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4年第1期
编号:10400619
局部晚期乳腺癌介入加手术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1-0084-0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对瘤体较大、侵及范围较广的局部晚期患者,手术有一定难度,甚至不能彻底切除。我们自2000年以来对20例局部晚期乳腺癌采用先介入化疗,使瘤体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从而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治愈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0例,年龄在30~68岁,中位年龄49岁,瘤体大小直径8~17.5cm,伴有皮肤改变者4例,与胸壁粘连者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人均经针吸细胞学或病理证实为乳腺癌。

    1.2 方法 采用常规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入4~5F的C形导管,使导管头置于锁骨下动脉,先做动脉造影,以了解肿瘤的部位、范围、肿瘤供血及侧支循环等情况。乳腺的血供主要是胸廓内动脉,也有一部分是锁骨下动脉的小分支、腋动脉分支、甚至肋间动脉分支等供血,对此要逐一寻找。如果找到靶血管,可以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造影观察肿瘤血供情况,乳腺肿瘤血管一般较正常增粗,且粗细不均,甚至血管扭曲,肿瘤染色在局部积聚时间较长。另外还可以注射美蓝,如果是靶血管,可以观察到肿瘤部位皮肤蓝染。寻找到靶血管后,注射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一般应用环磷酰胺、阿霉素、氟尿嘧啶等),速度宜慢,时间在20~30min。其中2例病人因肿瘤血管较粗且插管到位,在灌注化疗后再用明胶海绵栓塞。
, 百拇医药
    2 护理要点

    2.1 术前护理 首先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本组病人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多数在外经过中医中药等治疗无效后才来住院手术,对介入及手术有恐惧心理,缺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后形体的改变存有疑虑,这时护理人员应通过连续的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最关心的形体变化和治疗效果作详细解释,讲解治疗的目的和意义。还可介绍本科成功治疗的例子,请治疗成功的患者介绍亲身感受,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为预防灌注化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介入前常规应用恩丹西酮、雷赛隆等止吐药。

    2.2 介入后观察及护理 介入治疗后病人需平卧,右下肢作制动24h [1] ,以避免引起穿刺部位出血。应及时观察股动脉切口有无出血或血肿,特别是高血压或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局部压迫要妥当。及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下肢末梢颜色及皮温,以便早期发现动脉血栓形成,及早处理。部分病人由于化疗药物的刺激和栓塞的原因,会出现乳房胀痛,局部红肿,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观察疼痛程度,患侧上肢放适当位置,勿挤压局部,必要时给予止痛药物。仔细观察局部红肿程度,一般治疗后3天局部开始变软,肿瘤不同程度的萎缩。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并及时对症处理。并注意观察血象和肝肾功能变化,白细胞低下者可应用升白细胞药物。介入术后嘱患者多饮水,并前3日每天输液2500ml左右,以利于化疗药物毒素的排除,保护肾功能。
, 百拇医药
    2.3 手术后护理 一般在介入治疗后10~14天行乳腺癌根治术。由于介入后肿块质地变软,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晰,利于剥离,但因局部化疗后病灶血管硬化,术中分离时容易引起出血或渗血。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血压、局部敷料情况和引流液量的变化,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保持胸带的松紧适度,皮瓣固定,但不致影响皮瓣血运。腋窝部位适当压迫,可促进皮瓣愈合。

    保持室内清洁,每天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防止扭曲和阻塞,维持有效的负压状态,给家属及病人讲解引流管的作用,以取得配合,确保引流效果。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变化。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情况,并应用酒精纱布湿敷皮瓣,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感染,保证皮瓣成活。

    由于肿瘤较大,切除范围广,术后3天内患肢内收,避免外展外旋,压迫腋窝清扫部位,以免发生积血积液,患肢做肘关节以下的活动,多做从手到肩的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静脉回流,减轻水肿。术后尽早功能锻炼,第二天始指导握拳、活动腕部关节,循序渐进,1周左右如腋窝无积液,可做肩部活动,以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百拇医药
    注意切勿在患肢测血压及输液 [2] ,以免加重上肢水肿,影响血运,延缓皮瓣愈合。

    参考文献

    1 郭新英.介入治疗及护理.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2 杜海燕,宋芳,陈英花.乳癌根治术后皮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2002,8(5):364.

    收稿日期:2003-08-13)

    作者单位:250117山东省肿瘤医院外科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于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