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401558
小儿肺结核X线诊断108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2-0150-02

    X线检查是诊断肺结核最简易有效的方法,由于侵入机体的结核菌数量和致病菌不同,以及机体免疫力强弱等因素直接影响了病变的性质和轻重程度,肺结核病理变化较复杂,其X线表现也变化多端,根据小儿肺结核胸片的各项所见,如果仔细观察和分析,就可以预测出病变发展趋势以及病变的情况。肺门淋巴结肿大、膈肌抬高、胸廓畸形、心胸比率减小是诊断小儿患有肺结核的要点。

    有助于作出小儿肺结核诊断的X线征象是:①肺门淋巴结肿大;②膈肌抬高;③胸廓不对称;④胸部畸形;⑤心胸比例1∶3。

    1 临床资料

    根据我院108例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统计,其中男73例,女35例,初次X线检查时年龄为13个月~6岁。原发性肺结核最初由X线提出诊断以后由临床及实验室证实,以胸部正位片为主,可取立位、仰卧位或坐立位。胸片随访复查时间是3~6个月1次,总随访平均18个月,最长者4年。
, 百拇医药
    2 小儿肺结核的X线征象分析

    在小儿肺结核X线表现中,由以下四个征象对预测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有重要意义。

    2.1 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肿大 肺有肺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构成丰富的淋巴系,肺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盲端埋于肺组织间隙,彼此间吻合成毛细淋巴管网,逐渐合成较大淋巴管引流肺内淋巴,并分成胸膜下股和沿支气管或血管运行股,全部肺淋巴干支都向肺根汇集。各组淋巴结分布:①肺内淋巴结,可分为肺淋巴结,大叶和叶间淋巴结,叶间及气管淋巴结和叶间支气管动脉淋巴结。②支气管肺或肺门淋巴结。位于主支气管及肺大血管根部。③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分为二亚组,一组是气管支气管上组,位于左右气管支气管钝角处,另一组是气管支气管下组,位于隆突处,在左右二主支气管交接处,右隆突组即右气管支气管下组淋巴结,有与右气管旁淋巴结相同的输出淋巴管,反之左隆突组淋巴节无通向左气管旁的输出 通道,而是与右隆突淋巴结相通。交通的淋巴管,因此由左下叶引流的淋巴通过右隆突淋巴结,可流向右气管旁淋巴结,大约75%正常,属于上述解剖构成。④气管及支气管旁组淋巴结,位于气管两旁及前方,可分为上下两组。⑤前纵隔淋巴结,共有三个链,即两个垂直链和一横链。左垂直链约有5个淋巴结沿右侧神经而行,位于主动脉和颈总动脉前方。右垂直链也有5个淋巴结沿迷右膈神经走行,位于上腔静脉及臂丛血管的前方。横链有2~3个淋巴结,位于胸腺后方,于左右垂直链相交通。⑥后纵隔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及食管之间和前面下纵隔区,引流来自双侧下叶的淋巴。
, 百拇医药
    2.2 两侧肺门或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意义 在胸部正位片上各组淋巴结肿大时,都有直接和间接征象,对第三组淋巴结解剖知识的了解,有助于分析单侧和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小儿肺结核胸片中单侧或双侧肺门及气管旁淋巴结肿大时,其肺内原发病灶有以下几种可能:①右侧肺门或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多由右肺上下叶孤立性原发灶或右肺上中下叶多发性原发灶引起。②左侧肺门或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多由左肺上舌叶孤立性原发灶或左上舌叶多发性原发灶引起。③双侧肺门或气管旁淋巴结肿大,多由左上下叶孤立性原发灶或舌叶多发原发灶,及左右肺叶原发灶引起。

    2.3 横膈抬高 横膈抬高多见于胸内或腹内许多病变引起,在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病例中,肺门或气管旁,尤其是前纵隔淋巴结肿大,可累及膈神经,造成膈神经麻痹或轻度麻痹。膈神经左右各一个,由C 4 ~C 6 深神经丛发出,从颈部经胸廓上口进入胸腔,在行程中集合一些神经分支,主要来自第6~12肋神经的分支。右侧膈神经,在胸廓内位于下腔静脉右方,末梢分布于右膈肌中央。左肺门前约5.0cm处与心包左侧面相连,到达膈肌顶部略在心尖后方,末梢分布在左膈顶的前外侧。膈神经麻痹的X线表现为膈顶上升,膈肌活动受限,膈神经轻度麻痹侧膈肌抬高不明显,但透视可见受累侧膈肌活动度减弱,让患者做鼻短促吸气时表现更为明显。胸片上单侧膈肌升高,同时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可以肯定淋巴结肿大不明显,这种情况在小儿肺结核中并不少见,往往有两种情况:一是追溯以前胸片常有肿大淋巴结;其二是不久以后胸片上会出现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一般规律肺门淋巴结肿大或缩小与膈肌升高和还原是同步的。如果胸片上膈肌升高,虽无肺门明显增大,往往提示有肺门或气管旁淋巴结肿大,主要是前纵隔组淋巴结。原发性肺结核引起膈肌升高特点有两个,一个是两侧肺门区有淋巴结肿大或原发病灶时,膈肌顶抬高的高度相等,经3个月的治疗后,左膈顶升高明显,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左肺门表现明显,经半年治疗后左膈肌升高更加明显,另外肺门淋巴结缩小后,膈肌高度恢复正常。
, http://www.100md.com
    2.4 胸廓不对称或畸形 一侧胸廓畸形或肋间隙变窄,主要是过去患胸膜和肺部病变的陈迹。胸壁软组织的薄厚也与患儿健康情况有部分关系。X线表现双侧胸廓不对称,肋间隙变窄,肺内或胸膜有陈旧性病变。

    2.5 心胸横径比例 正常情况下以0.5作为心胸比率标准,如小儿患者原发性肺结核时,在急性发展阶段,特别是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患儿,心胸比率都小于0.5。注意特点如下:①患儿肺部结核好转时,心胸比率会逐渐恢复正常。一般3个月的治疗即可恢复正常。②小儿肺结核病情恶化时,心胸比率也可大于0.5或接近正常。③小儿肺结核病例中,心脏的大小改变可能与功能减弱活动度差有关。

    参考文献

    1 邹仲.胸部X线诊断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134-138.

    2 刘玉生.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1998,174-182.

    3 诸福棠,吴瑞萍,胡亚美,等.实用儿科学(上册),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92-945.

    4 丁士海,韩棣.人体解剖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204.

    (收稿日期:2003-01-10)

    作者单位:276100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编辑罗 彬), 百拇医药(孙勤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