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03826
2003年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武田卫星会 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病理生理和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控制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18期
     编者按 2003年10月第九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在武田卫星会上,日本川崎医科大学的加来浩平教授做了题为《餐后高血糖对糖尿病病理生理和血管病变的影响及控制》的学术报告,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讨。会上加来教授回答了与会专家提出的许多热点问题,大会主席王姮教授对此做了总结报告。现将重点内容整理如下。

    葡萄糖毒性分两种情况:1、胰岛β细胞彻底衰竭,丧失胰岛的分泌功能;2、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短期可逆性下降。

    问:一、在临床上遇到胰岛素分泌水平非常低的病人时,在日本是如何区别以上两种情况的(是最终的衰竭还是短期的下降)?

    二、在进行短期胰岛素治疗后,已能较好控制血糖,维持胰岛素治疗多长时间后可换成口服药?葡萄糖毒性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全消除?

    答:正像这位医生所说的,葡萄糖毒性分为一过性和长期慢性两种,究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确非常棘手。目前出现难以诊断的情况是因为:1、血糖值没有明确的界定;2、对激肽没有明确的指标。糖毒性治疗的标准首先是指葡萄糖毒性作用的解除,就是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后,我们再来观察胰岛素的分泌情况。对于很明显的一过性葡萄糖毒性作用,在毒性解除后,内生胰岛素的分泌功能逐渐恢复,此时再来检测胰岛β细胞的功能并检测激肽反应。
, 百拇医药
    第二个问题就是应用胰岛素治疗后需多长时间可过渡到口服降糖药治疗。如果病人是一过性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那么在应用胰岛素治疗1周后就可改为口服药。如果是慢性的,胰岛素治疗维持时间与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的程度有关。在糖尿病病人中,如果应用胰岛素治疗3个月并且用量在每天0.5 U/kg以上血糖才能被控制,将不能停用胰岛素。在日本,用量如果在每天0.3 U/kg以上,不能将胰岛素改为口服药。至于中国的情况,我并不清楚。

    问:在治疗餐后高血糖时,用诺和龙加α糖苷酶抑制剂好,还是同一种药加量好?

    答:日本没有采用诺和龙联合α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法。在发现餐后血糖升高后,还是主张单一用药(倍欣或诺和龙)。如果给药后,餐后2小时血糖仍在200 mg/dk以上时,这两种药物还是可以合用的。

    问:对血管病变来说,血糖的控制水平是比较重要的,此外一天内的血糖波动程度也很重要。对一天内的血糖波动是不是有定量指标?假如没有,应该如何处理?
, 百拇医药
    答:首先,对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的预防,糖化血红蛋白是一个非常好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控制对预防这些病变是非常有利的。针对大血管病变, UKPDS研究中没有明确指出血糖的控制究竟到何种程度。对于大血管病变的预防,相关因素有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及一天内血糖的剧烈波动等,同时血压、血脂等方面对大血管病变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一天当中空腹血糖与餐后2小时血糖的理想差值应在50 mg/dk以内,从我的经验来说,差值在100 mg/dk以内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超过这个范围,那必须采取一定的治疗措施。与此同时,摄入食物当中的中性脂肪含量也非常重要。

    问:临床上许多病人经糖耐量试验测试,其餐后1小时血糖往往超过200 mg/dk,而餐后2小时血糖却恢复到200 mg/dk以下,这些病人该如何诊断?以我的经验来说,这些病人其实就是糖尿病,因为一段时间后他们的餐后2小时血糖都会超过200 mg/dk。1980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中提到一点,“24小时内有两次随机血糖超过200 mg/dk,可诊断糖尿病”。而在1997年WHO修改后的新诊断标准中这点被删掉了,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 百拇医药
    答:之所以选择餐后2小时血糖做标准,是从发生大血管病变的角度来考虑的。在餐后1小时的血糖升高时还是有胰岛素分泌的,正因为如此使餐后2小时的血糖有所下降。另外,从长期观察以及大血管病变影响的方面来说,制定诊断标准时还是选用了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日本的研究结果,尽管没有被诊断为糖尿病(血糖虽然没有升高),但有些病人也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对于大血管病变的预防,餐后2小时血糖和餐后1小时血糖究竟哪个与其关系更密切,还是一个正在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北京协和医院 王姮教授总结:糖尿病诊断标准,是由专家委员会根据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来定的。这些年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在不断进展,将来是否会再变,现在都无法确定。有时餐后1小时血糖甚至半小时血糖都比餐后2小时血糖高,说明此时胰岛β细胞是有功能的,并且在高血糖的情况下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这样就使餐后2小时血糖有所下降。总的来说,餐后高血糖对于糖尿病的诊治非常重要。对这一阶段的治疗,应引起大家的注意。我们不能单看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它可以反应一段时间内血糖总的情况,但不能反应这段时间血糖波动的情况,因此我们仍要不断监测血糖。可用多种药物控制餐后高血糖,其中倍欣的剂量较小(0.2 mg/片),服用方便,在我国应用广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