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药杂志》 > 2003年第6期
编号:10402522
492例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值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药杂志》 2003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3)06-0520-02

    为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高危因素以及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血糖的影响情况,对由2000年4月~2001年4月我院出生的492例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3天内进行血糖监测,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2000年4月~2001年4月母婴同室30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指胎龄≥37周,体重≥2500g,Apgar评分>7分的新生儿,而生后窒息、早产、低体重儿、畸形及有其他相关疾病的新生儿均转入高危新生儿监护室),随机取样492例,分为三组,其中甲组(母乳喂养)172例,乙组(人工喂养)138或丙组(混合喂养)182例;足月新生儿486例,过期产6例;阴道分娩142例;剖宫产350例;出生体重<3000g92例,3000~4000g350例,>4000g50例。
, http://www.100md.com
    全部产妇均在产后半小时内与婴儿做皮肤早接触,早吸允30min,回母婴同室后按需哺乳,不定时,每日喂哺约8次以上,间隔不超过3h。母乳喂养组完全产妇哺喂,不添 加其他乳品,人工喂养组则给以母乳代乳品喂养,混合喂养组在母乳喂养基础上添加部分代乳品。

    1.2 方法 采用One Touch Profile(美国强生有限公司产品)血糖仪及相应的采血针和试纸,由专人负责测定,足跟部位采血,采血时间定为哺乳前半小时,生后24h内,24~48h内,48~72h内共3次。

    新生儿低血糖诊断为血糖值小于2.2mmol/L。血糖值小于2.2mmol/L者,则于2h后再测定,至血糖值≥2.2mmol/L为止。

    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差异的显著性用方差分析检验,相关分析用多元回归。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生后3天内新生儿血糖值情况 (1)甲、乙、丙三组血糖值均呈逐日上升趋势,第1天三组血糖值差异有显著性,第2、3天差异无显著性。如表1。

    表1 生后3天内新生儿血糖值

    2.2 出生日龄与低血糖第1天低血糖发生率为10.6%,第2天低血糖发生率为2.8%,第3天低血糖发生率为1.2%。经卡方检验第1天与第2天(X 2 =11.7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与第3天(X 2 =19.3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2天与第3天(X 2 =1.63,P>0.05)差异无显著性。

    2.3 婴儿入室体温与低血糖 体温≤35.5℃婴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8.3%,体温>35.5℃婴儿低血糖发生率为5.4%,经卡方检验(X 2 =6.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http://www.100md.com
    2.4 男女性别与低血糖 男婴低血糖发生率为5.1%、女婴低血糖发生率为4.6%,经卡方检验(X 2 =0.08,P>0.05)差异无显著性。

    2.5 分娩方式与低血糖 剖宫产低血糖发生率为4.5%,阴道分娩低血糖发生率为5.6%,经卡方检验(X 2 =0.09,P>0.05)差异无显著性。

    2.6 不同喂养方式不同日龄新生儿血糖值变化趋势 如图1。图1 不同喂养方式不同日龄新生儿血糖趋势图

    2.7 以生后24h内血糖值为因变量,以性别、日龄、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Apgar评分、入室体温、喂养方式以及围产期有无妊高征、宫内窘迫、贫血、糖尿病等因素为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统计分析,行逐步回归,最后仅入室体温进入回归方程。相关分析显示:入室体温变量的偏相关系数r=0.26,P=2.21E-05,回归常数为-9.51034。
, 百拇医药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生率为3%~11%,在高危新生儿中发生率可达25%~33%,人工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国内报道不一,高者达14%,母乳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少有报道 [1] 。本组新生儿为母婴同室正常新生儿,全部为按需喂养,72%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在24h内,随出生时龄的增加,低血糖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在 观察诸因素中,低血糖发生与入室体温关系最为密切,即入室体温≤35.5℃婴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体温>35.5℃婴儿,这主要考虑在低温条件下婴儿体内糖耗增加,而此时很多产妇尚未开始泌乳有关。其中母乳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9%,人工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2%,混合喂养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0%。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喂养方式新生儿均有低血糖发生,而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或无症状,易被忽视、漏诊,因而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糖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资料表明,新生儿生后6~12h内血糖值最低 [2] 。本结果显示新生儿生后第1天低血糖发生率最高,且均发生在12h内,尤其以生后2h左右为低血糖好发时间,究其原因主要考虑新生儿糖储备来源于母体,出生后来源中断,生后初期摄入不足,体温偏低,糖耗增加,而新生儿糖代谢不稳定,致生后血糖迅速下降,如不能及时补充,易发生低血糖。
, 百拇医药
    本组资料在进行高危因素相关分析时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糖尿病等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与本样本均为母婴同室正常新生儿有关。同时我们认为对于低血糖高危儿,如妊娠糖尿病婴儿,在生后早期给以适量糖水是有效的。

    葡萄糖是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唯一能量来源,而脑组织对能量需要量却很大,持续较长时间的低血糖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所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就显得极为重要。我们体会在新生儿生后早期加强保温,早期喂养,积极处理高危因素,用迅速、简便的方法进行监测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早期喂养确实不足的新生儿采取适合的补给措施,以防止低血糖损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春涛,盛辉.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生三天血糖、体重的监测.新生儿杂志,1998,13:74.

    2 吴明远.214例正常新生儿血糖测定.新生儿科杂志,1990,6:266.

    (收稿日期:2003-01-22)

    作者单位:110014辽宁省沈阳市妇婴医院新生儿病房

    (编辑一 坤), http://www.100md.com(张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