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402850
乳腺癌与相关基因、蛋白及激素受体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2-0160-03

    乳腺癌是我国妇女中常见的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肿瘤之首。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成直线上升的趋势,根据上海市的统计,发病率已从1972年的17/10万上升到1993年的37/10万,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乳腺癌的治疗目前仍然以手术为主,影响乳腺手术后预后的因素很多,许多学者以往都认为原发乳腺肿瘤的大小和腋淋巴结是否受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此外肿瘤的组织学分类、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年龄、绝经状态及激素受体等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病理学上,发现组织形态学相同的乳腺癌,其预后往往不一样,这说明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不尽相同。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从细胞、组织、分子水平上检测乳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一步了解肿瘤的恶性程度,为预测预后,选择

    合适的辅助治疗、提高治愈率提供临床有效的指标。我们对44例乳腺癌进行病理组织分类、分级,并对12例乳腺癌进行p53、C-erbB-2、ER、PR、nm23、PS2等基因、蛋白和激素受体的研究。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44例标本均来自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住院病人的手术切除标本,37例作术前快速冰冻切片,44例全部进行HE染色,即: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取块、自动脱水机处理、HE染色,同时12例作p53、C-erbB-2、ER、PR、nm23、PS2标记,光镜观查及图文分析。44例乳腺癌中,男性乳腺癌2例,年龄分别为75、56岁;女性乳腺 癌42例,年龄25~81岁,平均49.24岁,其中35岁以下乳腺癌8例,占本组乳腺癌20%。

    1.2 免疫组化试剂及方法 12例乳腺癌检查ER、PR、C-erbB-2、p53、PS2、nm23等基因、蛋白和激素受体,p53、nm23、PS2、ER、PR为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erbB-2为兔抗人单克隆抗体,这些抗体均为DAKO公司产品,购自基因公司成都分公司,采用Envision System法。

    1.3 诊断标准 乳腺癌病例采用《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1989年》的分型标准 [1],组织学分级标准采用WHO组织学分级标准 [1]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四格表资料的χ 2 检验 [3] ,对12例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分别与ER、PR、C-erbB-2、p53、PS2、nm23的关系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乳腺癌分类及组织学分级 乳腺癌44例中,浸润性导管癌20例,占45.45%(20/44);浸润性小叶癌7例,占15.91%(7/44);单纯癌4例,占9.1%(4/44);中央坏死型癌3例 [2] ,占6.38%(3/44);大汗腺样癌4例,占9.1%(4/44);早期浸润癌1例,占2.28%(1/44);髓样癌伴淋巴细胞浸润2例,占4.55%(2/44);乳头状癌1例,占2.28%(1/44);派杰氏病1例,占2.28%(1/44);分泌型癌1例,占2.28%(1/44)。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根据WHO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标准分级见表1。表1 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分级
, 百拇医药
    2.2 免疫标记结果 12例乳腺癌进行免疫标记,阳性判断标准[4] :根据阳性反应分布,阳性细胞25%以下为(±), 25%~50%为(+),50%~75%(++),75%以上为(+++);阳性的强度,弱阳性(±),阳性(+),强阳性(++)。12例结果中,ER3例(+)、1例(++)、2例(+++),6例(-),阳性率50%。PR3例(+)、2例(++)、4例(+++),3例(-),阳性率75%。p 53 2例(+)、1例(++),9例(-),阳性率25%。PS23例(+)、1例(++),8例(-),阳性率33.33%。nm 23 4例(+)、1例(++),7例(-),阳性率 41.67%。C-erbB-23例(+)、2例(++)、5例(+++),2例(-),阳性率83.33%。12例免疫组化与组织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数的关系见表2。表2 12例免疫组化与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数的关系(略)

    3 讨论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目前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而且有发病年龄提早的趋向。本组乳腺癌,35岁以下8例,占乳腺癌20%。为了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本组对44例乳腺癌进行了组织学分类、组织学分级,并对12例进行了激素受体、蛋白及基因的研究。在组织学类型和分级上,浸润性导管癌占45.45%(20/44),Ⅰ级35%(7/20)、Ⅱ级45%(9/20)、Ⅲ级20%(4/20);浸润性小叶癌占15.81%(7/44),Ⅰ级42.86%(3/7),Ⅱ级57.14%(4/7)。可以看出本组44例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较多,其次为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特殊型癌少。本组将浸润性导管癌的一种少见类型中央坏死性乳腺癌单独分出,据文献报告此类型癌易早期转移 [3] ,本组3例,2例有淋巴结转移。
, 百拇医药
    乳腺癌免疫标记目前研究较多,本组12例检测了ER、PR、p53、PS2、C-erbB-2、nm23,对指导临床化疗用药及预后的判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ER为雌激素受体,基因位于染色体6q24区段,受其编码的ER蛋白是一个二聚体,乳腺癌的ER测定与治疗密切相关(如图1) [1] 。本组12例中阳性率50%,比文献稍低 [1] 。一般ER(+)的乳腺癌预后好,而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因此,ER可以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判断预后的一项 重要指标。本组ER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无关(P>0.05)。图1

    PS2基因位于21q上,受雌激素调控表达,PS2蛋白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有关,可作为提示预后指标,PS2表达越高,提示癌细胞的分化越好,预后越好,反之预后差。特别是对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病人PS2表达与较好的预后有关。本组阳性率33.33%(4/12)。PS2是受雌激素调控的一种分泌蛋白,与ER、PR关系密切,Fockens用放免法对710例乳腺癌进行PS2测定,PS2与PR呈正相关 [1] ,本组未作比较。本组对PS2与组织学类型、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进行比较,统计显示P>0.05,程嘉等用LSAB免疫组化检测了8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S2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PS2的阳性率与5年生存期呈正相关 [1] 。PS2蛋白的表达对未停经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百拇医药
    PR是雌激素的最终产物,它的合成必须有雌激素作为启动。检测ER的同时检测PR,将更准确的判断乳腺癌激素依赖性和提高内分泌治疗的有效率。本组PR阳性率75%(9/12),PR阳性的5年生存率高,复发率低。所以PR是判断预后和内分泌治疗的又一指标。本组PR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没有关系(P>0.05)。

    C-erbB-2癌基因位于17号染色体q21区带上,编码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细胞膜糖蛋白。当C-erbB-2的结构改变,导致过度表达,生产大量的生长因子从而增强有丝分裂。近年来有报道说明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过度表达与癌的分化、组织学类型、对内分泌的治疗的反应和病人的预后等因素有关。本组C-erbB-2阳性率83.33%,本组研究表明C-erbB-2与肿瘤大小有关P<0.005,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数无关P>0.05。许多研究表明C-erbB-2与无复发生存(RFS)缩短或单因素分析中的总生存(OS)缩短有关,说明C-erbB-2是一个独立预后因素。因此,乳腺癌病人检测C-erbB-2指 标意义重大。
, http://www.100md.com
    p53定位于17p13.1染色体上,是细胞生长重要的负调节因子,它与细胞周期的控制、DNA修复和合成、细胞分化、基因的可塑性以及细胞调亡有关。正常细胞中野生型p53蛋白一般不表达,当p53突变后,突变型的产物才高度表达。有关p53阳性率23%~52% [1] 。本组阳性率25%与文献相符,浦勇顺等研究认为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4] ,本组p53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无关(P>0.05),研究表明p53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呈正相关,提示p53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与乳腺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估乳腺组织癌变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nm23为转移抑制基因,定位于17q21区,编码核苷酸激酶NDPK的AB两种亚基,使GDP还原为GTP,激活G蛋白,调控G蛋白的生物活性。nm23基因产物主要通过影响微管装配、信号传导、转译调节及细胞粘附而维持细胞的正常分裂状态,从而抑制细胞的转移。本组阳性率41.67%,nm23与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数无关(P>0.05),提示nm23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促使组织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并获得发生转移的能力。因此,nm23基因可以作为判断转移的标志物,对估计乳腺癌的预后具有重大意义。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许良中.乳腺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1998,119,124,232,342,359.

    2 李甘地,刘卫平,张尚福,等.现代组织病理技术.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

    3 四川医学院.卫生统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58.

    4 浦勇顺,周金良,王芳.p53和C-erbB-2过度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上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2):170-172.

    (收稿日期:2003-12-06)

    作者单位:556000贵州省凯里州医院病理科

    (编 辑 李年令), 百拇医药(彭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