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419843
中医临床诊断三悟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59期
     笔者从事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已40余年,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诊断疾病方面的经验,现介绍于后。

    一、小儿失眠弧

    小儿患者在叙述疾病时,多数不能正确表达其痛苦之处,尤其是婴幼儿尚不会语言之时,更是困难。笔者在2500余例各种疾病观察统计时,发现小儿下眼泡出现暗灰色、轻微浮肿的半圆状弧形时,均有失眠、多梦、夜寐不安等症状,余称此为“小儿失眠弧”,并且发现属食积、消化不良的占70%,这与《内经》中所说的:“胃不和则卧不安”相吻合。经过健胃消食药物治疗后会很快消失,同时一些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与神经系统疾病患儿也会出现失眠弧,用健脾安神、益智镇惊等药物治疗,也多会消失。所以,在临床中凡出现失眠弧的患儿,在治疗中应考虑加入健脾和胃与健脑安神药物,如百合、炒白术、砂仁、党参、炒枣仁、益智仁、远志、夜交藤等药物,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胃肠疾病的口腔表现
, 百拇医药
    口腔内两侧有两处咬合线,此线正常时为平坦样。若此线突起为两条粗线状,色白,多是浅表性胃炎的体征;若此线增宽呈暗紫色,多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若此线增宽呈现紫灰色,上有白膜,口中出恶臭气味,胃部有剧烈刺痛,伴恶心呕吐者,多是重症胃溃疡、胃肠肿瘤。这些观察均可用胃电图、钡餐造形、胃镜、B超或CT、核磁共振等检查确诊或排除,以便早日针对治疗。

    三、观耳识病体会

    我主要观察耳廓背面。看患者耳廓背面毛细血管的色泽、部位、粗细、长短与散乱等现象,来辨别疾病部位、寒热虚实等,用以诊断和确定治则。

    (一)耳廓背面共分四个区域:上部为胃经分布区;上中部(耳棱凹陷处上沿)为肺经分布区;下中部(凹陷处)为肾经分布区;下部与突出部位为肝、心二经分布区。

    (二)耳廓背面毛细血管的观察:
, 百拇医药
    1.胃经区毛细血管的观察:此处毛细血管出现青色或暗乌色,成直条状者,为胃脘痛(小儿为浅表性胃炎,成人为慢性胃炎),多属虚寒证,常见胃脘疼痛,遇寒则痛甚,空腹时较重,喜暖怕冷,疼时喜按等症状。毛细血管出现青色,有赤色分枝者,为重型胃炎,多属实热证。常见胃腹胀痛,嗳气纳呆,口吐酸水,口中气臭,胸中懊恼,便秘臭秽,痛时拒按等。毛细血管呈现紫红色,又有马尾丛生状者,多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实热重证,除有胃炎症状时,兼有吐血、便血,胃脘处或脘腹部刺痛拒按。

    2.肺经区毛细血管观察:此处出现青色直条状为支气管炎,多属虚寒证,常见咳嗽,喉中痰鸣,咯吐白色稀痰,早晚遇寒加重,或伴气喘、胸闷。青色有鲜红分枝状,多为肺炎,属实热证,常见发热,咳嗽气喘,喉中痰壅,小儿鼻翼扇动,烦躁啼哭,咯吐黄黏痰,日重夜轻,成人有胸痛、吐痰带血或吐脓痰。紫色如乱麻状,多为肺门淋巴结核、肺结核或肺脓疡,常见发热,咳嗽无痰,胸闷隐痛,两颊潮红,自汗盗汗,身困乏力,日渐消瘦,甚者吐痰带血。

, 百拇医药     3.肾经区毛细血管观察:青色呈直条状,多为肾虚,属虚寒证,常有腰酸腿软,夜晚尿频,小儿尿床,四肢发冷,怕寒喜暖,困倦乏力,男子阳萎早泄,女子性冷淡,多梦善忘,白带量多。紫红色如马尾状,多为肾热,属实证,常有尿黄尿频,尿中刺痛或带血,腰腿酸痛,口渴烦躁,下肢浮肿,心情烦闷,容易动怒。

    4.肝、心经区毛细血管观察:青色呈直条状,多是肝气郁结或肝炎。常有胁肋胀痛,口苦烦闷、多愁善怒、头晕梦多,时有恶心欲吐。赤红色如乱麻状,多为心阳亢盛,肝内郁热,属实热证,常见心烦易怒,心悸,胁胀腹满,大便秘结,口苦咽干,小儿夜啼,发热惊风。毛细血管青暗有红色丛生状者,多为心脏病或肝脏病(肝硬化),症状有心悸胸闷,口唇发绀,失眠多梦,眩晕心烦,胁肋胀痛,肝脏肿大,腹胀大青筋暴露,身困乏力,甚者全身浮肿,面色黎黑或苍黄。

    耳廓背面毛细血管发自耳根,与头皮相连接者为真。若毛细血管不是发自耳根,不与头皮连接者为假,无参考意义。观耳识病法的理论依据是中医经络学说,脏腑通过经络与耳相联系,如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头角,下至耳后……。临床上观耳识病法仍应与四诊合参,方有临床价值。( 马荫笃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