胆导管,经鼻-胆导管注入溶石剂进行治疗。
5.3 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的应用 术前经PTC(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建立窦道,每周更换扩张管,当窦道扩张到5~6mm时,经窦道送入胆道镜。术中可切开胆总管送入严密消毒的胆道镜;术后经“T”形引流管形成的窦道送入胆道镜。不论术前、术中、术后胆道镜均可行取石治疗。
Burhenne等设计了取石钳、取石网,在X线下取出肝内胆管结石,成功率90%。由于取石术仍然是非直视下的手术,带有盲目性,因此未被普遍接受。而胆道镜下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直视下的手术,便于发现结石及并发的胆内胆管狭窄,配合网篮取石,成功率较高。当发现胆内胆管狭窄时,不能直接看到结石,但从狭窄口有云絮状物漂流出来,此称“云雾征”,说明狭窄口后面可能有结石。可用网篮取石,或碎石后取石。碎石方法较多,有激光碎石、液电碎石、气弹碎石、超声波碎石等。以气弹碎石效果较好,且不损伤胆道壁。但气压弹导碎石仪的碎石杆是金属制硬杆,过度弯曲会导致碎石效果下降。以液电碎石应用最普遍,效果也不错,但如使用不当会导致胆道壁损伤。肝内胆管结石粉碎后可通过狭窄口取出结石。另外激光碎石会造成胆道壁热损,超声碎石会造成胆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 百拇医药
据报道 [4] 气道碎石仪有德国WOLF、瑞士LITHC-LAST生产的。由空气压缩泵、气压脉冲释放系统、手柄和探针三部分组成。在胆道镜直视下,发现结石后,沿胆道镜器械孔插入气压弹道碎石机的探针,插至胆道镜前10mm,对准结石中央,按压手柄开关,撞击探针,使探针往返运动而击碎结石。每次碎石1~3s,1~3次结石即可粉碎。然后用取石网取出碎石或冲洗出结石。对肝内二级以上胆管的结石,由于胆管位置深,行程曲折,探针过度弯曲后会使撞击的能量消耗,效果不理想。
5.4 胆道子母镜的应用 母镜的基本结构、性能同普通的十二指肠镜。按ERCP操作要领,把母镜置于十二指肠乳头部位,做高频电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把乳头开口切大到1.0cm。从活检管道插入子镜,把子镜送入肝内胆管,寻找 肝内胆管结石,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或将结石粉碎后取出。
5.5 外科手术取石
5.5.1 胆肠吻合术 最常用的方式是空肠-胆管Roux-Y吻合。手术时显露二、三级肝内胆管,取清结石,解除胆管狭窄,作扩大的吻合口。吻合口尽量向左或右肝延伸。
, http://www.100md.com
5.5.2 肝叶切除 结石位于一侧肝叶,不易清除,可做肝叶切除术。
5.5.3 皮下盲襻建立 盲襻的建立不仅起引流作用,还可避免再次手术。使再次手术机会减少。
6 肝内胆管结石的复发问题
肝内胆管结石病人采取外科手术,或胆道镜等方式取石后,又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可能在肝内胆管不同分支复发。这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难题。复发的原因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相同,主要与继发的细菌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大肠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拟杆菌等具有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力,可把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游离胆红素,而后者不溶于水,与胆汁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胆红素钙,致结石复发。另外,部分患者,再次发生肝胆管狭窄,而致结石复发。以左肝管多见。总之,肝内胆管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原因,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施维锦.胆道外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1,89,159.
2 陈盛,邹寿椿,赵大建,等.术中B超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作用.肝胆胰外科杂志,2001,13:38.
3 郭琪,林斌,樊民义,等.内镜逆行胆系双重造影术.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9:240-241.
4 孙坚,孙永昌,姚彦堂.气压弹道碎石机胆道镜联合治疗胆道残余结石.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238-239.
(收稿日期:2003-11-17)
作者单位:100012北京航空工业中心医院
(编辑刘 娜), 百拇医药(孔宪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