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401562
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2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2-0154-0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它是由于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据统计约1/4的妇女患有本病,异位的子宫内膜接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月经期病变处出血,导致肿块,组织纤维化、粘连与疤痕的形成,给患者造成病痛。笔者通过对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体会到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患者均系门诊病例。年龄23~30岁者9例;31~40岁者16例;40岁以上者3例,全部为已婚妇女,病程在5个月~12年。有原发性痛经史11例,人工流产史者25例,继发性不孕3例。

    1.2 临床表现 痛经呈进行性加剧者21例,腰痛17例,性交痛者3例,月经不调者24例;大多数患者伴有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畏冷,耳鸣,性欲减退,乳房胀痛,多梦等症。妇科检查表现有后穹隆、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均触及结节,且有明显触痛,或子宫异常增大,或附件包块等。
, http://www.100md.com
    2 诊断依据

    临床诊断依据:①进行性痛经;②经期少腹、腰骶部不适且进行性加剧;③周期性的直肠刺激症状进行性加剧;④后穹窿子宫骶骨韧带或子宫峡部触痛性结节;⑤附件粘连包块伴包膜结节感,输卵管通畅;⑥经前后附件上述包块有明显大的变化(未经用抗生素),根据1987年妇科全国协会规定,前3条自觉症状之一加后3条体征之一,就可诊断本病。

    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以活血化瘀,益气补肾法随证加减。主方:桃仁、红花、玄参、当归、川芎、丹参、僵蚕、香附、巴戟天,淫羊藿、菟丝子、川断、黄芪。加减:气滞腹胀,攻窜不定加川楝、青木香;形寒肢冷,恶心欲吐,寒凝血瘀征象加附子、吴茱萸、艾叶;瘀血现象较重者加血竭、乳香、没药;气虚倦怠乏力,面黄纳少加白术、党参;月经量多者加阿胶珠、赤石脂。于月经前10天开始服药,连续服用15剂,用药最少的3个月经周期,最多的6个月。
, http://www.100md.com
    4 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②显效:症状消失或显著好转,主要体征显著改善,包块或结节缩小2/3以上,或包块消失而仍有无痛性瘢痕及硬结;③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改善并稳定者;④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或只有一项改善,或者有反复者。

    4.2 治疗效果 痊愈3例;显效18例;有效5例;无效2例。痊愈及显著好转率为75%,有效率为92.8%。

    5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痛经”及“月经前后诸证”的范畴 [1] 。现代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异位是由于异位之内膜在女性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增生—分泌—脱落出血,而血无出路,积聚在某一部位,刺激局部组织所形成的。内膜脱落所出之血即中医所谓“离经之血”,离经之血积聚则成为“瘀血”。“瘀血”这个病理性产物形成以后,则又反过来成为致病因素,因此“瘀”是产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和体征的关键,而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法则 [2] 。活血化瘀药能够使瘀血吸收,粘连软化,包块缩小,病人疼痛减轻。而本组病人在痛经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腿软,神疲乏力,怕冷,夜尿,耳鸣,头昏等肾虚症状,经补肾药物治疗后精神好转,体力增强,肾虚症状均有改善。由此可见肾虚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原因,是本;而出血粘连,阻滞经脉之“瘀”则是标,所以治疗上在活血祛瘀解除病人疾病的同时,益气补肾而治本。
, http://www.100md.com
    现代医学认为补肾法能调整人体神经内分泌及代谢等功能,应用补肾药物治疗女性机能减退或性激素紊乱的疾病,常能取得与应用性激素相同的疗效或更好的疗效。而活血化瘀能起到减小血管张力,改善毛细血管功能,达到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中川芎及丹参等据实验室报道,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能力,对异位内膜因出血坏死而引起的局部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的结节有吸收的作用。僵蚕所含的蛋白质有刺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可能参与性激素的分泌调节,促使异位的子宫内膜软化、萎缩。

    笔者认为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上,应标本兼顾,活血化瘀能减轻病人进行性加剧的痛经,而益气补肾能改善病人性激素失调的症状,所以活血化瘀兼益气补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比单用活血化瘀更有效。

    参考文献

    1 李祥云.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经验.中医杂志,1989,11:35.

    2 汪娴.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41例远期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7):425.

    (收稿日期:2003-01-08)

    作者单位:448200湖北省沙洋监狱局总医院

    (编辑使 臻), http://www.100md.com(孙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