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32489
针刺疗法(2004.07.12)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75期
     头针可促使脑瘫患儿语言功能恢复

    为了探讨运用头针治疗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疗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姚献花医师,通过针刺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头皮相应投射区及地仓、百会、廉泉等穴位,对30例该病患儿进行了治疗,其目的在于通过针刺达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使受损的神经网络重建及发育,同时调节发音器官局部肌肉的协调能力,促使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功能恢复。《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6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对30例患儿均采用头针治疗,按照头皮分布区域进行针刺。针刺方法:选用针号为0.4mm×25.0mm的头针,患儿坐位,与头皮成15°~30°夹角斜刺,深度达到帽状腱膜下(若刺入头皮与帽状腱膜之间时,疼痛明显,患儿不能耐受)。治疗时间:每天1次,每次留针30~4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周,行第2疗程,一般治疗1~6个疗程。选定区域:晕听区:在耳尖直上1.5cm处,以此为中心向前、向后移1.0~2.0cm水平线即是,共2~4cm长,相当于颞上回中部听觉分析器,主治耳聋,听力下降等;语言二区:以在顶骨结节往后1~2cm为起点,平行于前后正中线,向后引1条1.5~3.0cm的直线,即为该区,相当于角回,为书写、阅读、符号中枢,主治语言障碍;语言三区:以晕听区为中点,向后引1条2~4
, 百拇医药
    cm水平线即为此区,相当于颞上回后部,主治脑瘫并语言障碍;运动区下2/5处为语言一区: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移0.5cm处,下点在眉枕线和发际鬓角前缘相交处,上、下两点为运动区。对构音障碍或有流涎者加用地仓穴,廉泉穴(地仓穴留针30~40分钟,廉泉穴不留针,强刺激,快速捻转约1分钟拔出针)。对所有患儿都加用百会穴,四神聪穴。经治疗后,构音障碍8例患儿,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20例中,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无效2例均为听力障碍儿,但听力都有好转,表现在呼之能寻找声音)。

    姚献花医师认为,头针疗法是运用祖国医学针刺治病的方法,以针灸学之经气横向联系的理论为依据;中医学认为:“脑为元神之府”。经络受损影响气血正常发挥,特别是直接分布于脑部的经络,这些经络的作用与脑的功能正常与否又有重要关系。治疗脑源性疾病的穴位在头盖表面上,针刺这些穴位具有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两大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对治疗脑瘫的各种疾病都可取得显著疗效。因此,选用这些区域治疗脑瘫伴语言障碍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 百拇医药
    透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疗效好

    肩峰下滑囊炎以肩部外侧疼痛、上臂外展外旋疼痛加剧和活动受限为主症,是一种滑囊水肿增厚的无菌性炎症,在临床上,常将其与肩部的关节、韧带、肌腱等病变统归于肩周炎范畴进行治疗,缺乏针对性,以致于部分患者日久不愈而出现滑囊壁内粘连,甚至肌肉萎缩的严重后果。《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4期报道了新疆农三师医院孙巧玲医生临床采用透刺法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其收治的48例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3岁;病程最短者4天,最长者4年。全部病例均经骨伤科确诊。其中由肩部遭受直接撞击或肩部外展时受间接暴力所伤者36例,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者12例。

    治疗方法:主穴:巨骨透肩髃,“肩峰下”(约肩峰下0.3寸处的痛点)透巨骨;配穴:臂臑、肩井、曲池、外关。操作:患者取坐位,将患肢置于桌面,尽可能呈外展位。局部常规消毒后,以30号2.5寸毫针沿皮透刺,进针约2寸,接G91-A电针仪,采用疏密波,留针30分钟,局部配合艾灸。肩痛向三角肌止点放射者,向上斜刺臂臑,继发于冈上肌腱炎者斜刺肩井至冈上肌。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治疗结果显示: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半年内未复发者)28例;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在劳累时患部轻微痛,休息后消除者)14例;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复50%以上,且半年内复发者)6例;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最少6次,最多40次。肩峰下滑囊位于三角肌下面、冈上肌上面,顶部和肩胛部、肩峰紧密相连,底部与短小旋转肌及肱骨大结节连接。其主要功能在于保证肱骨大结节进行外展活动。一旦肩部受到直接或间接外力撞击,即可致急性肩峰下滑囊炎,此外也可继发于慢性冈上肌肌腱炎,从而导致肩峰下肿痛,外展受限,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该病多因外伤或劳损导致局部气血瘀滞,经络不通。而肩关节周围炎包括由肩胛骨、锁骨和肱骨,关节中任何部位的炎症,痛点出现在肩周的任何部位,功能障碍可能表现为外展、内收、前屈、后伸、内外旋转困难。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孙巧玲医生指出:本治法针对该病变发生的具体解剖结构选穴透刺。巨骨,位于锁骨肩峰端之上。针刺上述穴位可使针感直接“气至病所”,加上局部温灸,使水肿尽快消除。该法对于急性肩峰下滑囊炎见效快,治愈率高。若日久已发生粘连者,可在沿皮透刺时,手托患肢酌情做外展活动,以利于粘连局部的松解。
, http://www.100md.com
    肩峰下滑囊炎,虽然可影响其附近的很多组织,但从临床上看,以冈上肌受累为主,尤以冈上肌的下端肌腹和位于腱袖内的冈上肌腱影响最为严重,常表现为肌肉萎缩、与周边组织粘连等。其原因多为怕痛而缺少活动,加之炎性渗出波及所致。而透刺法最大限度地透过了病变的周边部位,促使炎性渗出液吸收,加速炎症恢复,并可对冈上肌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冈上肌在腱袖内发生较大限度的滑动,防止粘连的产生。

    针灸能显著增加脑瘫患儿脑血流量

    虽然在发达国家中已有许多脑性瘫痪儿童的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但大部分患儿难以达到治愈或完全生活自理的目的。为了探讨针灸在脑性瘫痪康复中的作用及价值,南海市妇幼保健院脑瘫康复中心的刘振寰医师对15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了针灸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6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50例该病患儿随机分为针灸组、康复训练组和针灸加康复训练组各50例。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针灸组:头针疗法取穴:从神庭穴沿皮直刺向百会,从百会刺向脑户,国际标准化头针的运动区(双侧),足运感区(双侧),平衡区(双侧),此8针为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重要选穴及区域。若有智力障碍配伍四神聪,若有语言障碍可配伍国际标准化头针的语言1、2、3区。刺法:隔日针1次,每次留针4小时,在留针期间,快速捻转(200
, 百拇医药
    r/min)3次。疗程:每针刺10次,休息15~20天,针刺30次为1个疗程。体针疗法:上肢瘫选穴为臂儒、曲池、极泉、外关、手三里,下肢瘫选穴为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颈腰软弱无力者选穴为督脉针与华佗夹脊穴。针法:每周2次,平补平泻手法,<3岁及体弱儿不留针。3岁以上患儿留针30分钟。疗程:每针刺6次,休息15~20天,针灸18次为1个疗程。2.康复训练组:主要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进行康复体疗。选用Bobath法,以抑性手技控制关键部位,达到抑制脑性瘫痪患儿的异常姿势,异常姿势反射,异常运动模式。以促通的手法来促通脑性瘫痪患儿的头立直、坐位立直、坐位平衡、站位立直及平衡,动态平衡及独立行走。选用Vojta法,主要是对身体诱发带的压迫刺激诱导产生反射性移动运动,来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的反射通路和运动。以反射性翻身与反射性腹爬进行诱导训练。据患儿的体质情况,每天训练1.0~2.0小时,训练90天为1个疗程。3.针灸加康复训练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方法与疗程同上。经治疗后结果如下:针灸组与针灸加康复训练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治疗后发育值针灸组、针灸加康复训练组高于康复训练组。头颅CT脑发育不良及萎缩的好转率,针灸组、针灸加康复训练组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P<0.05~0.01)。头部ECT脑血流恢复正常率,针灸组、针灸加康复训练组显著高于康复训练组(P<0.01)。针灸治疗组[血管搏动指数治疗前、后为1.19±0.19,1.01±0.16;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32.92±17.14),(139.63±14.64)cm/s]和针灸加康复训练组[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18±0.24,0.91±0.19;血流速度治疗前后为(131.84±15.93),(139.68±15.66)cm/s]脑性瘫痪患儿治疗后TCD结果优于治疗前(P<0.01)。

    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针灸能显著增加脑性瘫痪患儿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代谢,促进脑功能的部分代偿或完全代偿,对脑组织的修复及功能的可塑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