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432444
眼科疾病(2004.07.08)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73期
     中医辨证治疗视神经萎缩效果满意

    视神经萎缩是严重的视网膜和视神经疾病的最终结局。是因视网膜的光感受器、神经节细胞及其轴突广泛损害,以及神经纤维丧失、神经胶质增生,而引起的严重的视功能障碍,治疗较为棘手。《中医杂志》2004年第4期报道了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张湘晖、张明亮等撰写的文章,介绍该院眼科中医辨证治疗视神经萎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他们共收治了95例患者,135只眼。95例患者中,男性69例,女性26例,年龄4~70岁,其中4~20岁25例,21~30岁14例,31~40岁20例,41~50岁17例,51~60岁12例,61~70岁7例。病程1个月~30年,其中1~3个月47只眼,3个月~1年45只眼,1~2年11只眼,2~30年32只眼。病因:颅脑眼外伤19只眼,视神经乳头15只眼,球后视神经炎36只眼,Leber病4只眼,缺血性视乳头炎病变8只眼,青光眼术后15只眼,多发性硬化症4只眼,中毒10只眼,颅内肿瘤术后4只眼,视网膜动脉阻塞3只眼,原因不明17只眼,CT检查均未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标准:(1)视力明显减退而不能矫正,并伴色觉障碍;(2)视乳头苍白或腊黄,边界清晰;(3)视野向心性缩小,或其他特征性视野缺损;(4)瞳孔直接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5)对原因不明者,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除外颅内占位性病变。
, http://www.100md.com
    辨证分型:(1)肝郁气滞型:共28例41只眼,多伴目昏头胀,心情不舒,性情急躁,口苦胁痛,舌红,苔薄,脉弦;(2)心脾两虚型:共21例29只眼,多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懒言少语,食少便溏,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3)肝肾阴虚:共31例46只眼,多伴双眼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4)气滞血瘀型:共15例19只眼,有外伤史,伴头晕头痛,痛有定处,舌质紫,舌下有瘀点,脉细涩。

    治疗方法: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型: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活血。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青皮、牡丹皮、当归、赤芍、茯苓、白术、郁金、丹参各10g,葛根15g,甘草6g;(2)心脾两虚型:治宜补益心脾,活血明目。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黄芪各15g,茯苓、龙眼肉、白术、当归、酸枣仁、白芍、丹参各10g,远志、广木香、甘草各6g;(3)肝肾阴虚:治宜补益肝肾,活血明目。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子、菊花、茯苓、熟地黄、山药、牡丹皮、泽泻、当归、丹参各10g,陈皮6g;(4)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或桃红四物汤加减:生地黄、当归、赤芍、桃仁、川牛膝、柴胡、枳壳各10g,红花、川芎、甘草各6g。以上各型,儿童剂量酌减,根据年龄、体质、病情变化,随症加减,眼胀者加夏枯草、香附;胸胁胀痛者加郁金、青皮、枳壳;高血压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珍珠母;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酸枣仁;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草决明;形寒肢冷,面色淡白,便溏者加附子、肉桂。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
, 百拇医药
    针刺疗法:局部取穴为主,睛明、球后、承泣、攒竹、鱼腰、太阳。配穴:合谷、肝俞、肾俞、脾俞、光明、足三里、三阴交。每次局部取穴位1~3个,远端配用2穴,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针1次,10次为1个疗程。38例配合用路路通10ml,24例配合用灯盏花素20mg,45例配合用血栓通6ml,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所有病例均服用维生素B,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疗效标准:显效:(1)按无光感、光感、手动、指数和0.02、0.04、0.06、0.08、0.1以上每排各为1级,视力提高≥3级;(2)或视野扩大≥20。有效:(1)视力提高2级;(2)或视野扩大≥5。无效:视力、视野无提高或下降者。

    结果显示:95例患者,135只眼,显效30只眼(22.22%),有效72只眼(53.34%),无效33只眼(24.44%),总有效率为75.56%。,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