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峰治疗胃病经验
江苏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15500)
原载于《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9月第9期
黄一峰先生诊治胃病经验丰富,并输入电脑,现将先生疗胃疾之要略陈于次。
胃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常伴有嗳气、泛酸、嘈杂、便黑等症。相当于现代医学胃炎、溃疡病、胃下垂、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先生认为,本病病因多端,与气化升降失调和脏腑功能改变有关,强调脾胃与肝气、肺气关系密切。气为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指出:“未有不由诸疾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肝木之邪得以乘机侵侮而为病矣”。又如《景岳全书》云:“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而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除此以外,先师认为“诸气(愤-忄+月)郁,皆属于肺”,胃气之所以失于通降,是与肺气的宣肃功能失职有关。当然与饮食、劳倦、外邪等致病因素,亦能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气机升降的失常。气滞郁久,络脉受损或为出血或为瘀血;气郁化火,灼伤胃阴,出现胃阴不足证;气郁则痰结,气虚则寒凝。故而临床每呈虚实寒热错杂的综合症候群。
, http://www.100md.com
先生对本病的治疗原则:
肝用宜泄,胃腑宜通 根据叶天士“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注重于疏泄肝气,通降胃气。故气行则气郁、血瘀、痰湿和食滞等病理产物皆能消除。常用黄连、吴萸,苦辛通降借孕鼓荆宦梯嗝贰⑿椿ā⒋ㄩ樱韪谓滴浮?br />
脾升则健,胃降则和 根据东垣治疗本病即以升降立法,着重升举脾之阳气,唯有脾气升发,谷气上升,生机才能旺盛,阴火得以潜降,反之,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而成病。常用升麻、薤白,升发温通脾阳,宣肺治节,助运气机,盖肺朝百脉,主宣发和肃降,能通调一身之气,有助机体气化升降。故先生认为,宣泄肺气,伸其治节,是调升降,运枢机的重要一环。常用紫菀、桔梗,宣泄肺气。
此外临症夹有瘀血者加活血化瘀药,如丹参、五灵脂、乳香、没药、三七等;夹有胃热加清热泻火药,如黄连、蒲公英、铁树叶等;夹有痰滞加消食化痰药,如半夏、陈皮、莱菔子、鸡内金、槟榔等;夹有气虚加益气健脾药,如黄芪、白芍、甘草等;夹有阳虚加温阳祛寒药,如肉桂、沉香、良姜,丁香等;胃阴不足则宜养胃生津药,如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等。兹举两案以飨同道。
, 百拇医药
案1 吴某,男,46岁。胃痛阵作,病延二载,经治罔效。刻下:脘痞胀引及两胁,嗳气泛恶,苔薄脉弦。良由肝气横逆,胃失通降。拟疏肝之郁,降胃之气。药用:苏、藿梗各10g,广木香2g,生紫菀6g,桔梗5g,川楝子10g,吴萸5g,白檀香3g,绿萼梅10g,制金柑6g,旋复花、竹茹各10g,青、陈皮、枳壳实各6g。7剂后,诸症悉减,续服7剂痊愈。
按 本案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中医属肝胃不和型。方用川楝子、吴萸,辛开苦降以泄肝木,其中川楝子代替黄连;苏藿梗、制金柑、绿萼梅、白檀香,疏肝开郁;紫菀、桔梗,宣泄肺气以助气化升降;旋复花、竹茹、青陈皮、木香、枳壳实,降逆和胃。本方用药轻灵、剂量偏小,可谓“轻可去实”也。
案2 安某,男,47岁。胃病6年,每食后2小时胃痛加剧,嘈杂脘闷,得食痛缓,多食胀甚,便溏不实,口腻舌白,经本院钡剂摄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前区溃疡。此乃中虚失运,肝木克土。拟醒脾升阳,建中泄木。药用:炙升麻2g,薤白头10g,川桂枝3g,白芍15g,炙甘草3g,陈皮6g,楂炭12g,紫菀6g,桔梗5g,绿萼梅10g,乌贼骨15g,砂蔲仁各1.5g,左金片3片,棕子糖3只。7剂后,胃痛减轻,脘嘈若失,便溏转干。续服原方7剂,诸恙渐平,按原意改作丸剂调治,3个月后,胃透复查,溃疡已愈合。
按 本案属脾胃虚寒型。先师告诫“得食痛缓,乃中虚求食也”。而土虚易受木贼,故本方在建中温胃的同时,稍佐苦寒借以泄木。处方以小建中汤为主,加升麻、薤白,升举脾阳;绿萼梅、左金片,疏肝泄木;砂蔻仁、陈皮、楂炭,健胃消导;饴糖建中补虚。先师在治疗慢性疾病时,往往先用汤剂取效,后予丸剂可谓“丸以缓之”。, http://www.100md.com(袁道生)
原载于《辽宁中医杂志》1994年9月第9期
黄一峰先生诊治胃病经验丰富,并输入电脑,现将先生疗胃疾之要略陈于次。
胃病,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常伴有嗳气、泛酸、嘈杂、便黑等症。相当于现代医学胃炎、溃疡病、胃下垂、上消化道出血等疾病。先生认为,本病病因多端,与气化升降失调和脏腑功能改变有关,强调脾胃与肝气、肺气关系密切。气为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指出:“未有不由诸疾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焉,是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肝木之邪得以乘机侵侮而为病矣”。又如《景岳全书》云:“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而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除此以外,先师认为“诸气(愤-忄+月)郁,皆属于肺”,胃气之所以失于通降,是与肺气的宣肃功能失职有关。当然与饮食、劳倦、外邪等致病因素,亦能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气机升降的失常。气滞郁久,络脉受损或为出血或为瘀血;气郁化火,灼伤胃阴,出现胃阴不足证;气郁则痰结,气虚则寒凝。故而临床每呈虚实寒热错杂的综合症候群。
, http://www.100md.com
先生对本病的治疗原则:
肝用宜泄,胃腑宜通 根据叶天士“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胃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注重于疏泄肝气,通降胃气。故气行则气郁、血瘀、痰湿和食滞等病理产物皆能消除。常用黄连、吴萸,苦辛通降借孕鼓荆宦梯嗝贰⑿椿ā⒋ㄩ樱韪谓滴浮?br />
脾升则健,胃降则和 根据东垣治疗本病即以升降立法,着重升举脾之阳气,唯有脾气升发,谷气上升,生机才能旺盛,阴火得以潜降,反之,清气不升,浊阴不降而成病。常用升麻、薤白,升发温通脾阳,宣肺治节,助运气机,盖肺朝百脉,主宣发和肃降,能通调一身之气,有助机体气化升降。故先生认为,宣泄肺气,伸其治节,是调升降,运枢机的重要一环。常用紫菀、桔梗,宣泄肺气。
此外临症夹有瘀血者加活血化瘀药,如丹参、五灵脂、乳香、没药、三七等;夹有胃热加清热泻火药,如黄连、蒲公英、铁树叶等;夹有痰滞加消食化痰药,如半夏、陈皮、莱菔子、鸡内金、槟榔等;夹有气虚加益气健脾药,如黄芪、白芍、甘草等;夹有阳虚加温阳祛寒药,如肉桂、沉香、良姜,丁香等;胃阴不足则宜养胃生津药,如沙参、麦冬、石斛、天花粉等。兹举两案以飨同道。
, 百拇医药
案1 吴某,男,46岁。胃痛阵作,病延二载,经治罔效。刻下:脘痞胀引及两胁,嗳气泛恶,苔薄脉弦。良由肝气横逆,胃失通降。拟疏肝之郁,降胃之气。药用:苏、藿梗各10g,广木香2g,生紫菀6g,桔梗5g,川楝子10g,吴萸5g,白檀香3g,绿萼梅10g,制金柑6g,旋复花、竹茹各10g,青、陈皮、枳壳实各6g。7剂后,诸症悉减,续服7剂痊愈。
按 本案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中医属肝胃不和型。方用川楝子、吴萸,辛开苦降以泄肝木,其中川楝子代替黄连;苏藿梗、制金柑、绿萼梅、白檀香,疏肝开郁;紫菀、桔梗,宣泄肺气以助气化升降;旋复花、竹茹、青陈皮、木香、枳壳实,降逆和胃。本方用药轻灵、剂量偏小,可谓“轻可去实”也。
案2 安某,男,47岁。胃病6年,每食后2小时胃痛加剧,嘈杂脘闷,得食痛缓,多食胀甚,便溏不实,口腻舌白,经本院钡剂摄片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前区溃疡。此乃中虚失运,肝木克土。拟醒脾升阳,建中泄木。药用:炙升麻2g,薤白头10g,川桂枝3g,白芍15g,炙甘草3g,陈皮6g,楂炭12g,紫菀6g,桔梗5g,绿萼梅10g,乌贼骨15g,砂蔲仁各1.5g,左金片3片,棕子糖3只。7剂后,胃痛减轻,脘嘈若失,便溏转干。续服原方7剂,诸恙渐平,按原意改作丸剂调治,3个月后,胃透复查,溃疡已愈合。
按 本案属脾胃虚寒型。先师告诫“得食痛缓,乃中虚求食也”。而土虚易受木贼,故本方在建中温胃的同时,稍佐苦寒借以泄木。处方以小建中汤为主,加升麻、薤白,升举脾阳;绿萼梅、左金片,疏肝泄木;砂蔻仁、陈皮、楂炭,健胃消导;饴糖建中补虚。先师在治疗慢性疾病时,往往先用汤剂取效,后予丸剂可谓“丸以缓之”。, http://www.100md.com(袁道生)