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替丁致血小板减少37例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5-2262-02
雷尼替丁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常规用药已普遍使用,其血液学毒性作用早有报道,我们观察了使用雷尼替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2438例,发现血小板减少3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1996~2003年住院的消化系疾病患者。在入院时外周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男1386例,女1052例;年龄15~81岁,平均46岁。入院时外周血小板平均15.4×10 9 /L[(11.3~20.7)×10 9 /L]。全部病例均排除血液系统原发病变,亦未使用其它影响血液检查的药物。
1.2 研究方法 入院后每天给予“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静滴”,治疗期间每3~7天查血常规。
2 结果
37例于雷尼替丁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下降,占全部病例的约1.5%,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9~63岁,平均44岁。血小板下降时间在用药后6~10天,平均7.4天,下降幅度(3.3~7.8)×10 9 /L,平均4.3×10 9 /L,停用雷尼替丁后血小板自动回升,开始上升时间在停药后5~7天,平均5.7天,升至正常约需7~15天,平均10.1天。
3 讨论
H 2 受体拮抗剂致血液学毒性作用,目前考虑与免疫反应有关。目前国外学者已证明与组织胺相关的补体依赖型自身免疫有关,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生长。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为嗜酸细胞高反应性及特异性反应,或药物对骨髓直接毒性作用。总之,H 2 受体拮抗剂致血细胞减少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我们观察了雷尼替丁引起血小板下降有如下特点:(1)一般用药1周左右出现下降。(2)多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3)停用雷尼替丁后可自行恢复,为可逆性。(4)雷尼替丁 致血小板减少比率为1.5%,与既往有报道西咪替丁造成血小板下降比率7.8%相比之下,雷尼替丁副作用明显小于西咪替丁。(5)雷尼替丁价格低廉,疗效明确,副作用较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使用。总之,雷尼替丁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应经常检查血常规,遇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时,应想到雷尼替丁的可能性,及时停药。
(收稿日期:2003-10-30)
作者单位: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内四科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卓振山)
雷尼替丁作为消化系统疾病常规用药已普遍使用,其血液学毒性作用早有报道,我们观察了使用雷尼替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2438例,发现血小板减少37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1996~2003年住院的消化系疾病患者。在入院时外周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男1386例,女1052例;年龄15~81岁,平均46岁。入院时外周血小板平均15.4×10 9 /L[(11.3~20.7)×10 9 /L]。全部病例均排除血液系统原发病变,亦未使用其它影响血液检查的药物。
1.2 研究方法 入院后每天给予“雷尼替丁150mg,每日2次静滴”,治疗期间每3~7天查血常规。
2 结果
37例于雷尼替丁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下降,占全部病例的约1.5%,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9~63岁,平均44岁。血小板下降时间在用药后6~10天,平均7.4天,下降幅度(3.3~7.8)×10 9 /L,平均4.3×10 9 /L,停用雷尼替丁后血小板自动回升,开始上升时间在停药后5~7天,平均5.7天,升至正常约需7~15天,平均10.1天。
3 讨论
H 2 受体拮抗剂致血液学毒性作用,目前考虑与免疫反应有关。目前国外学者已证明与组织胺相关的补体依赖型自身免疫有关,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生长。也有学者认为可能为嗜酸细胞高反应性及特异性反应,或药物对骨髓直接毒性作用。总之,H 2 受体拮抗剂致血细胞减少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我们观察了雷尼替丁引起血小板下降有如下特点:(1)一般用药1周左右出现下降。(2)多伴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3)停用雷尼替丁后可自行恢复,为可逆性。(4)雷尼替丁 致血小板减少比率为1.5%,与既往有报道西咪替丁造成血小板下降比率7.8%相比之下,雷尼替丁副作用明显小于西咪替丁。(5)雷尼替丁价格低廉,疗效明确,副作用较小,适合广大基层医院使用。总之,雷尼替丁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应经常检查血常规,遇不明原因血小板减少时,应想到雷尼替丁的可能性,及时停药。
(收稿日期:2003-10-30)
作者单位:071000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内四科
(编辑曲 全), http://www.100md.com(卓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