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5例疗效观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2-0170-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反复发作粘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发热症状为其主要特征,属祖国医学“泄泻”、“肠”、“痢疾”、“腹痛”等范畴。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65例观察对象均为临床资料较完整的门诊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口服中药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病程2个月~15年;属初发型6例(20%),慢性复发型21例(70%),慢性持续型3例(10%)。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57岁;病程2个月~12年;属初发型6例(17.1%),慢性复发型24例(68.6%),慢性持续型5例(14.3%)。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
2 方法
2.1 口服中药组 内服方剂用乌梅丸化裁,药物组成为:乌梅15g,制附片10g(先煎),黄柏10g,党参15g,椒目6g,细辛10g,黄连10g,当归10g,桂枝10g,白芷15g,干姜1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2.2 口服中药加保留灌肠组 内服中药的组成及用法同口服中药组。另予自拟清肠汤保留灌肠。清肠汤组成:茵陈30g,乌梅10g,黄柏15g,黄连10g,秦皮15g,诃子15g,白芷15g,生乳没各10g,白芨10g,连翘10g。灌肠方法:每剂加水1000ml,浓煎滤取200ml,分装于两个消毒输液瓶内备用(每瓶100ml)。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取100ml加热至38℃~40℃,令患者左侧卧位,以清洁中粗导尿管一端通过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瓶,另一端涂石蜡油,顺肛门缓慢插入10~15cm,徐徐将药液注入肠内,灌后嘱患者取左侧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各10min,肠道保留4h以上。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 http://www.100md.com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 [1] 及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等检查粘膜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等检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结肠镜等检查粘膜病变程度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和结肠镜等检查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X 2 检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口服中药加保留灌肠组明显优于口服中药组(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略)
4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是一种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与脾虚湿盛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病机错综复杂,临床尤以寒热错杂、湿瘀交结、虚实互见为多,正如清代医家张璐所说:“下痢积年不瘥,必然正气虚寒”“痢久滑脱不止,必有冷热宿滞纠结于中”。复杂的病机是造成该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采用《伤寒论》中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的乌梅丸化裁为内服方,寒热同用,刚柔相济,较能切合病机。另以自拟清肠汤保留灌肠,使药效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方中茵陈、黄柏、黄连、连翘清热燥湿,乌梅、诃子、秦皮酸涩止痢,白芷升阳除湿,生乳没、白芨祛瘀生新、敛疮生肌,对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有着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口服中药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协同作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3-35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1995,122-125.
(收稿日期:2002-10-30)
作者单位:671000云南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左志雄)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的炎症性疾病,临床以持续、反复发作粘液脓血便,伴腹痛、腹泻、发热症状为其主要特征,属祖国医学“泄泻”、“肠”、“痢疾”、“腹痛”等范畴。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65例观察对象均为临床资料较完整的门诊患者,根据就诊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口服中药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0岁;病程2个月~15年;属初发型6例(20%),慢性复发型21例(70%),慢性持续型3例(10%)。中药口服加保留灌肠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22~57岁;病程2个月~12年;属初发型6例(17.1%),慢性复发型24例(68.6%),慢性持续型5例(14.3%)。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1]。
2 方法
2.1 口服中药组 内服方剂用乌梅丸化裁,药物组成为:乌梅15g,制附片10g(先煎),黄柏10g,党参15g,椒目6g,细辛10g,黄连10g,当归10g,桂枝10g,白芷15g,干姜10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2.2 口服中药加保留灌肠组 内服中药的组成及用法同口服中药组。另予自拟清肠汤保留灌肠。清肠汤组成:茵陈30g,乌梅10g,黄柏15g,黄连10g,秦皮15g,诃子15g,白芷15g,生乳没各10g,白芨10g,连翘10g。灌肠方法:每剂加水1000ml,浓煎滤取200ml,分装于两个消毒输液瓶内备用(每瓶100ml)。每晚睡前排空大便,取100ml加热至38℃~40℃,令患者左侧卧位,以清洁中粗导尿管一端通过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瓶,另一端涂石蜡油,顺肛门缓慢插入10~15cm,徐徐将药液注入肠内,灌后嘱患者取左侧卧位、膝胸卧位、右侧卧位各10min,肠道保留4h以上。每晚1次,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 http://www.100md.com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疗效标准》 [1] 及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等检查粘膜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等检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有效:临床症状好转或结肠镜等检查粘膜病变程度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和结肠镜等检查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X 2 检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口服中药加保留灌肠组明显优于口服中药组(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略)
4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是一种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与脾虚湿盛关系最为密切。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本病病机错综复杂,临床尤以寒热错杂、湿瘀交结、虚实互见为多,正如清代医家张璐所说:“下痢积年不瘥,必然正气虚寒”“痢久滑脱不止,必有冷热宿滞纠结于中”。复杂的病机是造成该病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 百拇医药
采用《伤寒论》中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的乌梅丸化裁为内服方,寒热同用,刚柔相济,较能切合病机。另以自拟清肠汤保留灌肠,使药效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方中茵陈、黄柏、黄连、连翘清热燥湿,乌梅、诃子、秦皮酸涩止痢,白芷升阳除湿,生乳没、白芨祛瘀生新、敛疮生肌,对保护创面,促进溃疡愈合有着积极作用。研究表明口服中药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协同作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华消化杂志,1993,13(6):353-35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1995,122-125.
(收稿日期:2002-10-30)
作者单位:671000云南大理学院临床医学院
(编辑小 川), 百拇医药(左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