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0422420
电解剖标测系统独占鳌头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4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4年第24期
     目前,房颤(AF)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导管消融治疗。随着标测技术(mapping)的改进及革新,消融方法不断有新的发展和创新。早期为经典的电生理电极标测,无论是单电极单部位,还是多部位多导管同步标测都属于点线式电极标测,后来针对肺静脉(PV)解剖结构发展了环状电极标测(常用Lasso导管或A-Focus导管)。以EnSite3000或CARTO系统为代表,把标测技术推向三维(3D)水平。3D水平标测技术的应用也促进了人们对消融技术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包括射频、激光、超声和冷冻等多种能量形式,最终目的是提高导管消融成功率,最大幅度地降低并发症。

    本次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电生理专家报告了采用EnSite 3000或Carto标测系统进行AF导管消融术的多中心研究结果。借助这些新型的标测系统,可构建出心房的电解剖图,进行模拟外科迷宫术的左心房线性消融术。新型的EnSite 3000-NavX系统,主要由EnSite Array 和EnSite NavX组成,前者主要用于动态等电势图的建立和确定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后者主要是电极导航和构建心房电解剖图。与传统的PV节段性消融和环状消融不同,这些新型标测系统的消融范围进一步扩大,除隔离4条PV外,还增加了左房峡部和后底部与PV口连接线的消融,消除了折返,改变了AF的基质,使终止AF的成功率明显增加,但手术复杂性并没有增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均明显减少。

    新型标测系统的应用使得导管消融治疗AF的适应证越来越宽。由于借助3D标测系统可以清楚显示心房电解剖结构、房早的确切起源部位、激动顺序等,研究者开始尝试扩大导管消融治疗AF的适应证,从最初的仅局限于阵发性AF,到后来扩大到持续性AF和部分永久性AF,目前一些研究中心开始进行瓣膜性心脏病AF射频消融临床研究。美国克利夫兰医院房颤中心Khaykin报告,142例瓣膜性心脏病AF患者接受3D标测系统指导下的肺静脉窦隔离术,初步结果显示,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术6个月后,高达80%以上患者仍能维持窦性心律,虽然长期随访结果还不清楚,但其对AF治疗策略的影响很深远。

    从本次会议关于心脏三维标测系统应用于AF导管消融临床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借助于3D标测系统,显著扩大了AF心房消融的范围,实现了从PV或心房的单部位点消融向多部位线性消融的过渡。同时由于AF适应证的不断扩大使得AF群体中受益人数越来越多,因此,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导管消融将成为今后治疗AF的主导方法之一。, 百拇医药(杜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