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19期
编号:10401475
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超声诊断(附1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1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超声表现。方法 12例患者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及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结果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12例患者冠状静脉窦均明显扩张,其内径1.0~1.6cm,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首先冠状静脉窦(CS)显影,继后右房、右室、肺动脉依次显影。结论 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应重视CS的扫查,见冠状静脉窦扩张时应考虑永存左上腔静脉存在的可能。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可准确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从而提高此类患者心内直视手术的安全性及心导管插入的成功率。

    关键词 永存左上腔静脉 超声心动图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09-6614(2003)19-1814-02

    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re,PLSVC)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单纯者血液动力学无异常,临床可无症状,但永存左上腔静脉常与其它心脏疾患并存,尤其需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或行心导管插管者术前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将近年来由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12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PLSVC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30岁,平均17岁。使用仪器HP2000,HP5500型彩超仪,探头频率2.0~4.0MHz。按常规切面心脏全面检查,在探查心内病变的同时,于胸骨旁左室长轴、不典型四腔心分别扫查有无冠状静脉窦扩张,扩张明显者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观察冠状静脉窦显影情况,以确定有无永存左上腔静脉存在。

    2 结果

    12例患者超声均显示冠状静脉窦明显扩张,最大内径1.6cm,最小内径约1.0cm。其声像图表现为位于左房室交界处,紧贴二尖瓣后叶根部有一圆形、在心脏轮廓线内扩大之暗区,其长轴表现为管状,窦口与右房相通。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CS先于右房显影。合并ASD4例,VSD1例,ASD+VSD2例,ASD+VSD+主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ASD+PDA1例,F42例,风湿性心瓣膜病1例,上述均手术证实。
, 百拇医药
    3 讨论

    PLSVC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约占先天性静脉畸形的85%~95%,其病理特点以左上腔静脉引流入冠状静脉窦致冠状静脉窦扩大,并开口于右房者多见。单纯者血液动力学无异常,临床可无症状,不需治疗 [1] 。但此病变常与其它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并存,可能给心脏手术治疗和心导管检查操作带来不便,给其它先心病的诊断带来困扰,偶尔因术前漏诊引起严重后果,因而对永存左上腔静脉作出及时明确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胸骨旁左室长轴及不典型四腔心探及扩张的冠状静脉窦是超声诊断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基础依据。正常情况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扫查位于左房室交界处之冠状静脉窦因较细(内径在5mm以下),通常不显示 [2] ,当冠状静脉窦扩张时,其声像图特征短轴切面表现为左房室交界处紧贴二尖瓣后叶根部有一圆形、在心脏轮廓线扩大之暗区,并随房室环略有移动,其长轴为管状暗区,窦口与右房相通。
, 百拇医药
    冠状静脉窦扩张,除PLSVC外,还可见于右房高压、肺静脉异位引流入冠状静脉窦、冠状动静脉瘘引流至冠状静脉窦、异常的肝静脉引流至冠状静脉窦、无冠顶综合征、冠状窦口狭窄等。有作者报告当冠状静脉窦内径>10mm,永存左上腔静脉右房引流或肺静脉冠状静脉窦引流与手术对照,阳性率为100%,当<6mm,阴性预测值为100% [3] 。本组12例PLSVC冠状静脉窦扩张明显,显示清晰,内径10~16mm,经左上肢静脉心脏声学造影,CS先于右房显影。因此应重视对冠状静脉窦的扫查,以提高术前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检出率。

    由于超声心动图受声窗质量、二维图像分辨率所限制,对部分患者难以清晰、确切地显示到PLSVC本身的结构,诊断带有一定的推测等缺点,但目前对于检测冠状静脉窦的内径、解剖结构和走行,经胸二维超声检查具有无创、简单、经济、易重复等优点,是诊断PLSVC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青萍,李泉水.现代超声显像鉴别诊断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35.

    2 张缙熙.新编超声诊断问答,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0.

    3 梁春香.小儿冠状静脉窦的二维及CDFI超声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7):58.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661600昆明铁路局开远铁路医院

    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血管超声重点实验室, 百拇医药(赵云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