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动态 > 医业资讯 > 正文
编号:10403454
呼唤人工耳蜗国产医疗器械方能降低手术成本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1日 医业网
     新华网上海频道2004年5月9日据《文汇报》讯:n-zp%, 百拇医药

    编者按:n-zp%, 百拇医药

    今天本报刊登的翔翔和人工耳蜗的故事告诉我们,为让更多的翔翔能倾听世界,必须打破洋医疗器械的垄断,尽快形成一个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联盟,重点学科、科技研发互动融合,加快医疗器械核心技术研发步伐,提高其国产化率,降低手术成本。这不仅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求真、务实、为民”的题中应有之义。n-zp%, 百拇医药

    “有没有弄错呀?”正低头吃饭的麻醉科主任江伟听到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殷善开的话,惊讶地把夹着米饭筷子停在了嘴边。殷善开回答:“是真的。耳聋在孩子中的发病率是2——3‰,可大量孩子却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最先进的治疗。”n-zp%, 百拇医药

    殷善开指的治疗方法是植入人工耳蜗。从去年起,他在供职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市六医院已经施行了20多例这样的手术。4月9日上午,他刚给全国最小婴儿,出生仅10个月零3天的翔翔做了手术(见本报4月21日第10版报道)。在刷新全国纪录后,殷善开的感慨更加强烈。在翔翔近12万元的医疗费用中有逾11万元是用于购买进口人工耳蜗的,且不属于医保报销范围。“与医生的技术价值相比,进口医疗器械的含金量简直太高了!”n-zp%, 百拇医药

    手术室外的花朵n-zp%, 百拇医药

    11万元,在可供选择的进口人工耳蜗中仅仅是一条最低线,最高价格可超过20万元。翔翔是幸运的,在他3个月时,当了多年麻醉医生的母亲及时发现了他对摇铃声反应迟钝,7个月时翔翔被确诊为双耳极中毒感音神经性耳聋。n-zp%, 百拇医药

    医学报告显示,在没有正常刺激的情况下,人类听觉中枢系统在3岁半以前具有最大的可塑性,而在7周岁以后,可塑性大为降低。为了避免不可逆的听力损失,人工耳蜗的最佳植入年龄为2周岁之前。n-zp%, 百拇医药

    可现实令人遗憾,大量儿童有病不能医。2003年12月22日,中国发布了0~6岁残疾儿童抽样调查显示,听力残疾的儿童高达15.8万,而全国人工耳蜗植入术8年来的总数量还不到2000例。殷善开说:“除了手术费用外,耳蜗植入后孩子还得另外承担长期的语言训练费用。”n-zp%, 百拇医药

    听到这里,江伟有些激动了,他说:“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有没有人成立一个基金会帮助他们,我们这些医生都愿意捐钱!”

    手术室里的洋器械i1x[, http://www.100md.com

    李芙泉,是翔翔所用进口人工耳蜗提供商的产品专员,他在手术室内负责最后的工序——产品调试。“贵!进口产品当然贵!进口人工耳蜗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了,可没有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就是很难仿制。”他指了指手术室,继续说,“别说人工耳蜗了,手术室里的关键器械都是进口的。”无影灯,德国产;生命监控仪,荷兰产;显微器具,瑞士产;就连医生记录整个手术过程的电脑、显示屏都是日本和韩国生产的。i1x[, http://www.100md.com

    医生们在叹气,手术室被洋器械“霸占”由来已久。上海各大医院的手术室几乎都是这样,洋器械漂洋过海而来,却换走了中国医疗器械市场上70%的采购费用。可是,没有这些洋器械的精确和高科技含量,医生又该拿什么给患者做手术呢?i1x[, http://www.100md.com

    患者们在叹气,洋器械能够救治患儿,而又挡住了他们进入手术室的路……i1x[, http://www.100md.com

    叹气不是办法i1x[, http://www.100md.com

    叹气不是办法,创新才是出路。10年前,在人工耳蜗研发的天地里,出现了一位上海医生——上海市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教授王正敏。2002年,他耗费8年时间研制的国产人工耳蜗实验成功:全面攻克高生物相容性、信息处理功能、听觉塑造和显微外科手术等四大难关,并将其定价在3——5万元之间,是进口产品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个国产耳蜗还具备优于进口产品的一大特色:能辨别中国人的四声发音。i1x[, http://www.100md.com

    前景喜人,可王正敏的探索却困难重重。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列入国家科研计划。8年里,王正敏拿着上海市卫生局等部门提供的经费,依靠自己的病人资源寻求合作伙伴。“医疗器械的研发不可能仅仅依靠医生的力量,比如人工耳蜗就需要电子技术、材料、语言和医学等多学科综合。”王正敏说,“研发医疗器械还需要企业的力量,可是没有一个综合平台,干起来真的很难。”i1x[, http://www.100md.com

    植入电子耳蜗后,翔翔将能倾听世界。然而,医疗器械市场的“耳聋”、研发上的“迟钝”又该谁来医治呢?王正敏期盼的综合研发平台什么时候才能搭建起来呢?比照汽车、家用电器等这些国产化率高的领域,医疗器械的研发则迫切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