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6-2516-02
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选择我院近年住院病人30例,与未发生SBP的同期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肝硬化腹水患者,有原因不明的发热、突发性腹部不适、突然出现休克、腹水急剧增多、且对利尿剂反应不佳找不到其他原因者,肝功能球蛋白明显升高、白球比值明显降低、总胆红素明显升高,要高度警惕SBP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随机选择1998年2月~200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30例为观察组,男2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3:2;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3岁,肝硬化病史1~8年不等,大多数病例有多次发生腹水病史。取同期未发生SBP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方法 (1)腹水白细胞计数>0.25×10 9 /L,腹水细菌培养阳性;(2)腹水白细胞计数>0.5×10 9 /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腹水细菌培养阴性;(3)无继发性腹膜炎证据;(4)排除结核性腹膜炎及癌性腹水。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护肝、抗炎、利尿和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腹腔应用抗生素。本组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定等静滴及腹腔穿刺放腹水后注入腹腔,同时加用复方丹参、速尿、多巴胺;或腹 腔应用半合成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奈替米星等。并随时根据腹水细菌培养、药敏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总疗程>2周,腹水恢复漏出液,停用腹腔注射抗生素。
1.4 统计学处理 χ 2 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主要临床表现 观察组:(1)体温:38℃~40℃28例(93.3%),多为弛张热或持续低热;对照组发热(37.5℃~38.7℃)1例(3.3%);(2)腹痛:观察组26例(60.5%),多为持续性腹部胀痛,程度多较轻,有急性剧痛者1例,为阵发性绞痛。体检:腹部多有弥漫性轻压痛,有的有反跳痛,震荡痛,少见肌紧张。对照组3例(10%),腹痛较轻,且无固定部位,体检无异常发现。(3)恶心、呕吐、腹泻:观察组6例(20%),对照组2例(6.7%)。(4)腹水急剧增多,顽固性腹水,利尿效果差,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观察组16例(40%),对照组无。(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观察组9例(22.5%),外周血白细胞升高,PMN升高27例(90%),对照组腹水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而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纳差、乏力、黄疸、水肿,但无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1)球蛋白(g/L),观察组37.57±1.61,对照组30.65±1.36(P<0.05)。(2)A/G观察组0.85±0.03,对照组1.20±0.05(P<0.05)。(3)TBIL(μmol/L)观察组159.24±28.90,对照组71.92±19.06(P<0.05);DBIL(μmol/L)观察组69.43±13.41,对照组29.94±7.21(P<0.05)。两组患者的ALT、TP、ALB均异常。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SBP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而又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肝硬化患者的3%~10% [1] ,占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的7%~23% [2] ,其病死率很高。积极预防其发生,力争早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肝硬化腹水失代偿期患者由于防御功能低下,门-体分流形成,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肠道细菌易位及大量增殖等因素,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最有特征性的细菌感染。临床上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当常见,又极其严重,有时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故其临床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提示: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腹水急剧增多,特别顽固性腹水,利尿剂效果不佳,而又找 不到其他原因时,应高度警惕有SBP的可能。肝功能比较提示:肝硬化腹水患者,球蛋白明显升高,白球比值明显降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此时应力争早诊断、早处理。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发展。
, http://www.100md.com
本文资料30例SBP经以上治疗27例有效(90.0%)提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穿刺放腹水、腹腔注射抗生素,应用丹参、多巴胺、速尿,同时加用护肝、人血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73-1692.
2 周永兴.现代肝硬化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50-258.
(编辑小川)
作者单位:221700江苏省丰县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 百拇医药(李安云)
探讨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选择我院近年住院病人30例,与未发生SBP的同期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肝硬化腹水患者,有原因不明的发热、突发性腹部不适、突然出现休克、腹水急剧增多、且对利尿剂反应不佳找不到其他原因者,肝功能球蛋白明显升高、白球比值明显降低、总胆红素明显升高,要高度警惕SBP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随机选择1998年2月~2002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30例为观察组,男26例,女4例,男女之比为13:2;年龄在20~60岁,平均年龄43岁,肝硬化病史1~8年不等,大多数病例有多次发生腹水病史。取同期未发生SBP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诊断方法 (1)腹水白细胞计数>0.25×10 9 /L,腹水细菌培养阳性;(2)腹水白细胞计数>0.5×10 9 /L,且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腹水细菌培养阴性;(3)无继发性腹膜炎证据;(4)排除结核性腹膜炎及癌性腹水。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护肝、抗炎、利尿和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腹腔应用抗生素。本组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钠、头孢他定等静滴及腹腔穿刺放腹水后注入腹腔,同时加用复方丹参、速尿、多巴胺;或腹 腔应用半合成氨基甙类抗生素,如奈替米星等。并随时根据腹水细菌培养、药敏情况选择敏感抗生素。总疗程>2周,腹水恢复漏出液,停用腹腔注射抗生素。
1.4 统计学处理 χ 2 检验,t检验。
2 结果
2.1 主要临床表现 观察组:(1)体温:38℃~40℃28例(93.3%),多为弛张热或持续低热;对照组发热(37.5℃~38.7℃)1例(3.3%);(2)腹痛:观察组26例(60.5%),多为持续性腹部胀痛,程度多较轻,有急性剧痛者1例,为阵发性绞痛。体检:腹部多有弥漫性轻压痛,有的有反跳痛,震荡痛,少见肌紧张。对照组3例(10%),腹痛较轻,且无固定部位,体检无异常发现。(3)恶心、呕吐、腹泻:观察组6例(20%),对照组2例(6.7%)。(4)腹水急剧增多,顽固性腹水,利尿效果差,且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观察组16例(40%),对照组无。(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观察组9例(22.5%),外周血白细胞升高,PMN升高27例(90%),对照组腹水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而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纳差、乏力、黄疸、水肿,但无统计学意义。
, 百拇医药
2.2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1)球蛋白(g/L),观察组37.57±1.61,对照组30.65±1.36(P<0.05)。(2)A/G观察组0.85±0.03,对照组1.20±0.05(P<0.05)。(3)TBIL(μmol/L)观察组159.24±28.90,对照组71.92±19.06(P<0.05);DBIL(μmol/L)观察组69.43±13.41,对照组29.94±7.21(P<0.05)。两组患者的ALT、TP、ALB均异常。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
SBP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而又十分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肝硬化患者的3%~10% [1] ,占肝硬化腹水住院患者的7%~23% [2] ,其病死率很高。积极预防其发生,力争早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可降低其发生率和病死率。肝硬化腹水失代偿期患者由于防御功能低下,门-体分流形成,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肠道细菌易位及大量增殖等因素,容易并发细菌感染,其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最有特征性的细菌感染。临床上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相当常见,又极其严重,有时临床表现很不典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故其临床上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本文提示:肝硬化腹水患者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腹水急剧增多,特别顽固性腹水,利尿剂效果不佳,而又找 不到其他原因时,应高度警惕有SBP的可能。肝功能比较提示:肝硬化腹水患者,球蛋白明显升高,白球比值明显降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此时应力争早诊断、早处理。以预防该病的发生发展。
, http://www.100md.com
本文资料30例SBP经以上治疗27例有效(90.0%)提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穿刺放腹水、腹腔注射抗生素,应用丹参、多巴胺、速尿,同时加用护肝、人血白蛋白等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十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673-1692.
2 周永兴.现代肝硬化诊断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50-258.
(编辑小川)
作者单位:221700江苏省丰县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科, 百拇医药(李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