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信息
编号:10405430
以“教子不贪”为鉴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5日 人民网
     唐朝时,李畬新任监察御史,掌管宫廷百官考察。一次,官仓小吏送来俸禄米,家人量过发现多了15斗,小吏说:“历来送米只多不少,这是仓官的安排,下次注意便是。”李畬吩咐:“下不为例。”李母闻讯道:“畬儿,多收的米娘一粒也咽不下。这次下不为例,下次还会下不为例,人心不足蛇呑象,能贪米就能贪金。”李畬顿悟,连忙向母亲谢罪,让小吏把多送的米带回。李畬身居高官,但李母依然不忘“教子不贪”,体现了古人重视道德教育的一片苦心。

    如今一些家长望子成龙,却在家庭教育中反“李母之道”而行之,比如有的家长认为在跨入竞争时代的今天,孩子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精”一点、恶一点、自私一点。一些家长更是以为“看破红尘”,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原则,于是乎,贪小便宜不吃亏的自私教育,便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孩子幼小的心灵。

    《魏氏春秋》云:“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意思是衡量社会上每一个人,品德应是首要标准。某些家长那种有悖于社会文明的“缺德教育”,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成为孩子融入文明社会的障碍,到头来,又会应了一句古语:“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望子成龙之心恐怕只会换来一颗干瘪的苦涩之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