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3例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2-0170-01
抽动症(FICS)又称习惯性痉挛、短暂抽动障碍,多发生在儿童期,临床少见,往往易误诊或漏诊。现将临床所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1例,年龄5~12岁,平均8.3岁。病程3~9个月,平均7.3个月,均符合抽动症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特征 3例患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反复眨眼、皱眉、叹息、点头、摇头、伸舌、吮唇,患儿意识清楚,本身能意识到,但很难克制。当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后症状加重,当注意力集中或专注于某些兴趣活动时,可短暂减轻或停止抽动。睡眠时抽动消失。脑电图、检验均正常。
1.3 诊断 诊断标准须符合以下4项:(1)多半在儿童或少年期起病。(2)主要表现为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单一或多部位的抽动,抽动可受意识控制,数分钟或数小时,入睡抽动停止。(3)抽动症状1天内出现多次,至少持续2周。(4)排除小舞蹈症、癫痫、肌阵挛发作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
2 治疗及预后
治疗措施为消除各种紧张因素和局部激惹的刺激。消除诱发抽动因素,告诫家长避免责骂患儿,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否则可使患儿精神紧张而症状加剧。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多参加有兴趣的文体活动以转移抽动的注意。对精神紧张的患儿给安定1.25~2.5mg,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佳乐定0.2~0.4mg每日3次,口服。3例患儿服药最短时间为6天,最长时间10天,随着患儿对精神紧张的消失,抽动症状也明显好转。经上述综合治疗,患儿3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均无复发。
3 讨论
本病发病多见于5~12岁患儿,男多于女,多认为与精神因素及躯体因素有关。精神过度紧张,受恐吓等可致抽动症发生。躯体因素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及眼结膜炎症,或某些部位不适感而引发局部激惹不适,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动作,也可因眼结膜炎症或眼内异物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已失去合理性,但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而反复出现抽动动作。由于摹仿别人不良动作而引起抽动症。部分患儿可能与围产期损害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发育成熟延迟所致。有些资料提示有遗传因素的影响,该患儿易兴奋、多动、敏感、胆怯、情绪不稳、注意力分散、孤僻等特点。
本证预后良好,多呈短暂过程,持续数月症状自行消失,少数可成习惯性而持久存在,但日常活动无影响。
(收稿日期:2003-01-10)
作者单位:250001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
(编辑使 臻), http://www.100md.com(张筱梅)
抽动症(FICS)又称习惯性痉挛、短暂抽动障碍,多发生在儿童期,临床少见,往往易误诊或漏诊。现将临床所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1例,年龄5~12岁,平均8.3岁。病程3~9个月,平均7.3个月,均符合抽动症的诊断标准。
1.2 临床特征 3例患儿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反复眨眼、皱眉、叹息、点头、摇头、伸舌、吮唇,患儿意识清楚,本身能意识到,但很难克制。当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后症状加重,当注意力集中或专注于某些兴趣活动时,可短暂减轻或停止抽动。睡眠时抽动消失。脑电图、检验均正常。
1.3 诊断 诊断标准须符合以下4项:(1)多半在儿童或少年期起病。(2)主要表现为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单一或多部位的抽动,抽动可受意识控制,数分钟或数小时,入睡抽动停止。(3)抽动症状1天内出现多次,至少持续2周。(4)排除小舞蹈症、癫痫、肌阵挛发作及其他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
2 治疗及预后
治疗措施为消除各种紧张因素和局部激惹的刺激。消除诱发抽动因素,告诫家长避免责骂患儿,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缓解;否则可使患儿精神紧张而症状加剧。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多参加有兴趣的文体活动以转移抽动的注意。对精神紧张的患儿给安定1.25~2.5mg,每日3次,口服。也可用佳乐定0.2~0.4mg每日3次,口服。3例患儿服药最短时间为6天,最长时间10天,随着患儿对精神紧张的消失,抽动症状也明显好转。经上述综合治疗,患儿3个月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均无复发。
3 讨论
本病发病多见于5~12岁患儿,男多于女,多认为与精神因素及躯体因素有关。精神过度紧张,受恐吓等可致抽动症发生。躯体因素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及眼结膜炎症,或某些部位不适感而引发局部激惹不适,产生保护性或习惯性动作,也可因眼结膜炎症或眼内异物引起。以上原因去除后,动作本身已失去合理性,但在大脑皮层已形成了惰性兴奋而反复出现抽动动作。由于摹仿别人不良动作而引起抽动症。部分患儿可能与围产期损害有关,也有人认为是发育成熟延迟所致。有些资料提示有遗传因素的影响,该患儿易兴奋、多动、敏感、胆怯、情绪不稳、注意力分散、孤僻等特点。
本证预后良好,多呈短暂过程,持续数月症状自行消失,少数可成习惯性而持久存在,但日常活动无影响。
(收稿日期:2003-01-10)
作者单位:250001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人民医院
(编辑使 臻), http://www.100md.com(张筱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