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疾病危害也是欺诈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8日
对于医药单位的欺诈宣传问题,主管部门早已三令五申,不允许夸大药品疗效和功能,以防患者上当受骗。然而遗憾的是,主管部门只是点到一个方面,却忽略了另一方面,即片面夸大病症病情危害。事实上,与夸大药品疗效一样,夸大疾病危害也属欺诈,也要严厉打击。
有些医药单位和新闻媒体受利益驱动,为吸引消费者,在夸大药品疗效的同时,片面地夸大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程度,在误导患者或消费者方面,更具欺骗性和危险性。比如,有一厂家声称打呼噜不是小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增高、心肌梗塞、脑溢血……其实,稍懂得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打呼噜除可能是上述疾病的前兆外,再就是睡姿不正确,年龄过大或睡枕过高等因素所致,绝非都是疾病使然。还有,有些人先天就有眼袋,明明与遗传和休息、营养有直接关系的症状,可有的医药单位非要把它上升到高血脂反应、冠心病乃至死亡前兆的程度。这就难免让患有此类疾病的人大有病入膏肓和大难临头的感觉,买药就医也就顺理成章,最终着了他们设下的套。
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夸大宣传,远比单纯夸大药品疗效对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因为,你夸大药品疗效,患者使用无效可以不用,而一旦病情的危害性和严重程度被患者所接受,错误健康知识的获取,使患者可以不用你的药,那也得买别人的药,最终受到伤害。换句话说,假如只有药品疗效的欺诈宣传,而没有夸大疾病严重性的骇人广告,患者只会糊涂一时,还能自拔,但不会长时间执迷不悟,而一旦认为自己病入膏肓并不久于人世时,那他就毫不吝惜自己的钱财,去拼命地与疾病“抗争”了。
人们有理由大声呼吁:打击和取缔药品欺诈宣传,要“两个拳头”出击,严厉打击任何夸大疾病危害性和严重程度的欺诈行为,为患者和消费者创造一个有序、规范的医药市场环境。而作为患者和消费者也应清醒头脑,平和心态,千万不可“对号入座”,惶惶而不可终日,否则,难免还要闹出小品《卖拐》中那“拐棍改担架,明年还卖他”的笑话来。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08日 第十五版), 百拇医药
有些医药单位和新闻媒体受利益驱动,为吸引消费者,在夸大药品疗效的同时,片面地夸大疾病的危害性和严重程度,在误导患者或消费者方面,更具欺骗性和危险性。比如,有一厂家声称打呼噜不是小病,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增高、心肌梗塞、脑溢血……其实,稍懂得一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打呼噜除可能是上述疾病的前兆外,再就是睡姿不正确,年龄过大或睡枕过高等因素所致,绝非都是疾病使然。还有,有些人先天就有眼袋,明明与遗传和休息、营养有直接关系的症状,可有的医药单位非要把它上升到高血脂反应、冠心病乃至死亡前兆的程度。这就难免让患有此类疾病的人大有病入膏肓和大难临头的感觉,买药就医也就顺理成章,最终着了他们设下的套。
对疾病严重程度的夸大宣传,远比单纯夸大药品疗效对社会的危害要大得多。因为,你夸大药品疗效,患者使用无效可以不用,而一旦病情的危害性和严重程度被患者所接受,错误健康知识的获取,使患者可以不用你的药,那也得买别人的药,最终受到伤害。换句话说,假如只有药品疗效的欺诈宣传,而没有夸大疾病严重性的骇人广告,患者只会糊涂一时,还能自拔,但不会长时间执迷不悟,而一旦认为自己病入膏肓并不久于人世时,那他就毫不吝惜自己的钱财,去拼命地与疾病“抗争”了。
人们有理由大声呼吁:打击和取缔药品欺诈宣传,要“两个拳头”出击,严厉打击任何夸大疾病危害性和严重程度的欺诈行为,为患者和消费者创造一个有序、规范的医药市场环境。而作为患者和消费者也应清醒头脑,平和心态,千万不可“对号入座”,惶惶而不可终日,否则,难免还要闹出小品《卖拐》中那“拐棍改担架,明年还卖他”的笑话来。
《人民日报》 (2004年07月08日 第十五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