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研究
【摘要】 目的 为了研究探讨小柴胡汤加味制剂治疗慢性肝炎疗效,对152例慢性肝炎病人进行了临床疗效研究。方法 把确诊的152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对照组67例。结果 两组实验结果比较,ALT的恢复率疗效显著(χ 2 =11.83,P<0.01),反映肝纤维化的Ⅲ型前胶原肽和透明质酸酶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HBsAg转阴率和抗-HBs阳转率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本制剂对保护肝细胞,降低ALT,预防阻止肝纤维化进程,促使HBsAg转阴疗效可靠,效果显著。
关键词 小柴胡汤 肝纤维化 临床研究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7-2568-03
Curative effects of Xiao chai hu tang on hepatic
fibr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u Duowen,Han Yun,Zhang Qinfeng
Medical College of Taishan,Taian271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curative effect of Xiao chai hu tang on chronic hepatitis B in152cases.Methods 152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on basis of randomization,trial group,85patients,control group69patients.ResultsIn contrasting experimental effect of two groups,recovering rate of ALT effect is remarkable(χ 2 =11.83,P<0.01),Ⅲtype pre-collagenous peptide and serum hyaluronidase reflected the degree of hepatic fiberosis,in two groups contrast ofeffect rate is difference remarkably(P<0.05).There is remarkable difference in two group about HBsAg changing negative rate and anti-Hbs changing positive rate(P<0.01).Conclusion Curaˉtive effect is reliable and effect is remarkable on chronic hepatitis to protect hepatic cell,reduce ALT,prevent and proˉhibit hepatic fibrosis,accelerate HBsAg changing negative.
Key words Xiao chai hu tang hepatic fiberosis clinical study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重灾区,感染率、发病率、病死率居高不下。一直是我国科技攻关的重点,到目前为止,西医的抗病毒治疗尚无特效药物,HBsAg转阳率在20%~30%之间,且复发率高,慢性肝炎病程进展主要取决于肝脏纤维化的速度,预防减慢阻止肝炎过程中肝脏纤维化的速度近几年来已成为研究探讨的热点。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肝炎有其独特疗效,HBsAg转阴率显著高于西药组(40%左右),复发率较低,且有明显的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于延长病人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关于小柴胡汤加味制剂对治疗慢性肝炎及抗肝纤维化的疗效进行了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本项研究的全部病例来源于泰山医学院肝病研究所、附属医院传染科及莱芜市肝病研究中心。
1.2 病例的纳入与排除的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按照1998年8月在浙江召开的全国传染病学会议上规定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执行。
1.2.2 纳入病例 必须是自第一次凭肝功检查和乙肝五项指标检查诊为病毒性乙型肝炎超过6个月仍未治愈者。确定研究对象。
1.2.3 病例排除标准 (1)自第一次检出病程超过5年者。(2)晚年肝硬化并且有严重并发症者。(3)年龄<20岁,>60岁者均不纳入研究对象。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不愿意服用或不能坚持服用小柴胡汤加味制剂者不纳入研究对象。
1.3 临床研究设计
1.3.1 研究设计的基本思想 按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临床研究的特点,试验对象确诊后,全部进行常规治疗,以保肝、降酶、抗病毒和对症治疗为主。试验组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小柴胡汤加味制剂进行治疗,常规疗法组为对照组。
1.3.2 方剂组成 在原小柴胡汤的基础上伍用鳖甲、丹参、郁金,小柴胡汤调节阴阳平衡,疏肝利胆解痛,使用三味药,以增强祛瘀生新,抗纤维化的作用 [1] 。
1.3.3 观察指标 (1)功能性指标,ALT和A/G的比值;(2)病毒学指标,乙肝五项指标;(3)血清酶测定,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及透明质酸酶的测定。
1.3.4 操作程序 功能性指标4~6周化验一次,乙肝病毒五项指标3个月左右化验一次。服药3个月为一个疗程,试验组全部病例至少服用2~4个疗程。化验结果以最后一次检测为准进入统计分析。
1.3.5 两组病例构成情况比较 主要特征构成及主要临床表现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主要特征及主要临床表现构成比较
2 结果
2.1 肝脏功能性指标转氨酶及血清蛋白比值的变化 见表2。
表2 ALT及A/G变化情况
两组ALT变化比较χ 2 =11.83,P<0.01,两组ALT恢复率差异显著,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A/G恢复正常率经此较差异无显著性,χ 2 =2.55,P>0.05。
2.2 反映肝纤维化指标的Ⅲ型前胶原肽及血清透明质酸酶的变化 见表3。
表3 Ⅲ型前胶原肽及透明质酸酶的变化
两组人群Ⅲ型前胶原肽变化情况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5.4,P<0.01。两组人群血清透明质酸酶变化情况比较,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0.71,P<0.01。
2.3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五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乙肝五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两组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05,P<0.01。两组抗-HBs阳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7.10,P<0.01。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2.43,P>0.05。
3 讨论
两组病人在试验前主要特征构成及主要临床表现构成情况比较,在年龄、性别、病型、病程及主要症状体征构成方面比较,χ 2 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见表1,由表1说明两组病人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反映肝脏功能性指标的变化情况,由试验结果表2可以看出,确诊的全部研究对象中,ALT异常者112例,其中试验组63例,对照组49例。两组ALT恢复正常率比较,χ 2 =11.83,P<0.01。两组ALT恢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服用小柴胡汤加味制剂组ALT的恢复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61.2%)。该制剂对保护肝细胞,稳定肝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ALT具有显著疗效 [2] 。肝功化验中A/G比值的变化情况,两组总异常数为38例,试验组23例,对照组15例。两组恢复率比较,经用校正χ 2 检验,χ 2 =2.55,P>0.05。两组A/G转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服用小柴胡汤加味制剂对A/G的转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对反映肝脏纤维化的指标,Ⅲ型前胶原肽与血清透明质酸酶的变化情况,详细情况见表3,Ⅲ型前胶原肽是肝脏纤维化过程中的具有特异性的中间产物,该指标反映了当前肝纤维化的状况 [3] ,<20ng/ml为正常。在试验组的85例病人中,>20ng/ml者有39例,平均水平87.5ng/ml。在对照组的67例病人中有20例病人>20ng/ml,平均水平为79ng/ml。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幅度≥30ng/ml者为有效,下降幅度<30ng/ml者为无效。两组有效率比较,经χ 2 检验,χ 2 =15.4,P<0.01,即试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制剂对预防、减慢、阻止肝纤维化过程疗效显著。血清透明质酸酶也是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40μg/ml为正常,≥40μg/ml为异常 [4] 。试验组85例病人中有49例≥40μg/ml,平均水平为112μg/ml,对照组67例病人中有31例≥40μg/ml,平均水平为103μg/ml。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血清透明质酸酶下降幅度,≥40μg/ml为有效,下降幅度<40μg/ml者为无效,两组有效率比较,经χ 2 检验,χ 2 =10.71,P<0.01。试验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Ⅲ型前胶原肽和透明质酸酶含量测定与肝病理组织学金标准相比较,对肝纤维化诊断的特异度为85%,尤其是早期肝硬化病人,两项指标基本反映了肝纤维化的存在与否及其纤维化速度 [5] 。
病毒学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组85例病人中,有35例HBsAg转阴,转阴率为41.2%,对照组67例病人中有14例HBsAg转阴,转阴率为21%,经χ 2 检验,χ 2 =7.05,P<0.01。试验组HBs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与目前国内同类研究相比较转阴率较高 [6] 。抗-HBs转变情况,试验组85例病人中有32例产生抗-HBs,抗体阳转率为37.6%,对照组67例病人中有14例产生抗-HBs,抗体阳转率为20.9%,两组抗体阳转率比较,经χ 2 检验,χ 2 =7.10,P<0.01,两组抗体阳转率差异显著,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病人HBeAg转变情况,试验组中有47例HBeAg阳性,治疗后转阴者32例,转阴率为68.1%,对照组中有37例HBeAg阳性,转阴者有19例,转阴率为51.4%,试验组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转阴率比较,经χ 2检验,χ 2 =2.43,P>0.05。两组转阴率虽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国内的报道一致。
本项研究用小柴胡汤加味制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保护肝细胞,降低ALT、预防阻止肝纤维化的进程,调节阴 阳平衡,促使HBsAg转阴效果是十分显著的 [7] 。抗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炎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本研究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肝纤维化的机制,为抗肝纤维化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温志坚.小柴胡汤提取物体外抗HBV活性的研究.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2,10(4):29.
2 王恩宝,王志富,殷蔚荑.实验性免疫肝纤维化模型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9,69(9):503.
3 孙自勤,权启镇.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进展.临床肝胆杂志,1993,9(3):175.
4 陈建明,赵冬,强世平,等.桃仁水蛭煎剂对早期肝纤维化的降解作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8(2):94.
5 谢仁斌,姚集鲁,郑荣琴,等.血清透明质酸酶、Ⅲ型前胶原肽、Ⅲ型前胶原水平与肝硬化的关系.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4:238.
6 安永,江正辉.肝纤维化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6):1.
7 金树根,任家潍,王灵台,等.柔肝方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国医药学报,1994,9(4):12.
作者单位:271000山东泰安泰山医学院
(编辑李年令)(吴多文)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