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2期
编号:10402849
血浆D-二聚体及3P试验的临床价值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2期
     【摘要】 目的 评价血浆D-二聚体试验和血浆3P试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胶乳凝集试验检测血浆D-二聚体,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单体。结果 118例测定患者所得阳性百分率:血浆D-二聚体为92.4%,其中1+、2+、3+、4+依次占11.9%、18.3%、22.0%、47.7%;血浆3P试验为23.7%;血浆D-二聚体和3P试验两者均阳性占23.7%。结论 血浆D-二聚体敏感度高,特异性强,较血浆3P试验临床实用价值高,且又不受溶血、脂血、黄疸等标本因素的影响,是血栓栓塞性疾病诊断及术后监控血栓形成的比较理想的检验指标之一。

    关键词 D-二聚体 3P 血栓栓塞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2-0164-02

    血浆D-二聚体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血管内血栓形成可产生大量的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活性继发性增高,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因此,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血栓栓塞形成、溶栓治疗监测、手术后DIC等疾病诊治有重要意义。3P试验原理为: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释放出A肽和B肽后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FM),FM能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絮状或胶冻状物质,在硫酸鱼精蛋白的作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素样物质。因此,3P试验可用于DIC早、中期,继发性纤溶等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判断。本文将我院2000年6月~2002年9月期间共118例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及3P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对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 百拇医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随机收集2000年6月~2002年9月期间,经临床诊断或实验室诊断的住院病人118例,其中DIC组病人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23~85岁,平均年龄48 岁;严重创伤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组病人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5~79岁,平均年龄50岁;脑出血脑梗塞组病人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2~94岁,平均年龄66岁;癌症病人术后组13例,男3例,女10例,年龄41~92岁,平均年龄64岁;妊高征死胎、前置胎盘组病人20例,年龄23~35岁之间,平均年龄27岁;严重肝病及其他疾病组病人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5~93岁,平均年龄59岁。

    1.2 试剂 D-二聚体胶乳试剂为Pacific Hemostasis公司产品,硫酸鱼精蛋白试剂为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产品。

    2 方法
, 百拇医药
    2.1 D-二聚体方法 按试剂盒的操作方法进行,阳性者再以1:2、1:4、1:8进行稀释测定,得出相应结果。原血清阳性为+(0.25~0.5μg/ml),1:2阳性为2+(0.5~1.0μg/ml),1:4阳性为3+(1.0~2.0μg/ml),1:8阳性为4+(>2.0μg/ml)。

    2.2 3P试验检测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3 结果见表1。表1 血浆D-二聚体与3P试验结果 (略)

    4 讨论

    D-二聚体(D-dimer)是已交联的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直接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其血浆中水平可代表体内凝血酶的活性及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生成情况,可作为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

    3P试验测定纤维蛋白单体(FM),FM的生成可反映体内继发性纤溶活性,可作为区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指标之一。表1的实验结果表明:DIC组、严重创伤及消化道大出血手术后组、脑出血及脑梗塞组、严重创伤组这四组病人的D-二聚体试验阳性率均达100%,且3+和4+的占比例较高;而3P试验的阳性率依次分别为38.5%、23.1%、20.0%、11.1%,3P试验阴性依次分别为61.1%、76.9%、80.0%、88.9%,D-二聚体与3P两者均阳性的分别依次为38.5%、23.1%、20.0%、11.1%;两者均阴性的为零。从上述四组病人的结果不难看出,3P阳性者可见于DIC早中期血栓形成时、严重创伤、大手术后、继发性纤溶时;3P阴性者可见于DIC晚期、原发性纤溶,但不能排除患者有没有DIC。而D-二聚体阳性在四组病人中均达100%,这充分证明这四组病人都可以有血栓形成。
, 百拇医药
    妊高征、死胎、前置胎盘组和癌症组的病人,D-二聚体试验的阳性率虽没有达到100%,但占的比例也不低,分别为60.0%和92.3%,前者的阳性程度较平均,而后者的阳性度以2+和3+占的比例高,D-二聚体阴性分别占40.0%和7.7%。3P试验阳性分别占20.0%和23.1%,与上述四组病人相差不远,3P阴性分别占80.0%和76.9%。这两组病人的结果表明癌症患者D-二聚体的阳性率比妊高征、死胎、前置胎盘组高,这可能是大多数患癌症的病人有微血栓形成,激活了纤溶系统,所以D-二聚体的水平升 高。而妊高征、死胎、前置胎盘组的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与大多数病人存在纤维系统被激活有关,特别是妊高征病人,有报道,在因妊高征死亡的妇女尸检中发现肾小球基底膜及胎盘组织有较多纤维蛋白沉积。3P试验的阳性率也不低,同样可能与部分病人存在早期凝血、纤溶激活有关。

    上述六组病人的结果表明,对于血栓形成的检测,血浆D-二聚体比血浆3P试验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由于D-二聚体测定操作更简单、方便,且不受溶血、脂血、黄疸等标本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实用价值更高。值得一提的是,D-二聚体可用于外科术后监控血栓形成的风险:手术后2~3天,D-二聚体水平可显著升高,D-二聚体阳性在刚刚结束外科手术后是可接受的,连续每天监控D-二聚体水平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如果D-二聚体水平持续升高,这就警告有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另外,血浆D-二聚体提供一个良好的静脉血栓形成阴性预警,尽管在各种血栓形成中D-二聚体水平不是都升高。许多研究表明85%~91%怀疑DVT的患者,D-二聚体为阴性,并通过静脉造影诊断不是DTV。D-二聚体阳性不能完全肯定血栓形成,当患者有明显的血栓形成所致的症状或体征,而血浆D-二聚体水平又达不到阳性时,常不能除外活动性血栓形成,应检查有无纤溶性低下。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华忠,刘兰平.75例血栓性疾病六项凝血纤溶指标测定结果分析.临床检验杂志,2002,20:110.

    2 胡云建,陶风荣,王原东,等.D-二聚体测定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2,25:95.

    3 王建中,蒋栋,吴振茹,等.三种血浆D-二聚体检测方法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997,20:169.

    (收稿日期:2003-12-06)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编 辑 小川), 百拇医药(郑菊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