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临证心法
编号:10427022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7日 清阳客栈
     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系(南宁 530001)

    原载于《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6月第2期

    要学好中医就必须学好经典,在这一点上是有很多共识的,但是,怎样才能学好经典呢?这个问题却不容易谈清。这里仅将我学习经典过程中的一些感受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古书,尤其是读经典,首先就是要破题,而我们读《伤寒论》的“太阳篇”,首先要破的就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这个题,题目一搞清楚,其它的问题就容易带出来。另外,读经典的一个核心就是要解义,义包括三个方面,即字义、句义、总义,三义弄通了,经典没有读不懂的。

    从直观来看,这个题是讨论太阳的病名、病机以及相关的脉象、证候和治疗,这是总起来说,具体的呢?还得逐字的来分析。经典的东西言简义赅,过去我读太阳这个篇题,总以为自己弄懂了,这次备课才发现自己没有真正弄懂。下面就分述各字、句的含义。
, 百拇医药
    释“辨”

    第一个“辨”字比较容易理解,《说文》释为:“判也”,《广韵》释为:“别也”,合起来就是“判别”,《康熙》的意见是:“考问得其定也”,经过思考、寻问得到一个“定解”、一个“判断”。综合起来说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和思考的过程,最后得出一个结论来,这就叫“辨”。

    黄河之水天上来

    辨字之后是太阳,太阳指的是什矗空飧鑫侍饫炊加姓椋兴翟喔模兴稻绲模颐侨衔羰且桓鲎酆闲缘母拍睿攵喾矫娴囊蛩叵喙兀喔且桓龇矫妫痪缡且桓龇矫妫换褂欣牒弦彩且桓龇矫妫嚼牒鲜谴右跹舻墓ぷ骰粕辖玻诱飧龇矫娑裕糁骺裁茨兀靠羝羝目ⅰ⑹头牛羝某霰恚家揽刻粽飧隹墓δ埽辉僖桓龇矫婢褪窃似谠似锾粲牒嗯洌粑裁匆浜兀空飧鑫侍饫炊济挥械玫角宄乃得鳌F涫担馐翘羝囊桓龉丶飧龉丶辶耍疤羝Ω貌换嵊刑蟮睦选R虼耍颐墙裉熳胖靥致厶粲牒飧鑫侍狻?br />
, 百拇医药
    太阳本为阳中之阳,《素问·热论》中将其喻为巨阳,这样一个巨阳何以要与寒水相合呢?我们首先来思考水。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就拿我们身体来说,看上去是由骨骼、肌肉、脏腑等等组成的,可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水。我们的地球也是这样,水的面积占去了2/3以上。所以,单从这样一个组成来说,水的重要性就被突出来了。我们再结合一些生活上的感受,人可以一个星期不吃饭,可是不喝水行不行呢?肯定不行!植物也好,动物也好,离开了水,生命就根本无法维持。所以,水对于生命,其重要性是再怎么形容也不过分的。水的重要性勿需多说,但在这要提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水对生命所具有的这个意义是要有条件的,是不是所有的水都能为生命所用呢?不是的!这个水必须是活水,是循环的水,而不是死水,这是一个基本条件。那么,又是什么因素能够保证这个基本的条件呢?让我们来看一首古诗,就是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首诗写得很好,连几岁的小孩都能背,但是,作为中医不知大家思考过没有,这首诗对中医也很重要,特别对我们学习太阳篇很重要。黄河之水怎么会从天上来呢?水是至阴至下之物,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水怎么到天上去了呢?这是因为太阳的照射蒸腾,经过这个作用,水变成气态而往上走,这就是所谓的“阳加于阴”,所以,经过阳的作用,阴就可以动起来,就可以往上走。从这里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太阳与水的关系了,如果没有太阳,水是什么水呀?是一潭死水!死水是滋润不了万物的,这是第一步。接下去就是“寒” 的问题,寒与太阳的关系又怎么理解呢?让我们继续思考这个问题,由于太阳照射蒸腾,水变成气态不断地上升,多少万年来,这样的蒸腾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为什么地球还没有干涸呢?原因是水还要回来的。上面的这个蒸腾到达一定的高度后,就会遇到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就是“寒”,经寒的作用,气复凝为水珠,形成我们见到的云层,云层增至一定的厚度,由于重力及其它一些因素,这个云就会变成雨下来。《内经》把这个过程称作:“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就这样“上为云、下为雨”,周而复始,往复不已,水就循环起来了,就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像我们的机体,血液就是“水”,如果血不能循环,它有没有作用呢?我们过去常唱一首歌: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实际上,不晒太阳有些植物还是可以生长,因为它是阴生植物啊,可是没有水就不行了。万物生长为什么要靠太阳呢?没有太阳,这水是死水,死水就循环不起来,就不能被植物利用。对整个大自然来说,用人工灌溉的东西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还得靠老天来灌溉,靠太阳来灌溉。所以,“万物生长靠太阳”是说靠太阳将死水搞成活水,然后为万物生长所用。
, http://www.100md.com
    问题讨论到这里,大家应该对太阳为什么要与寒水相联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一个太阳,一个寒,一个水,如果没有太阳不行,水升腾不起来。如果没有寒行不行呢?不行!如果没有寒,我们的地球就会被蒸干,不管是五湖还是四海,就是十湖八海也会被蒸干。所以,水离开了太阳不行,离开了寒也不行,三者缺一不可。正是因为这三者的密切配合,我们的生命才有基本的保证。所以,太阳寒水的意义非常大,而整个太阳篇也就是围绕这样一个基本意义展开的。前人将太阳篇分为经证腑证,实际上,经证主要是水的蒸腾有障碍,也就是“地气上为云” 的这个环节受阻;而腑证呢?腑证主要是“天气下为雨”的这个过程障碍。所以,太阳篇主要讲的就是这个水的循环问题,而太阳病的治疗呢?就是针对循环过程中所出现的障碍进行调整。一个太阳引出这样多的内涵,这是经典所具的特质。什么叫作“言简义赅”呢?大家也许能从这里有所认识,有所体会。

    方是什么?

    中国文字重形声、形义,尤其后者是汉字的灵魂。一个文字有时就是一部历史,一个智慧宝藏,英文可以用 the treasury of wisdom 来表述。一旦文字的形被简省了,那么,由形所表述的历史传承就有可能中断,而汉字的灵魂亦有可能因之丢失。所以,我对简化字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以为此举对于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会弊大于利。
, http://www.100md.com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来看下一个字,就是“病”字。“病”不就是疾病吗?英文就是disease,还有什么不清楚呢?其实不然,过去的十多年里我都没有真正读懂这个“病”字,我也敢说在座的各位未必也都读懂了。我们先来看它的造字,它是由一个偏傍“疒”,加上一个“丙”字构成的,大家要注意,古文字的部首本身就是一个字,象日、月这些字,既是部首,又是独立的字。病字的部首也是一样,“疒”本身就是一个字,读音是“耳耳”,意思则如《集韵》所释:疾也。《说文》:倚也,人有疾病象倚著之形。所以病字的部首本身就是疾病的意思,就是disease。既然“疒”已标示了疾病,那为什么还要加上“丙” 呢?这个丙除了表音以外,还表义,既是形声,又是形义,正是因为丙的加入,赋予了“病”字十分深广的内涵。我们要了解中医,得从它入手,我们想真正了解中西医之间的差别,依然要从它入手。为什么呢?因为它揭示了疾病的相关性。相关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旦这个问题弄清了,疾病的治疗也就有了基本的方向。所以,探讨疾病的相关性,不但是中医,也是西医的一个主要议题。那么,疾病的发生究竟与哪些因素相关呢?研究丙字的涵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 百拇医药
    丙是什么?作为中医应该熟习,丙是十天干中的一干。天干是作纪历用的,是用来标示时间的,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用于标示空间方位。既标示时间,又标示空间方位,这是传统文化中一个很具特色的地方。这就是说在传统文化中,时空是同一的、是统一的,而不仅仅是一种相关的关系。一个时间,一个空间方位,这两个因素一确定,传统中医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就确定了。“时立气布”,时一确立,与时相关的这个气就容易把握了,《至真要大论》说:“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说明导致疾病发生的一个最最基本的因素就是上面的这个“气”,所以,《六节藏象论》又说:“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因此,时的确立就意味着与疾病发生相关的这个最基本的要素确立了。空间方位呢?正如《易·系辞传》所说:“方以聚类”。自然界的东西虽然千差万别,但,都可以“类”聚之,聚到哪里呢?就是聚到这个“方”上。就如《阴阳应象大论》所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风、木、酸、肝、筋,这些东西看似不同,但从“类”上讲,它们具有同一的属性,所以,都归到东方。当然《素问》的作者在这里只是作了一个例举,而同类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 http://www.100md.com
    上述这个方很重要,它不但关系到疾病的发生,而且与疾病的治疗相关。从发生的角度而言,疾病的发生与五类因素相关,这五类因素就是由东南西北中这五方所涵括的因素。以上述的东方为例,东方这个系列的因素太过了,或者不及了,或者非时的发生,都可以导致疾病。比如风太过会导致伤风,中风,木太过会导致木克土的病变,而木不及呢?又会导致木不疏土。酸味呢?同样也是这样,先从外讲,饮食的酸味太过会导致疾病,而饮食的酸味不及,同样也要导致疾病。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醋,南方人喜欢泡酸呢?就是这个道理。过去,国民党的山西兵打败仗时,缴枪可以,缴醋壶不可以。山西人为什么对醋情有独钟?大家可以思考这个道理。从内里来说,大家都知道胃液是酸性的,如果胃酸太多容易产生溃疡,胃酸不足呢?同样会引起病变。依此类推,方系列上的所有因素失调都可以引发疾病。我们看十九病机,不就是从风寒湿火这些因素去研究疾病吗?所以,中医的病因全都在这个“方”里面概括了。

    这是从发病的相关性来谈,那么治疗呢?中医的治疗就更在其中了,中医靠什么治病?靠开方来治病,方是什么?不是几味药堆起来就叫方,方就是上面的东南西北中。方能生病,亦能治病,就像水能覆舟亦能载舟一样。方为什么能治病呢?因为方与方之间有一个相互关系,更具体的说就是有一个生克的关系。我们常说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凉之,凉者温之”就是一个以方治病的典型。寒是北方的气,寒气太过了会产生疾病,对于这样一个疾病,我们要开什么“方”来对治呢?要开南方来对治,因为热性的药属于南方。依此,热气太过的病我们要用寒性的药物对治,温气太过的病我们要用凉性的药物对治,凉气太过的病我们要用温性的药物对治。这就是南北相对,东西相对,以方治方,以方治病。
, http://www.100md.com
    现在,如果天气太热,害怕伤热中暑,我们可以安装空调,将温度降下来,实际上,这就是“热者寒之”就是“泻南补北”,就是“以方治方”。只是手段不同,你是用现代的制冷设备来“寒之”,我是用石膏、知母来“寒之”,但,道理是一个。有关这一点,《素问·至真要大论》里有更典型的例子,就是五味的补泻:木位之主,其补以辛,其泻以酸;火位之主,其补以咸,其泻以甘;土位之主,其补以甘,其泻以苦;金位之主,其补以酸,其泻以辛;水位之主,其补以苦,其泻以咸。从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内经》里虽然没有多少具体的方子,但是,它给出了组方的原则、规矩,这个原则是什么?就是“方本气味”。我们靠什么去组成一个方剂呢?靠药物的气味,这是组方的前提,因为气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参数,易于把握,也容易形成规范,而药物的功效、主治则是一个经验性的参数,随着经验的不同,这个参数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前者为常,后者为变。组方要讲原则,要讲规矩,要能形成规范,这就必须用常。所以《内经》组方用的是气味,我们看一看《神农本草经》,它的每一味药物是先讲功效、主治呢?还是先讲气味?先讲气味!气味才是最大的功效,才是最大的主治,这是由常及变,这是知常达变。再看一个例子,《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有这样一句话:“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调之”。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要组成一个方剂,最匾囊蛩厥鞘裁础?br />
, 百拇医药
    以上是从药物的角度来谈方,来谈疾病的治疗,其实,“方” 的因素很广,不仅仅是一个药物问题。饮食、情志、声音、颜色……等等,这些都具有“方” 的属性,都是“方”。所以,它们既是致病的因素,也是治病的因素。为什么音乐能够治病?为什么不同的音乐会对植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音也分为五方,角、徵、宫、商、羽,角东、徵南、宫中、商西、羽北,所以,羽音偏重的音乐就有补水的功能,就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宫音偏重的音乐就有补土的功能,就可以对治脾胃虚弱,余者依此类推。所以,中医用以治病的“方”不仅仅是几味药物,还有许多因素都是“方”,都可以用来治病。这里面的潜力很大,我感到中医要搞科研,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这些方面的东西比较容易跟现代科技相结合,比较容易引起现代科学的共鸣。

    君主之官

    上面我们读到时间与空间方位的问题,实际上,时空或者时方是二而一,一而二,两者具有同一性、统一性。这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这个同一性有别于现代物理学的相关性,时空的相关性与时空的同一性看起来只是量上的差别,其实不然,它们的区别是本质性的。正是由于这个区别,造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在认识上的大相径庭。在传统文化的认识上,我很赞赏梁漱溟先生的看法,传统文化确实是一个早熟品,当然,这个早熟指的是理念上的早熟,而不是技术上的早熟。由于这个早熟的时间跨度太大,以至于现在,甚至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认识这些理念。所以,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不应是婆媳关系,而应是朋友关系。
, 百拇医药
    现在有一种趋势,一种偏激的趋势,搞现代的看不到传统的价值,而搞传统的又不服气现代,以为没有传统,你现代从哪里来?相对论是受传统的影响搞出来的,莱布尼兹也是受到《易经》的影响才搞出二进制,才有现代的计算机,才有现代的信息产业。这样的偏激不好,容易产生敌意,婆婆看媳妇不好,媳妇看婆婆不惯,这样对各自都没有好处。所以,我说应该象朋友那样相处,特别要象初恋的异性朋友,你看我可亲,我看你可爱。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容易找到内在的联系,容易找到沟通的桥梁,这样对彼此都有利益。因此,我主张让现代科学的精英与传统文化的精英一起坐下来摆谈,大家以诚相待,似初恋朋友,这样对彼此都会有很大的启发,而这个启发将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程。所以,我不大同意像扬振宁教授那样来谈中国文化,因为你是现代科学的精英,你不是传统文化的精英,所以,你谈传统不一定能谈到点子上,而你又作了一个有关传统的定论,如果这个定论没有定位好,那这个负面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莱布尼兹是不是受到《易经》的启发才搞出二进制,这个问题最好不谈,要谈也没有多大意义。但是,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却是值得注意的,如果我们留意了这个联系,一种良性的影响力就很可能随时发生。比如上面的《易经》,《易经》的作者在易的体系里成功地建造了这样两个操作系统,其一,是用二维平面图象来表述人的语言思维;其二,是建立偶然事件与必然事件之间的相关性,这就是预测。我们认为,上述这两个系统与现科学是存在可联系性的。计算机的诞生,在于用数码来表述人的语言思维,这与前者具有明显的可联系性;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学,其主要任务之一,在于建立胎儿遗传密码与其一生健康状况的相关性,显然,这与后者有很深的可联系性。正是由于这样一种联系的建立,牛顿在看到苹果落地之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影响几个世纪的经典物理。我们何尝不可以将传统文化当作“苹果”,通过一定的联系而引出更多的发现呢?我们不赞成牵强附会,比如现在的中西医结合,但建立某种联系,应该具有意义。
, 百拇医药
    好,现在我们回到时方(时空)的问题上,时方,从其内涵来讲,应是传统中医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如果我们将中医作一个定性,那么,中医应该属于时方医学。前些年,有人搞时间中医学,认为中医里面有很多内容与时间医学相关,为了研究的便利,有必要搞一门时间中医学,或者中医时间医学。对这个认识,我持保留意见,原因有两个:第一,谈时间还不行,必须结合空间方位,要时方合谈才能说清中医的问题;第二,若从时方的角度,中医本身就是时方医学,这个时方涵括了中医的内外上下前后左右,而非这部分是时方医学,那部分不是时方医学。

    中医是时方医学,而这个定性已在“病” 的造字中充分体现出来。如前所说,丙是十天干之一,十天于既表时间,又表空间方位,古人用一个丙来代表天干,将丙置于疒内,说明疾病与丙所代表的时方有密切关系。显然“病”所具有的这些涵义,不是一个disease能够表述出来的,这就是中医与西医的根本区别:中医是时方医学,西医是非时方医学。而病的造字已充分说明了这个区别,可谓一字千金。

, http://www.100md.com     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天干表征时方,表征时方所蕴含的一切,但,为什么要选丙来代表天干呢?如果按照常理,这个代表应该由甲来充当,因为甲是十天干的第一位,所以,病应该改为“(疒甲)”,古人为什么没有作这个选择?这个问题提得好,这就促使我们去思考,而往往问题就在这个思考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在十天干中,甲乙为东方木,丙丁为南方火,戊己为中央土,庚辛为西方金,壬癸为北方水。古人选择南方火来代表其余,这与丙火所居的特殊地位是有关系的。同时,我们亦可感受到古人对医学的一个定位,对人的一个定位。人是哺乳动物,从生理方面讲,与其余动物没有很大的差别。像孔子说的“食色性也”,这个性实际上不光是人类之性,孔子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凡动物,如果要生存,就必须要饮食,如果要繁衍,就必须有雌雄的交配,就必须有“色”。所以,饮食男女不光是人的大欲,也是一切动物的大欲,食色也不光是人的本性,应该也是一切动物的本性。推而广之,植物的生长不也需要养料吗?这就是饮食;植物要长结果实,不也要雌雄花粉的交配吗?这亦可以说是男女,是性。因此,孔子说的这个“大欲”、这个“性”对于人类来说不具有特异性。那么,什么是特异性的东西呢?第一,人是主动用火和主动熟食的动物,就与本能相关的方面来说,这是人区别于一切动物的分水岭 第二,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人之所以为人,独在此心”,心的特性是具有理智和意识,所以,人与其它动物最根本的一个区别,就在于他已经超出了生存与繁衍的两大本能,而迈进了理智与意识的行列。依靠什么实现理智与意识的迈进呢?就是上面这个心。所以,《内经》又说:“心主神明”。心的这层意义亦可以从它的造字中得到充分体现,在五脏中,除心以外,都由一个“肉”的部首构成。由肉构造脏腑,说明人具有本能的一面,亦即动物的一面。但,人又不局限于此,人之所以为人,正在他(她)超出了这个局限。所以,在心的造字中没有“肉”这个偏傍。这样的造字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很大!肉是有形的东西,没有肉就没有“形”的限制。所以,心的功能是没有内外,远近之分的,如果有,那也不叫神明了。我们看一看意识和思维的过程是不是这样,心识此刻可以在眼前,但,一刹那又可以到无际的银河。你要它慢可以慢似蚁行,你要它快可以超过光速。还有什么能具此性呢?除心之外,再无别物了。所以,心的造字完全体现了心的功能,体现了意识和思维的性用,可见古人的造字过程是十分审慎和严密的。从这一角度看,确如梁漱溟先生所说:“人之所以为人,独在此心”,除人之外,动物是不具此心的,如果要有的话,那也是加上“肉”傍的心。
, 百拇医药
    上面谈到人具有特异性的两个方面,第一,是与本能相关的方面,即主动用火和熟食;第二是超越本能的方面,即具有理智和意识,亦即具有此“心”,其实,上述二者是二而一,一而二,为什么呢?因为心亦属火,二者都为南方,二者都归于丙。所以,丙的选择一方面说明了古人对人的认识和定位,医学即关人类,这个选择就非丙莫属;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去思考,意识动物为什么要用火?火与意识究竟有不有一种内在的联系?

    以上我们从宏观的意义谈了丙的选择,而《素问·灵兰秘典论》则有更具体的说明:“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灵兰秘典论》这一篇很特别,我们看《内经》的多数篇章都是从自然的角度来谈人体,而这一篇却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谈人体,从这一角度,心被喻作君主之官,君主之官意味着什么呢?这一点大家应该很清楚,这里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资证明。君主开明,则国运必然昌盛。反之,如果昏君当道,贤路闭塞,那国家必定衰危。这是从社会历史的方面谈,我们翻一翻二十四史就会很明确。历史的这个经验同样可以借鉴到人体上,所以,要使身体健康、长寿,关键的问题就是要使心主明,主明则下安。如果心主不明,则十二官皆危,整个身体的健康就失去了保障。所以,人的健康与疾病,人的长寿与夭亡,都要落实在这个心上,这个君主之官上。比如现在搞体检,有些人体检之前各方面还感觉不错,能吃、能睡,可一旦检查出一个“占位性病变”来,心理因素较差的人,身体往往就会急转直下,甚至在很快的时间内死掉,这是为什么呢?肿瘤并不是检查的时候才长出来的,也许早就在体内了,为什么原先可以相安无事呢?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心的因素是主导性的、是决定性的!回过头来看丙的选择,就知道这个选择正是为了强调这个主导性,正是为了强调这个决定性。

    从这个“病”字的结构和意义,我们体会到要学好经典,文字的功夫是很重要的。前人形容经典的文字是“一字之安,坚如磐石”,是磐石,而不是一般的石。这就说明文字的构造是非常严肃的,以上面的病字为例,只能是这样一种构造,只能是这样一种选择,而不能是另外一种构成和选择。古人对经典文字还有另外一个形容:“一义之出,烂若星辰”。文字一旦解开了,弄通了,它的意义就像星辰一样灿烂。古人不是说:“秀才学医,笼里抓鸡”吗?秀才学医为什么这么容易,易就易在这个文字的功夫上。所以,大家不要畏惧文字,不要厌它枯燥,文字的推敲就像做智力游戏,一旦进去了,就可以感受到它的乐趣。“病”的讲解就到这里。, 百拇医药(刘力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