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3年第3期
编号:10401658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32例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3年第3期
     【摘要】 目的 比较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分析32例非脱垂子宫的改良阴式切除术(改良组)和31例同期指征相似的腹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切口感染、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3个月复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腹式子宫切除术组(P<0.01、P<0.01、P<0.05);术后病率、切口感染、术后3个月复诊较腹式子宫切除术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良式子宫切除术扩大了阴式子宫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为非脱垂性子宫找到了一条微创、简便、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 非脱垂子宫 子宫切除术 经阴道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3)03-0252-01

    2000年1月~2002年10月在我院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32例,并与同期行腹式子宫切除术31例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1月~2002年10月在我院有全子宫切除指征、子宫≤孕3个月患者63例;年龄40~67岁,平均51岁,随机分组,32例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改良组),31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对照组)。两组手术原因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手术方法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手术方法:按文献报道的常规操作 [2] ;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改良组)方法参照广东佛山市儿童医院报道的方法 [1] 略加改进:①环切宫颈,分离膀胱宫颈间隙和子宫直肠间隙:方法与苏应宽 [2] 介绍的方法相似,改进之处为:在阴道宫颈交界处环切 阴道粘膜时,一定要深达宫颈筋膜。②处理子宫骶、主韧带及子宫血管,卵巢固有韧带或漏斗韧带、圆韧带时,如正常大小的子宫,可将子宫从前穹窿或后穹窿翻出,只需一把钳夹,切断、缝扎,近子宫侧无需处理。如大子宫(≤孕3m),用一把钳夹处理子宫主、骶韧子宫血管,再用特制长弯钩钳(佛山市妇儿医院谢庆煌设计)操作,触及宫底部后将钩钳沿宫角部向下拉,将圆韧带、固有韧带、阔韧带一并钩出,张开钩钳,在钩钳间切断双重缝扎。③缝合盆腔腹膜及阴道残端: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盆腔前后腹膜及阴道前后壁。
, 百拇医药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天数并手术后3个月复诊。

    2 结果

    2.1 改良组与对照组手术结果 见表1。表1 改良组与对照组手术结果比较

    2.2 随访术后3个月复诊,切口愈合良好,并可恢复正常工作及性生活,术后1年复诊,阴道顶端无明显瘢痕,无1例阴道顶端下垂。

    3 讨论

    阴式全子宫切除手术适应证以往仅限于年老子宫脱垂者。本研究通过对32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研究认为:非脱垂性子宫,如功血、子宫腺肌病、子宫肌瘤(子宫≤孕3个月)等能通过阴道顺利切除。它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腹壁无瘢痕;无明显壁切口疼痛,损伤小,恢复快,可早进食,早活动。在娩出子宫困难时,可采用子宫对半切开,使子宫体积缩小后均能成功地从阴道切除子宫,因操作均在宫体上进行,不会损伤邻近器官,其各项手术质量指标明显优于文献报道 [3] 。改良式阴式全子宫切除 术因视野小,术中暴露相对困难,因此要求手术者必须熟悉盆腔和局部解剖位置以及有一定的阴道手术基础,术后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腹压骤增引起血管和残端脱落,掌握好手术适应证,以保证手术的成功。
, http://www.100md.com
    笔者认为,改良式阴式子宫切除术扩大了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简单易行,住院时间短,为非脱垂性子宫找到了一条微创、简便、行之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柳晓春,郭晓玲,谢庆煌.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3):186-187.

    2 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7-89,118-126.

    3 Cosson M,Querleu D,Subtil D,et al.The feasibility of vaginal hysterecˉtomy.Eur Obetec Gynecol Repord Bio,1996,64:95-99.

    (收稿日期:2003-01-30)

    作者单位:336000江西省宜春市人民医院

    (编辑晓 亮), 百拇医药(熊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