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32443
妇科疾病(2004.07.08)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73期
     中药内服加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简便易行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4期报道了湖北省远安县荷花镇中心卫生院郭伟医生临床采用中药内服加灌肠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郭伟医生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年龄均在26~53岁,病程3个月~10年,其中5个月~2年者占56.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发病原因多为人流术或腹部手术后感染,以及经期同房,产后感染。临床表现:下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腰骶部酸胀下坠,带下量多,劳累或性交后以及经期前、后症状加重或月经失调、痛经。妇科检查可见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或条索状改变,并有压痛可触及包块,骶韧带增粗触痛,子宫活动度差。B超显示:附件有边界不清、实质不均的暗区,均排除结核性盆腔炎。

    治疗方法:两组均用活血消癥饮治疗,活血消癥饮组方为:败酱草25g,白花蛇舌草、当归、莪术各10g,丹参、黄芪、昆布各15g,穿山甲、甘草各6g。水煎服,2次/日,10日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加用灌肠法,药物组成:蒲公英25g,赤芍、黄柏各15g,川楝子10g。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0g;有寒者去黄柏、蒲公英,加茴香。水煎浓缩至50~100ml,温度适宜。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便,用中号导尿管插队入肛门15~20cm,用100ml的注射器将药液徐徐注入直肠,拔出后将臀位抬高,左侧卧位,保留2个小时。1次/日。经量多时停止灌肠。初期因不适应,可见灌肠后即有便意,数次后消失。治疗过程中患者可有小腹微痛的感觉,表示药物作用于病处,治疗效果好。

    疗效标准:自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局部无压痛,附件增厚,粘连及包块消失,或近期内受孕者为痊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局部体征基本消失,炎性包块缩小1/2以上者为显效;自觉症状、局部体征均减轻,炎性包块缩小但不足1/2者为好转;经4个疗程的治疗,症状体征无变化者为无效。

    结果显示:4个疗程后,治疗组100例中,痊愈18例,显效36例,好转44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48%,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80例中,痊愈1例,显效15例,好转22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20%,总有效率为4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郭伟医生指出:慢性盆腔炎属中医癥瘕、带下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发病则可见气滞血瘀、痰湿内阻、湿热蕴结、阴虚内热诸证。活血消癥饮重在理气活血、破瘀散结、清热利湿,兼以补气养血、滋阴降火。方中三棱、莪术、昆布、穿山甲、丹参重在破血散瘀;败酱草、白花舌蛇草、蒲公英清热利湿;当归、黄芪补气养血;生地、龟板养阴清热。诸药合用,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相得益彰。中药保留灌肠,能较快的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直肠黏膜吸收药液后,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改善组织营养,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渗出,有利于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并加速包块的吸收。该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值得临床推广。,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