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授论中医的方法论及发展前景
http://www.100md.com
民间中医
……
实际上,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中医正在经历着最深刻、最本质的变化。一方面,当今中医本身显示出它是一切生命科学的典范;另一方面,在中医的发源地,这种医学的方法论体系正在迅速被人们遗忘,从而使它在医疗上的有效性和重要地位也随之黯然失色。
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医才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生命科学中一种最完善、最严密、合乎逻辑的模式。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这种模式的严密性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方法论上自觉地下功夫的结果,而是因为他们头脑中有着独特的思维与观察力。并且这种模式在二千年的发展中,全然不受外界冲击、诱惑的干扰,或者一点儿也不受世界上其他文化体系的影响。我在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其理自明的归纳综合方法,不知不觉地被用于一切地道的中国科学中,并且十分恰当地用于中国医学中。
在十九世纪,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史以来出乎意料地第一次遇到了竞争对手。受到了一种貌似势不可挡的(几十年来甚至被认为是优秀的)人类文明以及科学技术的冲击,因而遭受了痛苦的经历与创伤。大约过了160年,这种冲击才逐渐消失,并有机地转化为新的、创造性的、有希望的动力。然而中医思维上的严密性与实践上的有效性这两大支柱却不断地遭到削弱。我在这里指的是:中医诊断和病理学上的术语与方法,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对阴阳、五行、八纲、七情之类定性的、规范化的、传统方法的运用与观察。中医之所以被一时的削弱与损伤,是因为它的方法论有着含蓄的,因而通常是无法理解的一面。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西医在这方面不比中医强,而恰恰相反,西医本身没有什么适当的方法论。
当然,在中医的发源地,目前发生的暂时性的削弱与损伤局面,不仅可以得到扭转,而且最终将得到振兴,并在世界各国传播与移植。我得出这一充满信心的结论,基于三十多年来对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的调查研究,以及临床实际应用。我坚信中医在一切生命科学中确立了最美妙最成熟的范例,它绝非像许多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封建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现在正处于消亡阶段的、经验主义的传统医学。正好相反,中医作为一门典范学科,正处在普遍应用与发展的初期。当然,中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以下两大前提:1,这一中国医学遗产要简化,要用最权威的原始资料加以阐述,以确保它便于应用;2,对原始资料的组织,必须与精确科学的普遍标准协调一致,即:a,实际的经验;b,中医含义加普遍适用的表达法;c,有说服力的、合乎逻辑的资料综合。……
( 节选自《中国医药大成》序言)
【作者满晰博(Manfred porkert)为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理论与方法论教授、汉学教授、中医协会主席。国际中医学规范词典主任总编】, 百拇医药
实际上,在这历史的转折关头,中医正在经历着最深刻、最本质的变化。一方面,当今中医本身显示出它是一切生命科学的典范;另一方面,在中医的发源地,这种医学的方法论体系正在迅速被人们遗忘,从而使它在医疗上的有效性和重要地位也随之黯然失色。
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医才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智慧所创造的生命科学中一种最完善、最严密、合乎逻辑的模式。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这种模式的严密性并不是因为他们在方法论上自觉地下功夫的结果,而是因为他们头脑中有着独特的思维与观察力。并且这种模式在二千年的发展中,全然不受外界冲击、诱惑的干扰,或者一点儿也不受世界上其他文化体系的影响。我在这里所说的是:一种其理自明的归纳综合方法,不知不觉地被用于一切地道的中国科学中,并且十分恰当地用于中国医学中。
在十九世纪,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史以来出乎意料地第一次遇到了竞争对手。受到了一种貌似势不可挡的(几十年来甚至被认为是优秀的)人类文明以及科学技术的冲击,因而遭受了痛苦的经历与创伤。大约过了160年,这种冲击才逐渐消失,并有机地转化为新的、创造性的、有希望的动力。然而中医思维上的严密性与实践上的有效性这两大支柱却不断地遭到削弱。我在这里指的是:中医诊断和病理学上的术语与方法,它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对阴阳、五行、八纲、七情之类定性的、规范化的、传统方法的运用与观察。中医之所以被一时的削弱与损伤,是因为它的方法论有着含蓄的,因而通常是无法理解的一面。正是这个原因,人们没有意识到西医在这方面不比中医强,而恰恰相反,西医本身没有什么适当的方法论。
当然,在中医的发源地,目前发生的暂时性的削弱与损伤局面,不仅可以得到扭转,而且最终将得到振兴,并在世界各国传播与移植。我得出这一充满信心的结论,基于三十多年来对中医理论的认识论的调查研究,以及临床实际应用。我坚信中医在一切生命科学中确立了最美妙最成熟的范例,它绝非像许多对中医一知半解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只是封建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现在正处于消亡阶段的、经验主义的传统医学。正好相反,中医作为一门典范学科,正处在普遍应用与发展的初期。当然,中医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以下两大前提:1,这一中国医学遗产要简化,要用最权威的原始资料加以阐述,以确保它便于应用;2,对原始资料的组织,必须与精确科学的普遍标准协调一致,即:a,实际的经验;b,中医含义加普遍适用的表达法;c,有说服力的、合乎逻辑的资料综合。……
( 节选自《中国医药大成》序言)
【作者满晰博(Manfred porkert)为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理论与方法论教授、汉学教授、中医协会主席。国际中医学规范词典主任总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