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专家讲坛
编号:10426584
临床思维:解表剂运用心得(四)
http://www.100md.com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69期
     3.2 化饮解表:适应证候为表寒内饮证。多因胃中素有水饮,复感风寒,导致内外合邪,寒水射肺,以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涎清稀量多,干呕,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浮为主要临床特征。治宜外解表寒,内化水饮,代表方如小青龙汤(《伤寒论》)。组方结构多以解表散寒之桂枝、麻黄、芍药与温肺化饮之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相合,组成解表化饮剂。其中“姜辛夏味”是仲景用治寒饮犯肺的基本结构。

    小青龙汤处方为:麻黄、桂枝、白芍各9g,干姜、细辛、五味子各6g,法半夏9g,炙甘草6g。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分3次温服,1日3次。方中麻桂等量(不同于大青龙汤);干姜、细辛、五味子一般亦当等量用之。关于细辛用量,入汤剂成人用量一般为6g。

    小青龙汤的核心配伍是桂枝、芍药合干姜、细辛、五味子,乃针对胃有水饮的基本病理而设。鉴于原方加减法中多去麻黄,不符合方剂学中的君药定义,以及不同拆方的平喘实验结果与小青龙汤去麻黄、半夏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因此认为麻黄、半夏并非小青龙汤平喘作用的核心药物。
, 百拇医药
    小青龙汤在《伤寒论》中用治太阳伤寒兼里有水饮之咳喘,在《金匮要略》中用治溢饮、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及妇人吐涎沫。根据本方作用、证治机理,现代用治以下病症。

    解表散寒,宣肺化饮: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嗽痰多清稀,舌淡苔白滑,脉浮紧或浮滑。如表寒较轻或已解,可减麻黄用量并蜜炙。

    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用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炎、百日咳等属寒饮喘咳者,无论有无表寒证均可用之。根据现代药理学证实麻黄中的主要成分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并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等情况,可遵原书加减法:“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如兼郁热烦躁,可加生石膏9g以清热除烦(即《金匮要略》小青龙加石膏汤)。服小青龙汤后,喘咳得以控制,但未痊愈,或愈而复发,可继服《医学衷中参西录》从龙汤(龙骨、牡蛎各30g先煎,生白芍15g,清半夏、炒紫苏子各12g,炒牛蒡子9g,热者酌加生石膏15~30g先煎),以降气化痰,敛肺平喘。
, 百拇医药
    温肺化饮,宣通鼻窍:可用于过敏性鼻炎属肺脾虚寒,偶感风寒即鼻痒喷嚏频作,清水鼻涕淋漓不断,伴鼻塞声重,咳嗽恶寒无汗者,可合干祖望经验方截敏汤(干地龙、防风、茜草、旱莲草、紫草、稀莶草各10g,柴胡3g,徐长卿、乌梅各9g)加减。

    发汗利水:可用治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病综合征等证属肺脾虚寒,因外感风寒诱发或加重水肿者,可以肉桂易桂枝,并加茯苓以温化渗利;亦可合五皮散加减。

    3.3 理气解表:适应证候为表寒气滞证。是证或因外感风寒兼有气滞,或抑郁恚怒之人外感风寒,或妇人经期外感风寒,气血失调所致。治宜解表与理气兼顾,代表方如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方结构是以香附、陈皮、紫苏梗等理气药与解表药合用。解表药首选兼具行气作用的紫苏之属。

    香苏散处方为:炒香附、紫苏叶各12g,陈皮6g,炙甘草3g,水煎温服。余遵解表剂通则。
, 百拇医药
    本方原治四时瘟疫、伤寒,是取其理气解表、芳香辟秽之功。后世根据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峻之特点,通治四时外感风寒轻证内兼气滞者,尤其是春季胃肠型感冒,以形寒身热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为辨证要点。《医学心悟》卷二之加味香苏散,是在本方基础上加荆芥、防风、秦艽、蔓荆子各6g,生姜3片,川芎3g而成,故解表散寒、祛风止痛作用较本方为强,且具调和气血、理气健胃之功,现代除用治胃肠型感冒属外感风寒内兼气滞以外,尚适用于妇女经期感冒风寒或素有虚寒胃痛复感风寒者。但对于身体壮实,外感风寒重证内兼气滞者,本方及加味香苏散则显药轻力薄,可改用十神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亦即本方加麻黄、白芷、川芎、赤芍、升麻各12g,葛根15g而成,现代中医学家蒲辅周先生习用此方治疗感冒属上述证候者。

    3.4 扶正解表:适应证候为体质素虚又感外邪的表证。因正虚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之分,故治有益气解表、助阳解表、滋阴解表、养血解表之异。益气解表适用于气虚外感表证,临证应进一步辨别体质之气虚抑或证候之气虚,如气虚之体外感风寒湿邪者,治宜散风祛湿,益气解表,代表方如人参败毒散(偏于解表);外感风寒,内有肺脾气虚,痰阻气滞者,治宜益气解表,理气化痰,代表方如参苏饮(偏于理肺)。助阳解表适用于阳虚外感风寒,代表方如麻黄细辛附子汤。滋阴(养血)解表适用于阴血亏虚外感表证,代表方如加减葳蕤汤、葱白七味饮。
, 百拇医药
    3.4.1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党参、羌活各9g,独活、柴胡、川芎、前胡、枳壳、桔梗各6g,茯苓9g,薄荷3g(后下),生姜3片,炙甘草3g,水煎,不拘时温服。余遵“解表剂通则”。本方原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疼,以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风痰头痛,呕哕寒热。后世根据人参的作用,用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以憎寒壮热、无汗、肢体酸痛,咳嗽有痰、脉浮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鉴于方中人参并非补养虚弱之意,凡属风寒挟湿,无论有无正虚均可用之。根据本方作用原理,现代用治以下病症。

    散风祛湿,益气解表:用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等证属风寒挟湿,肺气不宣者。若气虚不显和/或感受风寒湿邪较重者,可去人参,加荆芥、防风(即《摄生众妙方》荆防败毒散)。

    疏表除湿,行气和血:喻嘉言始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之痢疾,属外感挟湿型痢疾,前人称之为“逆流挽舟”法。吴鞠通强调:“痢之初起,憎寒壮热者,非此不可也。”(《温病条辨》)本方仅适用于痢疾初起兼见表证,对邪已入里化热无表证者忌用。
, http://www.100md.com
    疏导经络(气血),表散邪滞:可用于疮疡、麻疹初起,过敏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症等属风寒湿者。治疮疡初起,可去人参,加金银花、连翘;麻疹初起,可合升麻葛根汤加减;治上述皮肤病,加蝉蜕、苦参。

    3.4.2 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伦》):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9g(先煎),水煎分3次温服。余遵“解表剂通则”。本方原治少阴病表寒证,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蜷卧、舌苔白、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根据本方作用原理,古今用治以下病证。(1)助阳解表:用于感冒、发热属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2)温肾散寒:《内科摘要》用治寒邪犯齿致脑齿痛;《张氏医通》用治大寒犯肾之暴哑咽痛。(3)温通心阳,散寒化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动过缓、肺心病心功能不全、急性克山病等属于心阳不振或心肾阳衰,阴寒凝滞,以及嗜睡属于心阳不振或心肾阳虚,湿浊中阻者,均可以本方加减治疗。(4)温经散寒止痛:可用治肾绞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顽固性头痛、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面神经麻痹等属于阳虚寒凝脉络者。, 百拇医药(倪 诚)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解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