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405581
温通法在内科痛证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4日 清阳客栈
     江一平 刘 敏 江西中医学院附院(330006)

    原载于《江西中医药》1995年增刊

    1 胃脘痛

    徐某某,男,50岁,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年。诊见:胃脘疼痛,痞胀,灼热,喜按喜温,口干而苦,心烦难寐,不思饮食,大便艰涩,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根部腻,脉弦。处方:法夏10g,黄芩10g,黄连6g,太子参15g,干姜10g,广香10g,枳壳10g,连翘15g,虎杖15g,甘草5g。4剂后疼痛稍减,但夜间仍疼痛悠悠,难以成眠,嗳气反酸水,大便转溏。窃思,本病迁延已久,脾胃不足是其根本,目前虽热象居多,但脾胃呆滞,其气可鼓而不可滞。故在上方中去连翘,减黄连至3g,加桂枝10g。4剂后疼痛基本消矢,夜能安寐后守上方进退,其服40余剂胃痛至今未作。

    按:临床上胃脘痛的症型一般都较为复杂,单纯的寒、热、虚、实正实属少见,大多相兼为病,但其共同的一点是脾胃的运化功能呆滞。在辩证的基础上少佐温通之品是取其鼓舞胃气,苏醒脾气的作用,非仅为散寒,以其功能得以恢复,气机运转,从根本上祛除了产生疼痛的原因。上案后方中减凉药用量加强温通之力,从大法上并无大异,但从用药中却有微妙之处,细细酌之乃温通之理。
, http://www.100md.com
    2 头痛

    陈某,女,40岁,头痛10余年,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发作时需日服3~6片去痛片方能坚持工作,近两年发作更为频繁,而来求治。诊见:头痛抽掣以双侧太阳穴为重,头部畏风,心中烦闷,夜寐多梦,经量偏多,口苦咽干,舌偏红、苔薄黄,脉弦。处方:柴胡10g,黄芩10g,白芍15g,当归10g,法夏10g,吴萸6g,西党参15g,防风10g,僵蚕10g,刺蒺藜10g,炙甘草5g。10余剂后,头痛至今2年未发。

    按:《伤寒论》用吴茱萸汤治厥阴肝寒之头痛,当有寒象可察,然而本症却是血虚有风,用吴萸似乎与理不符,孰本处正是借用了吴萸的辛热之性舒理肝气,畅达气血,通行经脉,故而头痛自愈,知吴萸能治厥阴头痛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本方吴萸之有无,其疗效不可同日而语,正如治痹痛常用乌头一样,吴萸在治头痛方面恐有其所专。

    3 痹痛
, 百拇医药
    谢某某,男,50岁,5年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指关节变形、僵硬,长期服用激素及雷公藤症状得以控制,近期按医嘱逐渐撤去激素,单用雷公藤片治疗而致症状加重。症见:指、腕、肘关节红肿热痛,夜不成眠,口干喜饮,低热,便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处方:石膏30g,知母12g,甘草10g,连翘、赤芍、忍冬藤、桑枝各15g,威灵仙10g,生大黄10g(后下)。5剂后热退,红肿减轻,大便得下,其热十去其五,上方去大黄、连翘,加川乌10g、细辛10g,共服10剂疼痛全消。

    《内经》论述痹症的成因,以风寒湿三邪为先,其热痹的始发动因仍是风寒湿邪,正如《类证治裁》谓:“寒湿风邪,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临床治热痹时方中佐用川乌、细辛等正是基于这种观点。然笔者认为不管寒热,其气血经脉痹阻是其根本,温药可温散留滞,鼓舞气血,疏通经脉,舒展拘挛,有寒可用之,无寒者在大队清热药中配用,并不改变整个处方的主攻方向,同样起到以上作用,有人认为凉药多滞,温药多行并不是没有道理,既要止痛则离不开“行”。靶小笨芍雇矗怨哦弧?br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