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516142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现代观点(三) 心电图诊断AMI的新标准和等位(同)性Q波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23期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现代观点(三)心电图诊断AMI的新标准和等位(同)性Q波/心电图诊断AMI的新标准/等位(同)性Q波的概念/
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的现代观点(三)心电图诊断AMI的新标准和等位(同)性Q波/心电图诊断AMI的新标准/等位(同)性Q波的概念/

     心电图诊断AMI的新标准

    长期以来,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和2个相邻的导联出现ST段抬高被认为是诊断急性心梗(AMI)的可靠指标,但对病理性Q波和ST段抬高的具体程度要求不尽一致。2000年欧洲心脏学会/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以下诊断标准可供参考。

    1.进展性AMI:①ST段抬高≥0.2 mV

    (V1~V3 导联),ST段抬高≥0.1 mV(aVR以外的其他导联);②上述改变出现于2个或2个以上导联。

    2.确立的AMI:①Q波时间≥30 ms深度 ≥ 0.1 mV;②上述改变出现于2个或2个以上导联。

     等位(同)性Q波的概念

    一些AMI病例心电图出现不典型改变,一些学者将其统称为等位性Q波,因其与病理性Q波有等同的诊断价值。等位性Q波必须与临床、血清生化标志密切结合进行分析。

    (1)V1、V2导联rS型波之前出现的小q波,如能排除右室肥厚、左前分支阻滞,多提示前间壁心梗。

    (2)V3~V6导联出现Q波,未达到病理性Q波诊断标准,但出现以下特点:QV3>

    Qv4 或Qv4>Qv5>Qv6,多提示前壁心梗。

    (3)进展性Q波:发病开始Q波微小,但逐渐加宽和(或)逐渐加深,称为进展性Q波,高度提示心梗,但必须将电极位置固定,排除操作因素的影响。

    (4)病理性Q波区:Q波虽未能达到病理性Q波的标准,但上下一个肋间或左右轻度偏移均能描记出Q波,反映病理性Q波区的存在,提示心梗。

    (5)胸前导联R波逆向递增:如RV3>

    Rv4 或Rv4>Rv5,提示前壁心梗(见下图)。

    图 等位性Q波演变成典型心肌梗死

    A图B图于发病数小时内描记,仅见胸前导联R波逆向递增,RV2、RV3、RV4均
    (6)急性胸痛患者R波振幅进行性降低,提示心梗存在,也应排除操作因素的影响。

    (7)V4~V6导联R波起始部位出现 >0.5 mm的负向波,Seke-Vesker认为其与病理性Q波有同等诊断价值。,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