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12期
编号:10402044
传染科病人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12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12-1134-01

    传染病是由致病性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常可引起传播、流行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目前有许多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对于传染病的治疗是以促进患者康复,控制传染源,防止播散,坚持综合治疗为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病人被确诊为患传染性疾病后,不仅自己要蒙受疾病折磨之苦,更痛苦的是成了对周围人造成威胁的传染源。为了避免疾病的传染和蔓延,患传染性疾病的人都要实行隔离治疗。一旦隔离,病人的某些正常社交与活动空间就被限制和剥夺,这在病人心理上必然要引起剧烈的变化。为了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也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我们对于病人不同的心理变化要做好针对性的护理。

    1 自卑、孤独心理,愤懑情绪

    传染科病人开始都产生一种自卑孤独心理和愤懑情绪。他们一旦进入病人角色,立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都与周围的人们划了一条鸿沟,自我价值感突然落失,感到自己成了人们讨厌和躲避的对象,因而产生自卑。许多传染科病人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出自己所患病种,经常把肺结核故意说是“肺炎”,把“肝炎”说成是“胆道感染”等,都是害怕别人卑视和厌恶自己的表现。与此同时,不少人还产生一种愤懑情绪,悔恨自己疏忽大意,埋怨别人传染给自己,甚至怨天尤人。有时还迁怒于人和事,易激惹,爱发脾气。我们应当了解传染科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情绪变化,并给予理解和同情,鼓励其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针对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讲清患了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而且要讲清暂时隔离的意义,并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适应这暂时被隔离的生活。同时,也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讲解主要的预防方法,不要过多的流露对疾病的恐惧,以免进一步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
, 百拇医药
    2 急躁、悲观情绪,敏感猜疑等心理

    因为许多传染性疾病具有病程长,难根治的特点,所以病人在治疗期间又易产生急躁情绪、悲观情绪和敏感猜疑等心理。他们往往因病情不能迅速好转而烦躁,也常因病情反复而苦恼。因为治病心切,有些人很在意搜集与己有关的信息,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经常揣度别人尤其是医生护士谈话的含义。他们格外关注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十分重视各项化验检查。自己用些什么药,以及有何不良反应,他们都想知道,尤其想掌握各项治疗的机理和效果。根据病人的这些心理活动特点,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讲述某些传染病的病程规律,甚至宁可把病程说得长一些,以便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当做各项检查和治疗时,要注意讲解清楚目的和意义,尽量消除病人的顾虑和猜疑。

    3 依赖心理

    因为传染病人被隔离,与社会交往减少,因而护理传染科病人时,密切医患关系更为重要,使他们感到医务人员是精神上的依靠。因此,医护人员的言行要使病人感到真诚、温暖、可信、可亲、可敬,让医患之间形成深厚的情谊。

    总之,传染科病人与其他病人不同,我们要更加耐心细致的对待病人,做好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护理,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帮助传染病人康复是大有益处的。

    (收稿日期:2003-10-18)

    作者单位:214007江苏省无锡市传染病医院

    (编辑李年令), 百拇医药(石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