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3年第2期
编号:10402259
新生儿黄疸213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3年第2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3)02-0155-02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足月儿发生率约为50%~70% [1] ,若黄疸重,而且未及时治疗或方法不当,容易造成脑功能损害,甚至遗留严重后遗症。为了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本文探讨了我院213例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及诊断标准 213例均系我院1995~2000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 [2]

    1.2 一般资料 213例中,男127例(59.6%),女86例(40.4%);足月儿177例(83.1%),早产儿31例(14.6%),过期 产5例(2.3%);发病日<7天89例占41.8%,>7天124例占58.2%。
, http://www.100md.com
    1.3 病因 <7天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感染、母乳性、颅内出血、溶血;>7天迁延黄疸依次为:母乳性、感染、围产因素、溶血性。见表1。表1 21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2 治疗与转归

    2.1 治疗 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光疗、常规茵枝黄静滴、重度黄疸者给予白蛋白治疗、原发病治疗等;早发母乳性黄疸给予勤喂哺;晚发母乳性黄疸停母乳3~5天,同时辅以蓝光治疗;CMV感染者给予α-干扰素100U,每天1次,连用7天。

    2.2 疗效标准 治愈:(1)黄疸消失;(2)血清胆红素正常;好转:黄疸逐渐消退胆红素趋于正常。

    2.3 结果 治愈191例(89.7%),好转5例(2.3%),17例(8.0%)死于原发病。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3.1 病因分析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广母乳喂养及产科质量的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由感染转为母乳性,从本文前五位病因分别为:母乳性(42.7%),围产(17.4%),感染(15.5%),颅内出血(10.3%),溶血(8.0%)。母乳性黄疸发病率上升,与《实用新生儿学》(29.5%~82.7%)的报道相一致 [2] 。其原因近年认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是因生后早期奶量不足,肠蠕动慢,使肠肝循环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增加。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则因母乳中含有较高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其分解结合胆红素,产生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肠肝循环[3] 所致。母乳性黄疸一般预后良好,停母乳后黄疸一般消退,但近年有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故应根据情况先适当停母乳2~3天。

    围产因素致胎儿宫内窘迫,产时窒息、缺血、缺氧、高热、低体温、低血糖、酸中毒等,降低胆红素的转运能力,并抑制肝酶活性,致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下降。应尽早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避免黄疸加重。 TORCH感染多为母婴垂直传播,伴有多脏器损害,可进行孕妇、新生儿筛查,及早防治,减少伤残。
, http://www.100md.com
    3.2 临床诊治体会 黄疸出现早、发展快、程度重者,应考虑溶血,尽早做溶血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给予相应处理,必要时换血,避免核黄疸发生。

    对早产处理应更积极,不应按传统诊断标准255μmol/L诊断,早产儿因血脑屏障尚未成熟,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变化临界值为154μmol/L,应及早重视胆红素变化 [5] 。高胆红素血症的转归,与胆红素峰值及持续时间、原发病严重程度密切有关,在防治时应根据患儿胆红素及每日胆红素峰值,即生后脐血:24、48、72h,若胆红素超过51(3)、154(6)、205(9)μmol/L(mg/dl),立即按高胆红素血症处理 [4]

    光疗效果确切,方法简单,蓝光优于白光,但时间以<72h为佳,可间隙治疗,以减少负反应。对早产儿有核黄疸者及有黄疸致死家族史者,换血应放宽指征。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病因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徐新献,刘小凡.中西医结合儿科手册.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8.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63.

    3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0-221.

    4 黄德珉.如何降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中华儿产杂志,1996,34(4):219.

    5 周晓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与防治探讨.新生儿科杂志,1997,12(4):163.

    (收稿日期:2002-10-27)

    作者单位:1650021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2650051云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张 璇), 百拇医药(范丽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