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图书 > 图书推荐
编号:10432500
从理性思维的高度阐释和思考中医学-《中医学方法论》评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75期
     黄建平教授是湖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教授。四十余年前,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他在中年之时随本科生研修了西医学和中医学。在学习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过程中,他以马列主义者特有的敏锐和深邃,认识到中医学蕴含着丰富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因而几十年研究不缀,深有体会。《中医学方法论》对读者产生很多的裨益和启迪,本人在学习该书之后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

    《中医学方法论》最精采、最耐人寻味的是“阴阳学说”中新增的“天人合一观”和“阴阳学说与元气论”两节,也是再版充实最多之处。阴阳学说是统领中医学理、法、方、药诸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法,而阴阳学说的形成则源于中国传统哲学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即所谓“天人之际”。“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古老命题,为战国时期儒家大师所倡导,汉儒董仲舒在其代表作《春秋繁露》中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之论。但这种思想自其诞生之初就受到荀子等主张“天人之分”的学者的非议和反对,解放以来更被认为是唯心主义思想,因此,“文革”以来人多避免用之,或改用“天人相应”。而黄教授本书直用“天人合一观”为标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于“天人合一”的论述,本书从“人类是怎样来的”谈起,用宇宙起源、太阳系形成、物种演化等一系列现代自然科学的科研成果为依据,推导出“人是从宇宙中演化而来的,人来源于宇宙自然,也不能离开宇宙自然而独立存在。人天本原于一,人天合一是客观的真理”的结论,并进一步指出;“宇宙自然是一个超巨系统,人应该是宇宙自然超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如果把人从宇宙自然中分离出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类又何能生存?”真正是掷地有声,无可置疑!而中医学正是基于“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乃能建立起阴阳五行、脏象经络、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一系列理论的,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参”、“人与天地四时相应”的理论为古代“天人合一论”提供了一系列有说服力的证据。现代东西方科学工作者也都认识到人必须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自身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本章第五节径用“天人合一观”为题,体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和高屋建瓴的理性思维特色。
, 百拇医药
    本书的另一个学术亮点是 “阴阳学说与元气论”,这便是从方法论溯源到世界观上去了。正如本节开头所言:“如果什么事情都要问一个究竟的话,那么我们面前便提出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来了:医学的对象和任务都同是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发生及其防治,为什么中医和西医会产生那样不同的学术体系?为什么中医学会采用整体阴阳对立统一的方法,为什么西方医学又会采用解剖、分析、还原的方法?要回答这个问题,这便要深入到哲学的本体论来了。”本体论的提出,使本书的理论性更强,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作者指出: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共同规律的学问,“它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方法论、认识论,最后归根到底是它的本体论(也称为世界观,即对世界本原或根源的总的观点)”;“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它是第二性的,而最本原的物质是什么,则又可分为原子论与元气论等等。”由此引出东西方对世界本原认识上的差异以及中西医学学术体系根本差别的原因。作者认为,中国传统哲学家的本体论主要建立在元气论上。元气是以难以分割的不间断状态存在的,“其细无内,其大无外”,“元气聚而成形,散则无象”,人和万物都是由元气聚而化生出来的,因此中医学在研究人体生、老、病、死时无不从元气和元气所派生的人身正气(原气、宗气、中气、营卫之气等)的盛衰着眼,以整体联系、动态平衡的方法去认识健康与疾病:而西方哲学家的本体论主要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之上,认为世界是由一个个独立存在的原子所构成,因而西医学认识人体生理病理时主要以解剖、分析、还原的方法为主,这也体现了方法论与世界观的密不可分性。
, 百拇医药
    基于元气无形无象,难以捉摸,难于理解,作者随后引用了现代物理学中“场”的概念以论证元气的现实可能性,并进而推测原子、元气二者共存并立的可期待的前景:现代物理学提出“场”概念,认为场是物质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是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之一;场存在于整体空间,如引力场、电磁场等等;场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场内的物体都将受到场的作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场与实物相互转化。书中写道:“根据现代量子场论的观点,场与基本粒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即一切基本粒子都可以看作相应场的最小单位(量子),如电子联系于电子场,光子联系于电磁场。那么一切作用都可以归结为有关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样,便可以把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看成两种:一种是具有静止质量的基本粒子所组成的物质:另一种基本形态则是以物质的相互作用的场的形态。量子场论认为,粒子是从量子场产生出来,粒子是能量的聚集,在运动中它又可以淹灭回到量子场。这两种基本形态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实物粒子都不能脱离有关的场而独立存在。可见,现代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可以帮助我们对于元气的科学理解,也为中西医结合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找到联结点。”
, 百拇医药
    这种从哲学的根本问题出发,联系现代物理学最高深理论阐述中西医学学术体系的产生及其各自的科学性,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并且为中西医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寻找到一个值得探索的切入点。

    第四章“关于脏象学说”,第五章“关于辨证论治学说”亦有较多充实和创新,如脏象学说增加了概说:在“试论‘内景返观”’一节中,增加了近10余年来学术界关于经络现象、气功状态下生理变化等问题的现代研究资料和理论探讨,为认识中医学“内景返观”的认识方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指出了在此问题上的不同意见。

    本书最后一章的标题为“关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实际上,作者之所以撰写本书,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中医学如何继承、如何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医学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因此,本章也是本书的画龙点睛之笔。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提出了对中医学如何继承、如何发展的步骤以及中医教育、中医科研等各方面的看法和意见。虽仅是一家之言,但因其立足点在于把握事物本质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理性思维高度,因而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远见和卓识,值得读者认真对待。

    总之,《中医学方法论》一书是一部理论性很强、立脚点甚高的阐释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本质,并对中医学未来的发展作出缜密思考的上乘之作。作者以哲学家的常识和才智从世界观、方法论角度阐明了中医理念的科学性,可以使国内外各行各业喜爱中医学的人士都能读懂中医,都能信服中医的科学性而不为深奥枯涩的古文术语所阻隔,这对推广中医药学,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也是大有好处的。, 百拇医药(王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