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402803
股骨上端骨小梁变化与髋部骨折的关系及老年人髋部骨折预防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为预防老年人髋部骨折提供发现高危人群最简便有效而耗费小的方法。方法 本文用Singh六级分类法统计了277例因受轻微外伤而骨盆正位片的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其中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192例,无骨折85例。结果 骨折组平均骨小梁级数为2.13±0.893,无骨折组平均级数为3.56±0.846,两者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01)。骨折组中骨小梁级数下降至三级的病例达94.3%。结论 摄骨盆正位片测定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可作为有效的筛选预防对象的方法,骨折疏松是老年人髋部骨折的高危因素,其判断标准是股骨上端骨小梁级数下降至三级。

    关键词 骨小梁级数 骨折疏松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2-0107-03

    The changes of trabecula of upper femur and hip fracture
, 百拇医药
    Shen Wei,Shen Yanguo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udong NewArea,Shanghai201200.

    【Abstract】 Objective Offering the most simple valid but least waste methodfor discover the high the crowd to prevention of the aged people hip fracture.Methods This text statisticed277cases bone trabecula about X-ray in pelvis with the Singy six class classification methods,small beam in hip because of suffer the slight external injury,aˉmong them192cases neck or tuberosity fractures,85cases no fracture.Results The average bone trabecula in fracˉture series is2.13±0.893,no fracture as3.56±0.846,compare the extremely difference both series(P<0.001).The case in fracture series whose bone trabecula descends to the3degree is amount to94.3%.Conclusion Thereˉfore,the X-ray in pelvis to mensurate the bone trabecula is a effectively measurement in the screening out prevention object,osteoporosis is a high peril Agent in aged people,the judgement criterion is the bone trabecula in superior exˉtremity femur descends to3degree.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bone trabecula osteoporosis

    股骨颈骨折和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一旦发生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对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预防这类损伤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国内对老年人骨折的预防尚无理论探讨。笔者拟通过观察股骨上端骨小梁变化以明确骨质疏松程度作为骨折高危因素的判断标准,为筛选高危人群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耗费较小的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277例髋部受轻微外伤的病人摄髋关节正位片,因骨折导致骨小梁显示不清者加摄健侧。其中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192例,年龄55~97岁。85例无骨折作为 对照组。所有被观察者受伤前生活能自理,无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1.2 X线分级计算 先由三人独立对所有X线片按Singh的六级分类法(图1)进行股骨上端骨小梁评定分级。然后共同核对,统一结果。
, 百拇医药
    1.3 病例分组 192例骨折病例按10岁为一个年龄组分成4个组。对照病例在各个组中的性别构成与骨折组相同,年龄接近,病例数除第四组无可选择的病例外均为2∶1。见表1。分别统计每个组中股骨上端骨小梁平均级数。

    1.4 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结果进行SAS软件统计学处理。图1 Singh的六级分类法表1 277例分组情况组别 年龄组(略) 表2 各个年龄组骨小梁平均级数对照

    表4 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骨小梁平均级数分布 股骨上端骨小梁平均级数 股骨颈骨折(n=115)

    2 结果

    192例骨折的股骨上端骨小梁平均级数为2.13±0.893,85例无骨折的平均级数为3.56±0.846,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见表2。两者骨小梁级数分布见表3。各个不同的年龄组中骨折与无骨折病例的平均骨小梁级数相比亦均有明显差异(P<0.0001)。骨折组中骨小梁级数为一级者55例,占28.6%;二级者69例,占35.9%;三级57例,占29.7%,四级11例,占5.7%。骨小梁级数下降至三级的共占97.3%。
, 百拇医药
    股骨颈骨折的平均级数为1.77±0.803,粗隆间骨折的平均级数为2.649±0.752,两者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01),与无骨折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见表4。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普遍存在于老年人中,其特征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被公认为与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的好发有密切关系,由于骨质的丧失,在骨折症候群出现之前,往往有一个无症状的骨丢失期,在X线片上也有相应的变化 [1] 。但在临床上只有在骨折发生时,骨质疏松才被重视。人们曾采用腰椎、掌骨、股骨干的皮质指数和骨密度测定等作为诊断标准 [2,3] 。但由于测量上的困难常影响结果的准确性。由Singh于1970年提出的股骨上端骨小梁六级分类法是利用X线片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又一方法 [4,5] 。股骨上端的骨小梁可分为:主张力,主压力,次张力,次压力和大粗隆小梁组。正常时这些骨小梁按力学原理有规则地分布,当发生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按一定顺序相应减少,按照减少的情况可对骨质丧失的程度作出粗略的定量判断。
, http://www.100md.com
    骨质丧失的程度虽然是随着年龄的上升而逐渐加重,但在不同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观察结果表明在年龄因素及外力因素相似的病例中,无骨折组与骨折组的平均骨小梁级数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在本组病例中,一级者发生骨折的比例为100%,二级为89.6%,三级为58.7%,四级25.6%,五级未见骨折病例。而不同部位的骨折相对应的骨质疏松程度亦有所区别,股骨颈骨折与粗隆间骨折组的平均级数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

    由于存在上述人群差异,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的危险性是可以预测的,开展老年性骨折的预防工作也应选择高危人群。观察显示:当股骨上端骨小梁降低至三级时骨折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本组病例中94.3%的骨折发生在骨小梁三级或三级以下。因此股骨上端骨小梁下降至三级可确定为筛选标准。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人体性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处于绝经期的女性与年龄超过60岁的男性,由于性激素水平急剧下降,蛋白质合成减少,氨基酸分解增强而呈负氮平衡,性激素对骨中皮质激素受体的抗诱导作用消失,以致体内皮质醇对骨组织中蛋白质分解作用增加,发生骨质疏松症 [6] 。且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减退,钙的吸收减少,户外活动缺乏,肌肉对骨的牵拉刺激减少,VitD不足等各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使老年人的骨质进一步丧失。
, 百拇医药
    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防止的,但疾病一旦形成则治疗很少成功。因此应重视对老年性骨折的预防工作,应从避免伤害和针对骨质疏松症两方面进行。绝经后的女性及60岁以上的男性应常规摄髋关节正位片以评定骨小梁级数,并告之发生骨折的危险度,使其增强自身的防范意识 [6] 。因引起老年人股骨颈或粗隆间骨折的外伤都极其轻微,来自日常生活,只需具备防范意识和一定的措施即能防止其发生。针对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应指导其适当户外活动,增加含钙食物的摄入,治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使用等以延缓其发展。

    老年人骨折的预防工作需要临床医师和预防医学工作者的密切配合,一起努力。还需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老年骨折的发生率,减轻老年人痛苦和家庭负担,降低国家卫生经费的支出。

    参考文献

    1 马景昆.骨质疏松症的X线诊断法.实用骨科杂志,1996,2(4):194.
, 百拇医药
    2 郭世绂.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华骨科杂志,1995,15(5):312.

    3 屈燕铭.重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实用骨科杂志,1996,2:84.

    4 方世明.Singh指数法的临床应用探讨.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1,7(3):191.

    5 Singh M,Nagrath AR,Maini PS.Changes in trabecular palterm of upper end of the femur as an index of osteoporrusis.J Bone Joint Surg Am,1970,52(3):457-467.

    6 彭琼摘,谭郁彬校.绝经后骨质疏松.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88,8(2):101.

    (收稿日期:2003-12-01)

    作者单位:201200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沈伟 沈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