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耕陶:找准突破口
编者按
前不久,我们的记者有机会采访了几位院士,虽然他们并不是我们行业内的,但每每谈及中医药时却不乏见解。在两院院士大会正在北京召开之际,我们刊出两篇专访,让广大读者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对中医药事业的热情与执著。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应该从哪里突破,是齐头并进,还是选择突破口,一时众说纷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耕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刘耕陶认为,要使中医中药走向世界,出路在于现代化。中医与中药相比,中医现代化的难度较大,特别是中医理论的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易见成效,而中药现代化较容易一些,10年内可能在某些方面见成效。由于新药研究和开发在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都是维护人们健康所必需的,是永不凋谢的朝阳产业。因此,选择中药现代化作为突破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 http://www.100md.com
在进行中药现代化时,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他觉得,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是辨证论治,根据中医这个理论,不仅要强调个性化,还要从个体中找出共体的特点而转变成共性,从而推广开来,不断向前发展。其次是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以传统不能限制创新、创新不忘继承传统为准则,通过对一些有效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的研究,赋予现代医药科学知识的表述,以便与国际医药学界交流,并得到认同。再者是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要从药理、药化等方面深入研究,注重临床疗效的再评价以及证与病的结合,突出药物的有效部位和药理活性,改善病人的主客观症状,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与作用。
有人担心中药现代化会导致“废医存药”,也有人认为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西做”,不是真正的中药现代化,而应着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中医理论所赋予的药理性状的表述。对此,他的看法是,中药现代化只会推动中医现代化,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临床疗效好坏是衡量中医药现代化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应该按照“双百”方针,允许不同观点和研究思路并存,自由争论而不互相干扰,求同存异,最后争取达到殊途同归。
, 百拇医药
他说,研制一种合成药一般需耗时10至15年,至少花费2至3亿元美金,而且很难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从传统药物中挖掘新药,既省时省钱,副作用又较少,符合国际新药开发的新潮流。搞了一辈子药理研究的刘耕陶对中药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特别清楚。他分析,我国的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中药资源丰富,临床用药经验悠久,中药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品种科技含量低,临床疗效经不起他人重复,剂型粗、大、黑,质量控制不规范,药材质量不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等问题。
他坦言,一些由化学合成药难以治愈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疑难病症从中医药中寻求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代医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刘耕陶曾脱产学过8个月的中医。1972年,药物所领导要求采用中西医结合研制新药。经过临床调研和查阅资料,他发现五味子对慢性肝炎病人有降转氨酶效果,于是提出以肝脏生化药理学结合中医“扶正培本”理论,研制治疗肝炎新药。他和有关同事们紧密合作,经10年的研究证实,五味子具有抗肝细胞损伤、抗氧化、诱导肝药物代谢酶等作用,随后在五味子丙素的基础上开发了联苯双酯新药。该药对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人降低转氨酶作用显著,无明显副作用,治疗效果优于西德的西利马林(silymarin)和日本的甘草甜素,在全国广泛使用21年,并连续多年出口韩国、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该药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35届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质奖。10余年之后,他和同事们合作又研发成功了双环醇新药。该药既可显著降低转氨酶,对乙肝病毒复制亦有一定疗效。2001年批准生产后,在16个发达国家获专利保护,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新药。
, http://www.100md.com
他介绍,我国现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余种中成药,其中有些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诸多方面优于西药。因此,他体会,目前中药创新要瞄准西医尚无良策,而中医药有其疗效和特色的疑难病症,例如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肝炎、艾滋病、红斑狼疮、皮肤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疲劳综合征等等。
目前中药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是:国产中药与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要求不同,科研开发投入也不够,基础研究薄弱,中药的剂型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因而造成中成药出口缺乏竞争力。其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评价药品的关键。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系统有待加强,这已经成为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瓶颈。在选择新药研究的项目方面,他强调,要本着有效、安全,成本低、效益高的原则,特别注重几个技术关键问题,如准确的临床疗效评价、提高中药药理基础研究水平、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的阐明、质量控制以及剂型研究等。对临床有效、销路好的中药产品、保健品也应当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其科技含量,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百拇医药
研究有知识产权的新中药有三个途径:一是从合成中草药有效成分或它的类似物中研发新药;二是从人工合成中草药有效成分并进行结构修饰,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三是中草药有效成分既不能合成,含量又低,可发展有效部分为新药。谈到剂型,他说,虽然中药革新的力度近年来不断加大,中药制剂除传统的丸、散、膏、丹外,已有胶囊、片剂、颗粒冲服剂、口服液、注射液等新制剂。但总的说来,中药制剂还离不开“粗、大、黑”,应当不断改进,研制出“精、细、小”的不同规格、病人服用更方便的新剂型。
记者在刘耕陶的办公桌上,看到即将付梓的《中药药理研究与药物创新》书稿目录,这是他几十年中药研究的结晶。从该书中,人们将了解到他在中药药理研究与药物创新中的科研思路历程,了解国外有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方法。刘耕陶告诉记者,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学科要真诚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将中药作为寻找新药的突破口,预计10年或20年后,我国将有一批新的中药走向世界。
人物链接
, http://www.100md.com
刘耕陶 1932年生,湖南双峰县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任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常委、卫生部药物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中国生理科学进展》等杂志编委。参加过抗关节炎、抗糖尿病、抗肿瘤、内分泌、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避孕药物的研究;对五味子、灵芝、黄皮叶、四氢黄莲碱等抗肝细胞损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同事们合作研制成功两种治疗慢性肝炎的新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以及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的灵芝孢子粉注射液。
已发表论文17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申请专利15项,为国家培养了18名博士、7名硕士研究生,主编了《当代药理学》。, 百拇医药(周 颖)
前不久,我们的记者有机会采访了几位院士,虽然他们并不是我们行业内的,但每每谈及中医药时却不乏见解。在两院院士大会正在北京召开之际,我们刊出两篇专访,让广大读者与我们一起分享他们对中医药事业的热情与执著。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应该从哪里突破,是齐头并进,还是选择突破口,一时众说纷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刘耕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刘耕陶认为,要使中医中药走向世界,出路在于现代化。中医与中药相比,中医现代化的难度较大,特别是中医理论的研究在相当长时间内不易见成效,而中药现代化较容易一些,10年内可能在某些方面见成效。由于新药研究和开发在任何国家和任何时代都是维护人们健康所必需的,是永不凋谢的朝阳产业。因此,选择中药现代化作为突破口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 http://www.100md.com
在进行中药现代化时,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他觉得,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是辨证论治,根据中医这个理论,不仅要强调个性化,还要从个体中找出共体的特点而转变成共性,从而推广开来,不断向前发展。其次是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要以传统不能限制创新、创新不忘继承传统为准则,通过对一些有效中药复方和单味药的研究,赋予现代医药科学知识的表述,以便与国际医药学界交流,并得到认同。再者是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要从药理、药化等方面深入研究,注重临床疗效的再评价以及证与病的结合,突出药物的有效部位和药理活性,改善病人的主客观症状,以更好地发挥中药的优势与作用。
有人担心中药现代化会导致“废医存药”,也有人认为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西做”,不是真正的中药现代化,而应着重研究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及中医理论所赋予的药理性状的表述。对此,他的看法是,中药现代化只会推动中医现代化,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临床疗效好坏是衡量中医药现代化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应该按照“双百”方针,允许不同观点和研究思路并存,自由争论而不互相干扰,求同存异,最后争取达到殊途同归。
, 百拇医药
他说,研制一种合成药一般需耗时10至15年,至少花费2至3亿元美金,而且很难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从传统药物中挖掘新药,既省时省钱,副作用又较少,符合国际新药开发的新潮流。搞了一辈子药理研究的刘耕陶对中药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特别清楚。他分析,我国的中医理论基础深厚,中药资源丰富,临床用药经验悠久,中药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也存在品种科技含量低,临床疗效经不起他人重复,剂型粗、大、黑,质量控制不规范,药材质量不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等问题。
他坦言,一些由化学合成药难以治愈或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疑难病症从中医药中寻求治疗方法,已成为当代医药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刘耕陶曾脱产学过8个月的中医。1972年,药物所领导要求采用中西医结合研制新药。经过临床调研和查阅资料,他发现五味子对慢性肝炎病人有降转氨酶效果,于是提出以肝脏生化药理学结合中医“扶正培本”理论,研制治疗肝炎新药。他和有关同事们紧密合作,经10年的研究证实,五味子具有抗肝细胞损伤、抗氧化、诱导肝药物代谢酶等作用,随后在五味子丙素的基础上开发了联苯双酯新药。该药对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病人降低转氨酶作用显著,无明显副作用,治疗效果优于西德的西利马林(silymarin)和日本的甘草甜素,在全国广泛使用21年,并连续多年出口韩国、埃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该药获得国家发明三等奖、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35届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质奖。10余年之后,他和同事们合作又研发成功了双环醇新药。该药既可显著降低转氨酶,对乙肝病毒复制亦有一定疗效。2001年批准生产后,在16个发达国家获专利保护,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肝炎新药。
, http://www.100md.com
他介绍,我国现有35大类、43种剂型、5000余种中成药,其中有些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诸多方面优于西药。因此,他体会,目前中药创新要瞄准西医尚无良策,而中医药有其疗效和特色的疑难病症,例如肿瘤、心脑血管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症、肝炎、艾滋病、红斑狼疮、皮肤病、高血脂症、糖尿病、疲劳综合征等等。
目前中药现代化存在的问题是:国产中药与国际市场的质量标准要求不同,科研开发投入也不够,基础研究薄弱,中药的剂型不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因而造成中成药出口缺乏竞争力。其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评价药品的关键。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对中药安全性的评价系统有待加强,这已经成为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瓶颈。在选择新药研究的项目方面,他强调,要本着有效、安全,成本低、效益高的原则,特别注重几个技术关键问题,如准确的临床疗效评价、提高中药药理基础研究水平、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的阐明、质量控制以及剂型研究等。对临床有效、销路好的中药产品、保健品也应当进行二次开发,提高其科技含量,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百拇医药
研究有知识产权的新中药有三个途径:一是从合成中草药有效成分或它的类似物中研发新药;二是从人工合成中草药有效成分并进行结构修饰,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三是中草药有效成分既不能合成,含量又低,可发展有效部分为新药。谈到剂型,他说,虽然中药革新的力度近年来不断加大,中药制剂除传统的丸、散、膏、丹外,已有胶囊、片剂、颗粒冲服剂、口服液、注射液等新制剂。但总的说来,中药制剂还离不开“粗、大、黑”,应当不断改进,研制出“精、细、小”的不同规格、病人服用更方便的新剂型。
记者在刘耕陶的办公桌上,看到即将付梓的《中药药理研究与药物创新》书稿目录,这是他几十年中药研究的结晶。从该书中,人们将了解到他在中药药理研究与药物创新中的科研思路历程,了解国外有关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研究方法。刘耕陶告诉记者,中药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学科要真诚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努力,将中药作为寻找新药的突破口,预计10年或20年后,我国将有一批新的中药走向世界。
人物链接
, http://www.100md.com
刘耕陶 1932年生,湖南双峰县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任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常委、卫生部药物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抗炎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自由基生物学与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国药理学报》、《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中国生理科学进展》等杂志编委。参加过抗关节炎、抗糖尿病、抗肿瘤、内分泌、抗动脉粥样硬化及避孕药物的研究;对五味子、灵芝、黄皮叶、四氢黄莲碱等抗肝细胞损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与同事们合作研制成功两种治疗慢性肝炎的新药联苯双酯和双环醇以及治疗多种疑难病症的灵芝孢子粉注射液。
已发表论文17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30余项,在国内外申请专利15项,为国家培养了18名博士、7名硕士研究生,主编了《当代药理学》。, 百拇医药(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