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期
编号:10401260
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对胆囊手术患者血氧饱和度及心血管影响的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1-0026-02

    本文比较了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下胆囊手术患者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的变化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胆囊切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阻滞组(硬膜外组)97例,男47例,女50例,平均年龄45.4(20~60)岁,平均体重55.2(37~68)kg。经T 8~9 或T 9~10 间隙置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5ml后再注入2%利多卡因10ml,将麻醉范围控制在T 3~4 到L 1 上下。术中辅助用药为异丙嗪25mg,哌替啶50mg。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组(全麻组)33例,男17例, 女16例,平均年龄50.8(28~67)岁,平均体重58.8(40~71)kg。麻醉诱导时经静注硫喷妥钠(4~5mg/kg)和琥珀胆碱(1~2mg/kg)后行气管插管。吸入安氟醚并静注异丙酚维持麻醉。术前所有患者常规给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肌注,术中持续吸氧,保持氧饱和度超过90%。术中及术后用惠普-78352型多功能监护仪进行监测,记录麻醉前、切皮时、牵拉胆囊时、术毕及术后1天5个时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 2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期观察数据详见表1~2。从表1可看出硬膜外组在麻醉后SBP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牵拉胆囊则进一步降低(P<0.01),手术结束后大多数恢复至术前水平,SpO 2 因吸氧则变化不明显。麻醉后HR增快,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从表2可以看出全麻组患者的SBP麻 醉前后变化不大,但在牵拉胆囊时变化明显,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整个手术过程中HR和SpO 2 变化不大。表1 硬膜外组SBP、HR、SpO 2 变化 (略)表2 全麻组SBP、HR、SpO 2 变化 (略) 注:与麻醉前相比, ˇ P<0.05, ˇˇ P<0.01术后1日与术前相比,两组病人的SpO 2 均低于术前,硬膜外组SpO 2 为术前的85.8%,全麻组为术前的82.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日的呼吸频率明显快于术前,两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有镇痛好,肌肉松弛,对中枢系统干扰少等优点,但对胆囊部位密集分布的迷走神经及膈神经分支则无能为力。在游离胆囊床和胆囊颈时可发生胆心反射和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有文献报道,胆囊手术心搏骤停的发生率是非胆囊手术的3倍多 [1] ,其中硬膜外麻醉者占死亡人数的52%[2] ,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除术中常规给患者吸氧、及时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有效血循环减少外,我们在麻醉平面确定后给予异丙嗪、氟哌啶及哌替啶等有较强中枢神经镇静作用的药物,以减轻胆心反射。 全麻组的患者在牵拉胆囊时SBP稍有降低,HR变化不大,SpO 2 基本无变化,这说明全麻下游离胆囊床和胆囊颈时胆心反射和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程度较硬膜外麻醉轻,所以老年人、心肺功能欠佳的或危重患者宜选择全麻。

    术后1日,在硬膜外组中神经阻滞作用已消除,鸦片类药物也已代谢完毕,影响SpO 2 的主要原因是切口疼痛引起的肌紧张,对深呼吸的畏惧,使呼吸浅快,通气相对过度,肺膨胀不满意。全麻组除以上因素外,还有肺内小气管阻塞和通气容量的改变引起V/Q下降,SpO 2下降的程度较硬膜外组严重,其肺功能的恢复速度也逊于硬膜外组。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754.

    2 林水雄.胆道手术循环骤停17例分析.中华麻醉学杂志,1987,3(3):36.

    (收稿日期:2002-12-08)

    作者单位:650101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编辑晓 亮), http://www.100md.com(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