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6期
编号:10401158
健脾益肾固摄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6-2505-02

    小儿秋季腹泻是因病毒感染所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以腹泻稀水或蛋花汤样便为主,泻下次数多,起病急,病程长,易伴发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危害小儿身体健康。而西医疗效不佳。笔者自2001年9月~2002年2月,以健脾益肾固摄法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0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6个月10例,6个月~1岁23例,1~3岁15例,>3岁2例,病程2~10天,平均病程(4.03±2.24)天;腹泻轻型19例,中型8例,重型23例;伴发热10例,呕吐38例,脱水Ⅰ°21例,脱水Ⅱ°22例。对照组40例,男18例,女22例;<6个月8例,6个月~1岁20例,1~3岁11例,>3岁1例;病程2~10天,平均病程(4.12±2.18)天;腹泻轻型15例,中型6例,重型19例;伴发热7例,呕吐32例,脱水Ⅰ°17例,脱水Ⅱ°1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 http://www.100md.com
    1.2 病例选择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 [1]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自拟方:茯苓、白术、神曲、生薏米、诃子、白芍、车前子、芡实、金樱子、葛根、升麻、防风、甘草。依年龄而用量不同。水煎服,日3次,口服。加减:伴呕吐加竹茹、姜半夏,伴发热加荆芥、藿香,伴泻下臭秽酸馊加麦芽、山楂。对照组:给予礞脱石散(由海南海富制药 厂),<1岁1袋/天,1~2岁1~2袋/天,>2岁2~3袋/天,均分次口服。两组患儿并发有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者,可予口服或静脉补液,5天为1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 [2] 。1个疗程内大便次数、性状完全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为治愈;1个疗程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为显效;1个疗程内大便次数减至治疗前的1/2,性状好转,异常理化指标有改善为有效;不符合以上标准为无效。
, 百拇医药
    2 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发生于秋冬气候寒凉之季,外因为感受风寒湿邪或乳食不节所致,内因多为平素脾虚之患儿。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脾胃薄弱,至寒凉之季,阳气不足,“至虚之处,乃是容邪之所”,同气相求,故秋冬之季发病。外邪内侵、乳食不节损伤脾胃,脾主运化水湿、升清降浊,脾失健运,不能分清泌浊,水湿合污而下,大肠传导失司,故见泄泻。小儿脾胃本弱,易虚易实,变化迅速,一旦脾运失常,迅速加重脾虚,正气难复,故泄泻无度。脾虚精微不化,不能濡养于肾,肾主水,有固涩之能,司二便,肾虚开合失司,则泄反重。故小儿秋季腹泻以发病急,腹泻重,极易发生伤阴伤阳,病程长为特点。临床见证以虚为主,故以健脾益肾固摄立法,而不应囿于病毒感染即湿热之邪,误把久泄所致肛门红赤认为湿热见证,而无视患儿面色白青灰,泄泻稀水且常随小便即出之脾肾两虚明证。方中茯苓、白术、薏米健脾益气渗湿,固护脾胃,分清泌浊,配以葛根、升麻升阳举陷散邪,“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清气上升疏邪外出则泻止;芡实、诃子、金樱子补肾固摄;神曲消食导滞兼以固涩;白芍、 防风柔肝祛风疏解,以免脾虚肝木乘之,且白芍、甘草合用酸甘化阴,以救阴伤;车前子一味分利水湿从小便而出,即“利小便实大便”之意。全方合用,共奏健脾益肾固摄之功,故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慕逊.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4,299.

    (编辑黄 杰)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医院, http://www.100md.com(周静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